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资源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机制方面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是地区环境保护单位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环境监察的有效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产生了严重影响,降低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行政监管执法力度。本文通过研究目前地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地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察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近日,中办、国办共同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这项改革工作的正式启动。我国现行的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为,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对环境管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地方环境行政管理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地方环境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提高我国地方环境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整体水平,以及为我国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各个方面分析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可以看出我国的体制还不健全如管理不到住,并且职能交叉严重.最终导致各部门不能保证自己的职责,也使得无法统一实现政府所应有的管理职能.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行政协助制度,在“统分结合”的指导下保证监督体制能顺利运转,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政府统一履行保障环境和保护公共职的任务.因此,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并且完善行政协助制度是必要的.一方面,行政协助制度可以保证政府统一履行职责;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环境管理分工细,其下有很多的管理部门,这也就是说,我国的环境管理存在很多主体,且我国管理工作繁多,情况复杂.由此,虽然我国制定体制并下令执行,也不能保证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环境信息公开管理体制在立法层次上仅限于部门规章,导致存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与分管部门的关系不明晰,环境信息公开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等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对环境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的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环境信息公开管理机构的设立、运行,相应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上分工和职责的确定,以及违反职责所应该承担的相应后果。  相似文献   

6.
薛桂芳  于海涛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3):438-443,466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逐步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海警局、国家海洋委员会、中央海权办的成立都表明了我国在海洋执法、海洋维权、国家海洋战略规划方面的决心。在海洋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能分配中,如何有效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仍是我国目前面对的难题。从海洋资源所有权的分享出发,重新建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海洋事务管辖权责的合理思路。通过对海洋行政管理权力进行合理划分,提出构建以海岸带管理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将有助于解决诸如海洋带资源管理权竞争等难题,达到优化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垂管Vertical Management上收地方监察执法系统,下移环境执法重心,赋予地方完整的执法权长期以来,我国环保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分散性,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监督责任难落实,不利于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难以形成发展与保护合力。9月26日,《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从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当下环境管理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改善环境质量需要各级政府、多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做保障。针对天津市环境管理机制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天津市多部门环境管理协同机制框架,及完善环境管理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声音广场     
《环境》2016,(2)
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在重庆、陕西、贵州等地有益探索的基础上,环境执法体制的重大改革,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人民日报:环保垂直管理有利于执法监管难题有待破解垂直管理是环保界长期呼吁、盼望的环保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将对环境质量提升产生直接作用。但同时,新的管理体制需要诸多变革,不少难题还有待破解。多年来,各地环保部门对监管体制改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改革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其中很多内容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内容。环境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分配、职责范围的划分及其机构运行和协调的机制。一个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是进行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所应当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基本制度保证。环境管理体制的现状直接反映了我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体现着我国环境管理的范围和要求,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显示了我国环境管理的能力,是我国环境法制完善程度的标志。本文基于国际的视角,对《意见》中所提到的环境管理体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由于立法、历史等原因,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国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政府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需要在完备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规格、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协调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协助制度,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助于环境政策的优化以及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水环境保护的深化加拿大逐步完善政府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和法律法规,建立联邦、省、市3种政府分级管理及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系,在城市和城市间制水供水、排水服务及对企业污管理上引进了市场机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跨区域监管在国外已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国内现行的跨区域监管机构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晰,信息流通不畅顺,协调不力等问题。在研究我国流域管理机构职能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的跨区域、流域环境管理机构中引入第三方服务,可为流域管理提供监测、民意调查和投资等服务功能,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减少跨区域环境质量数据的差异性,真实有效地反映流域的环境状况,减少不同行政部门之间在流域管理上的矛盾,有利于完善流域环境机构,建立事故发生通报机制、监测结果互通机制、共同监测机制和协调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划必须从研究人类经济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条件对经济开发的制约入手。本研究把整个澜沧江流域作为一个人类———环境———经济系统,应用遥感技术和最新遥感信息源,遵循整体性原则、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分解协调原则,确定了六大环境问题。今后资源开发中,规划区面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两大挑战。结合脱贫致富工程,划分三个一级环境区和六个二级环境亚区,强化环境管理,建设生态农业,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以SO2排放控制和排污权交易为例分析中国环境执政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SO2污染控制政策的演变,以及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的排污权交易这一污染控制经济手段试点入手,全面揭示中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政策过程特点以及环境管理的政府治理结构2个角度阐释问题根源.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政策的可操作性、政策间的协调性差,政策相互冲突以及政策本身缺乏科学性的论证等问题.中国自上而下的政策过程以及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引用其他国家经济的政策演变特点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政策原因,而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政府部门之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内部机构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这些问题的政府治理结构根源.最后,从短期、最大可行性角度出发,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建设为主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强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制定、协调监督以及执法监管三方面的职能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流涛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9):1702-1708
利用中国1997~2009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在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的框架下测度农业环境技术效率,评价农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程度,并考察其演变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性整体偏低,并且研究期内呈现波动状态;不同省(市)环境与农业发展协调性差异较大,其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对应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业环境管理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环境协调性产生重要影响,这应是农业环境管理政策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已经使环境资源配置日益成为引发社会问题的主要变量之一.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引发的"公地悲剧"表现在时间轴上即为"时间困境".因为激励机制不足和成本过高等,靠市场机制的产权明晰和政府的强制管理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环境资源配置的"时间困境".相反,在经济高速发展态势下,目标趋同的政府和企业会在某种程度上形成联合,造成现行环境管理权威结构的失衡.由公众自发形成的社会舆论在合法性前提下,有着解除"时间困境"的内在动因和成本优势,可以发展成为环境资源配置过程的有力的监督要素.要实现环境管理权威结构的内在制衡,还需要从公众内在自觉、外在制度,以及知识协助等三方面对内外环境进行创设.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今天,以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制度(REACH)为代表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日益显示出广泛的国际影响;POPs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签署、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识系统(GHS)的推广及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步骤(SAICM)的提出愈发表明,化学品环境管理正呈现出各国联动、彼此影响的全球治理格局.但作为世界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化学品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落后,化学品环境污染及健康风险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以职业安全管理为主体的化学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薄弱,制度不健全.研究认为,推行GHS系统,建立专门化学品环境管理行政法规或综合法律,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及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优先风险管理以及污染排放、转移和登记(PRTR)制度,完善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新化学品申报登记管理相关制度间的协调,将是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绿色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供给侧绿色改革的内涵,提出促进供给侧绿色改革的环境政策框架,首先,强化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包括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监管执法机制,深化环境准入制度改革等;其次,完善资源环境成本内生化机制,包括改革资源环境价格政策,推进财税制度"绿色化",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加快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等;最后,建立企业主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包括实施环保领导者制度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加快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d by [Jabbour CJC, Santos FCA.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resource dimension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ompanies: proposal of a model.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16(1):51–8.]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in four Brazilian companies. This model investigates how the pha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linked to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order to attai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 company'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ur aim is to contribute to a field, which ha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Alth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a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s recommended by the specialized literature [Daily BF, Huang S.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attention to human resource factors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1;21(12):1539–52.],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could not be confirmed in these Brazilian compan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