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是污泥处置中最有前景的处置方式,但其对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开展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的试验,研究掺烧5%、10%和15%的市政污泥时焚烧烟气中酸性气体、烟尘、重金属和二噁英等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独焚烧生活垃圾的对照组相比,在各掺烧比例下,烟气中SO_2、HCl、NO_x及烟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均未超过GB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限值;Cu、Hg排放质量浓度明显下降,Cr、Cd波动下降,Pb在高掺烧比时仍远低于限值,Ni增长幅度小于15%;二噁英总量升高,但仍符合标准限值。因此,在掺烧比例不超过15%的情况下,焚烧烟气中污染物排放仍在安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佛山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生活垃圾掺烧市政污泥工业试验,分析5%、10%、15%的市政污泥掺烧对电厂焚烧后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和二噁英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污泥使Cd在飞灰中的分布提高了40%以上,但其他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仍主要受各自沸点的影响。焚烧固废中重金属含量受污泥的引入影响普遍不显著,飞灰中Cu浸出质量浓度上升20%,Ni、Pb、Hg、Cr的浸出质量浓度波动下降;炉渣中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焚烧飞灰中总二噁英含量与污泥掺烧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投料中的Cl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S质量分数成负相关。因此,低于15%的污泥掺烧比例不会显著提升焚烧固废中污染物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3.
氧化亚氮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不良影响,这促使世界各国对燃煤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一系列研究,本针对我国垃圾特性,在0.2MWth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垃圾与煤混烧实验,研究了在混烧过程中垃圾与煤掺烧比例及床层温度变化对N2O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掺烧比例较低时,N2O排放浓度迅速降低,随着掺烧比例增加,N2O排放浓度略有升高,当垃圾与煤掺烧比例恒定时,随床温增加,N2O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市政污泥与燃煤掺混在电厂锅炉内焚烧,实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是较好的方式。利用电厂做过功、不经处理无法直接利用的低品质蒸汽为热源,对污泥进行间接干化,干化后的污泥在燃煤锅炉内进行焚烧处理。污泥掺烧比率的增大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7.35%的污泥掺烧率内,随着污泥掺烧率的增大,SO2的排放浓度变化不大,NOx的排放浓度逐渐降低,烟粉尘的排放量有增大趋势,但是最终的排放浓度均在排放限值内。污泥与燃煤掺烧,重金属排放浓度并无较大改变,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废旧阴极炭(Spent Potlining, SPL)水溶性氟化物的质量分数较高,被列为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 48,HW48)。热处置具有快速减量化、无害化等优势已成为主流处置方式。利用管式炉模拟SPL与不同质量比污泥焚烧底渣(Textile Dyeing Sludge Combustion Ash, TDSA)、CaO协同热处置,以探索其在750℃、850℃和950℃燃烧过程中氟化物迁移转化行为。定量测试SPL在单烧和掺烧过程中氟化物的挥发率。探究水溶性NaF热处置过程中迁移转化路径、影响因素及固氟机理。利用FactSage 7.1热力学模拟软件模拟SPL与不同添加剂掺烧过程中氟转化规律,以获得F、Na、Ca、S的热交互作用及竞争机制。结果显示:SPL与TDSA和CaO掺烧时,随焚烧温度的升高,F的挥发率也随之增加;当温度高于850℃时,氟化物主要以气态NaF和HF逸出。当添加TDSA时,S与NaF和Ca化合物易结合并生成Na2SO4和CaSO4,促进了NaF转化。SPL单独焚烧时,Na3...  相似文献   

6.
炉排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两大生活垃圾焚烧的主流工艺,2种工艺的焚烧机理和生活垃圾适应性各不相同,导致污染物排放和运行经济性也不相同.文章对2种不同的炉型在焚烧同一种垃圾时的运行工况进行研究,分析了 2种炉型反应机理和垃圾适应性,研究了 2种炉型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焚烧经济性指标,并给出了 2种炉型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生活污水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大量的污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一座中等城市产生的污泥量大约在25~30万t。本文通过对生活污泥干化的研究与生活垃圾协同焚烧的研究,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公众舆论和认同,为垃圾协同污泥焚烧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实施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对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的工艺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在前分选、发酵堆肥、后分选、焚烧、有机复混肥生产、建材生产等工艺选择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为其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的工艺选择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厂在前分选、发酵堆肥、后分选、焚烧、有机复混肥生产、建材生产等工艺选择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为其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1):39-39
(1)在禁火区内严禁明火取暖,禁止焚烧杂草和垃圾,禁止携带引火物、易燃物进入危险场所。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每年都会产生上亿吨的城市垃圾,这些垃圾一部分采用堆肥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大多出只是进行简单的填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主要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是造成当今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罪魁祸首,而甲烷本身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如果能在垃圾填  相似文献   

12.
选用赣州地区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现已达到拆除期限的建筑物的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分析了其化学组分和矿物组分,然后通过不同建筑垃圾掺量混合材试验、活性激发试验以及复合混合材试验。结果表明,掺适量建筑垃圾可有效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添加Ca O能够激发废弃混凝土活性,可达81%,可提高废弃粘土砖活性39.58%;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粘土砖相互抑制了彼此活性,不宜混合回用。建议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和活性激发,有利于提高建筑垃圾水泥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工业城市生活垃圾的预测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预测模型对某工业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根据垃圾量的发展趋势。提出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利用、焚烧和卫生填埋的处理方法。并对综合处理方法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们因启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需要,考察漳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该场位于龙海市九湖镇九龙岭324国道旁,距市区15公里,占地587亩,总投资7627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其中可生产BPY生态有机肥200吨,焚烧100吨,卫生处理后填埋100吨,日处理垃圾渗透液500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把垃圾处理场建设成为花园式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们因启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需要,考察漳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该场位于龙海市九湖镇九龙岭324国道旁,距市区15公里,占地587亩,总投资7627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其中可生产BPY生态有机肥200吨,焚烧100吨,卫生处理后填埋100吨,日处理垃圾渗透液500吨,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把垃圾处理场建设成为花园式现代化垃圾处理场。 垃圾处理场采用综合处理工艺,垃圾入场后,首先分选,  相似文献   

16.
科技前沿     
《安全与健康》2005,(3):50-51
小城镇垃圾处理有了新技术福建泉州、福州等地应用锅炉一体化垃圾焚烧炉对小城镇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情况,日前得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题调研组的肯定。福建泉州经济开发区曾苦于垃圾处理难,最近应用福建丰泉环保集团开发的带压力蒸气锅炉的垃圾焚烧炉对垃圾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获得成效。这种装置每天可焚烧垃圾25吨,每小时可产生高压的6吨蒸气供周边的一家工厂使用,该厂因此停用燃油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问题也同步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使城市垃圾最大限度的做到"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国每年生产垃圾达到115亿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持有垃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垃圾处理实践中,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其常用的方法,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剑  方晖  蒋俊 《安全》2017,38(3)
垃圾焚烧炉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会在炉膛、烟道中残留大量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停炉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经多次检验实践,该安全防护体系能有效保护检验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焚烧具有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等优势,已经成为很多城市解决垃圾问题的首选方案。垃圾焚烧是环境中二恶英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也成为了焚烧技术推广最主要的限制问题。垃圾焚烧中,会不可避免地通过前驱物分子解构或重组生成和"de novo"合成二恶英,可以通过燃烧前控制、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控制等手段实现二恶英生成与排放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预喷正时对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超细颗粒物和NOx排放的影响,通过优化甲醇-柴油双燃料技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将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改造的双燃料发动机作为试验对象,在1 800 r/min,30%、70%负荷,10%~40%掺烧比下,调整预喷正时,以对放热率、缸内平均温度、数浓度、平均粒径等指标进行计算和归纳.结果表明:相比单次喷射,预喷射可明显改变燃烧过程,放热过程更平缓;大负荷掺烧比30%~40%时,预喷引起放热双峰更明显;随预喷正时提前,预喷引发的第一阶段放热越来越少;预喷柴油策略可提高缸内温度.除小负荷掺烧比30%~40%工况,预喷射可使超细颗粒物数量增多、平均粒径增大,且提前预喷正时可降低50%颗粒物数量.预喷射会提高NOx排放,但提前预喷正时可降低NOx排放,除小负荷10%~30%掺烧比,NOx排放均高于单次喷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