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是其区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针对县域环境功能区划中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计算中存在的相关统计数据缺乏,《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应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所需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及估算方法,并以汝州市为例,进行了环境支撑能力评价指数估算方法应用,对比汝州产业发展、环境状况,该方法总体符合汝州实际.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为了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体系,形成国家、省、市县三级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开展了市县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试点研究.湖州市本级作为试点之一,落实省级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明确区划的原则与思路,评价生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协调性,最终划分环境功能区,提出各功能区保护目标与管控措施,为湖州市本级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省内其他市县开展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功能区划框架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功能区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分类指导、分区控制,并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未来我国环境功能区划的需求;总结了现行区划研究基础与管理实践的问题;提出我国环境功能区划框架体系构想:在宏观层面采用综合引导区划,在区域层面上采用要素控制区划;最后探讨了这一框架体系下的技术难点和实践要点.  相似文献   

4.
董伟 《环境保护》2013,(20):47-52
系统分析了环境功能区划的内涵,实施环境功能区划的战略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归纳了环境功能区划编制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县域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从环境功能区划的内涵入手,沿着构建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技术路径,对县域进行环境功能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为当地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制度的战略定位与体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家环境功能区划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构建了国家环境功能区划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动环境功能区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功能区划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的具体实践,是建立"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性技术文件。本文以海宁市为例,研究环境功能区划分,以环境功能区划成果为基础,研发基于GIS的海宁市环境功能区划信息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区划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生态功能区规划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功能区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异同,探讨了其与现有生态功能区规划的差别,并论述了新疆环境功能区规划与相关区划的衔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原则及方法、提出了城市性质决定城市功能,进而决定城市环境功能区划格局的思想。根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的规定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给出了北海市的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董涛 《沿海环境》2003,(1):40-41
概述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是正确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的基础。今年,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任务,要求各省和环保重点城市环保局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进行汇总分析,提交统一格式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数据表、分析报告、使用GIS软件Arc/info和Arcview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1:25万和1:5万比例尺电子地图上制作的彩图,构建包含水系图层、功能区图层、区域属性图层、环境专题图层等4大图层的数字水环境管…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2月,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该规范在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思路上有了重大变化.文章以此为背景,在归纳总结广州市目前区划存在的问题及划定需求、分析该规范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提出广州市进行新一轮声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实施管理应覆盖广州全域,建立区划电子地图,实现区划精细化、电子化、动态化管理,并制定配套的管理政策,以便更好地为声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进行近岸海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和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研究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与海洋功能区之间的差别,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定位,指出其应主要包含3个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管理属性,因此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应立足于保护当地的海洋生态系统,满足人类对近岸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同时方便对近岸海域环境系统的管理.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即超标严重、调整频繁、排污混合区设置不合理以及监管有待加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突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战略定位,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上升为国家标准,加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功能,加快修编《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并强化环境保护部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监督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EGIS)简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萍 《环境科技》1999,12(4):24-26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专题研究领域有其独特性,EGIS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应用分析和污染指标空间特征分析、辅助环境影响评价及功能区划、辅助污染分布数值模拟参数确定、结果显示、实时监测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突发事件的模拟分析应用等,以及EGIS应用系统建立的方法,EGIS应用系统建立方法一般包括系统目标的选定、污染源的调查统计、系统功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新的海域使用功能要求,科学管理、严格保护海洋环境,结合全市海洋功能区划和总体发展规划,对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展现了调整方法、过程及成果。调整后的天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共分为四大类21个环境功能区,相比之前的区划,调整后的区划中一类环境功能区范围有较大缩小,二、三、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面积均有增加。对本次区划调整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包括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提升至战略高度,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修订《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15.
<正>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从环境功能本质内涵出发进行环境功能类型的归纳,将环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  相似文献   

16.
为台市牟平区通过环境功能区划、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引导乡镇企业走经济高增长,环境低污染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环境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试点开展省级环境功能区划分,建立由3个1级指标、9个2级指标、23个3级指标、65个4级指标构成的环境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识别结果,将全省划分为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育区、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等五大基本类型,并进一步划分出21个亚区,最终确定湖北省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界线。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生态要素、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格局特征与景观稳定度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文章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一方面有助于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原有生态保育措施只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不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文章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用于重庆市长寿区生态功能区划,区划结果为:将重庆市长寿区划分为3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和21个生态功能小区,与未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相比,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多了四个生态功能小区,而这四个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出,有助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生态保育措施,对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浦东北部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丽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2116-2124
主体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区的过程,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并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手段.浦东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本文对该区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旨在明确该区域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并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的建议.本研究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特征,建立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通过网格分析和空间分析,获得各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方法与自上而下方法形成并修正分区方案.本研究将该区域划分成5类主体功能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提升区、优化开发协调区和优化开发拓展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存在较大压力,产业布局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以期为政府未来规划修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生态要素、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格局特征与景观稳定度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文章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一方面有助于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原有生态保育措施只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不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文章将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用于重庆市长寿区生态功能区划,区划结果为:将重庆市长寿区划分为3个生态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和21个生态功能小区,与未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相比,考虑景观稳定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多了四个生态功能小区,而这四个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出,有助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生态保育措施,对重庆市长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