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改善河道水质,逐步修复河道原有生态功能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上海市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实施的基础上,立项开展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实用技术研究。旨在通过选择苏州河上游区域某一自然河道,建立完整的滨岸缓冲带体系并进行现场试验,开展上海地区滨岸缓冲带的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同时考察滨岸缓冲带生物栖息地功能、滨岸带景观功能和改善河流水质功能等方面的功效。文章阐述了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分析了基地选址及环境条件,从植被选择及其群落配置、坡度选择、取样管设置、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基地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BMPs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有关控制技术及其BMPs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地方特点及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BMPs体系,主要包括:缓冲带布局,细化设计,施工建设,养护与管理,以及与之配合实施的前置工程性BMPs措施,并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环境功能目标的不同坡度、不同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  相似文献   

4.
对荆州市境内所有139个乡镇以上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和44个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情况,并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83个饮用水水源地有达标个数为85个,达标率为46.45%。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79.01%;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40%;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12.5%。最后总结了荆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虽然吉林省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保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等项目。基于吉林省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污染成因分析,有关人士提出了“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加强村庄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方面治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全省农村环境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6.
勐板河水库作为芒市目前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居住着大量居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情况十分突出,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对水源地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和治理的对策措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国外在滨岸缓冲带植被的结构、功能和管理研究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国内也越来越重视相关研究。文章概述了滨岸缓冲带的功能、构建原理和国内外的一些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上海青浦区华新镇境内东风港滨岸缓冲带示范工程,分析了滨岸缓冲带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滨岸缓冲带具有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质量、稳定坡岸、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等功能,适合在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即采用培育生物天敌、控制农药使用量、水田改为旱田和控制灌溉水的方法控制氮磷流失,从而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农村饮用水源地作为农村水资源的源头,加大开发力度具有特定的必要性,但水源地的开发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做好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工作也就成为了确保水源地水质量乃至于当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就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开发建设现状来看,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即城周水质净化景观维护区,渝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区和渝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对于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的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从不同的方位进行修复,修复模式主要包括水源涵养保护、污染的综合防治以及对生态景观的保护。本文即浅谈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水源地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具有最高使用功能的水域。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不同类型植被缓冲带的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对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布局、缓冲带宽度要求以及缓冲带植被选择和配置等要素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三种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的植被缓冲带规划建设。本研究对于保护水源地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磨盘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盘山水库是哈尔滨市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从库区面源污染来源、农业各类面源污染入库量比较、磨盘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况及趋势等方面论述了磨盘山水库水质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提出要加强磨盘山水库水质的科学研究,防止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发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以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结合人工解译方法获得我国25个典型湖库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非点源风险空间分布,并基于水源地非点源风险指数(NPPRI)对非点源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我国典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与二级保护区内居民点、开采用地、农田类用地等非点源风险普遍存在,部分水源地还存在水产养殖、旅游用地、畜禽养殖等风险源. 在监测的25个水源地中,水源地非点源风险隐患为高、较高、偏高、中度、低的比例分别为12%、4%、44%、20%、20%,风险隐患中度及以下的为40%,偏高及以上的为60%,说明水源地中非点源风险隐患总体明显. 另一方面,25个水源地中,非点源风险指数最大为42.0,最小为0.8,表明全国水源地非点源风险现状差异较大,需引起重视. 水源地非点源风险的大小与保护区面积没有正相关关系,各水源地非点源风险程度在全国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主要和水源地与城市距离、当地相关部门对水源地重视程度、配套的管理措施及历史状况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郝殿钰  郭亚伟  刘红 《环境科技》2006,19(Z2):54-55
连云港市区主要饮用水源蔷薇河为南北走向,汛期易受东西走向的过境洪水影响,水质经常受到农业面源的污染。通过分析农业面源的来源、污染途径,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交易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文中通过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的调查和对治理污染的手段和措施的分析,结合排污权交易的优势和特点,探讨排污权交易体系引入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相比较于大型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成本较低的状况为排污权交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分析面源污染具有涉及个体多、发生不确定性强、减排结果监测困难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的总体框架。同时针对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解决思路,期待着为今后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率逐年提高,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环境瓶颈。文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特性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研究、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研究与实践等。最后,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领域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村面源主要分为农田面源、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面源,研究根据排放因子法计算了两种主要考核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根据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状况特征提出了面源治理对策措施,其中农田面源治理措施包括: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面源生态拦截技术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加强小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广农牧结合、干清粪、发酵床处理工艺等;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等.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就农业面源的产生、分布、特征、形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环境影响为例,论证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的形成机理,指出污染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负荷,已发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治理面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Riparian wetland is the major transition zone of matter, energy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has important functions of water purification and non-point pollution control. Using the field experiment method and an isotope tracing technique,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nitrogen pollution control function of di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riparian wetland was studied in the Koum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ten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部分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以潘家口水库流域为例,引入动态降水因子和地形因子改进经典的输出风险模型,结合高分辨率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GPM)和高分六号卫星影像,建立高分辨率数据驱动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潘家口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8年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其中氮元素污染输出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6%,磷元素污染输出无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1.9%.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发现4~9月潘家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7月和8月最高,与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一致;结合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分析,流域上游以耕地为主,城市集中在流域下游,受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针对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应制定合理的农业施肥方式,规划非点源污染“源-汇”景观布局以及建设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