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它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搞好环境监测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分六部分二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方案》确定了生态网络环境监测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基本实现环境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生态监测网络的特征和任务;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开展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的目的、意义及网络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监测网络作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监测网络建设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生态环境监测网路建设框架,并提出具体的推广措施,以此为环境管理提出科学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和现有工作能力的充分分析 ,阐述了建立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站的必要性、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网络站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较详尽地阐述了网络站的监测任务、监测指标、工作职责、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要求以及仪器设备配置和运行需求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本文阐述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定义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并阐明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建议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业务与支撑体系“大融合”,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测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随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出台,建立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成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预报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监测信息化水平、监测基础能力四方面的建设进展与成效,分析面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需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仍面临精细化支撑、碳监测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和基层监测基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从优化站点布局、创新协同监测、提升碳监测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推进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示范、加强资金保障六个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保科技》2001,7(1):38-41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分析了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如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空气和水土质量监测、生态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结合应用实例,对某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进一步验证了 3S技术的可靠性,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段立杰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2):39-40,44
介绍了德宏州旅游资源及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阐述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法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陕西吴堡矿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矿区开发前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在分析了该矿区生态赤字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今后开发中实现生态供需平衡的途径,有利于实现矿区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理论建构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开胜  陈利根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2):2048-2056
生态环境补偿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资源稀缺-生态地租-生态环境补偿"为逻辑主线,通过阐述生态地租Ⅰ和生态地租Ⅱ的形成过程,并以生态地租分配为依据,相应地将生态环境补偿分为反映生态资源消耗的生态环境补偿Ⅰ和反映生产效率改善的生态环境补偿Ⅱ两部分,从而构建基于生态地租的生态环境补偿理论框架,提出生态环境补偿的新思路。结合生态足迹数据及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中国1997-2007年每年经济生产中应支付的生态环境补偿Ⅰ的总额由2 781×108元增加到9 900×108元,生态环境补偿Ⅱ的总额由26 318×108元增加到68 262×108元。今后,我国只有支付足额的生态环境补偿费用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和激励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者,才能确保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生态环境补偿Ⅰ和生态环境补偿Ⅱ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吉喜 《环境保护》2016,(15):21-2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均面临不同程度威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巨大挑战。在长江经济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在划定过程中存在的落地难度大、与各类规划有交叉重叠、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统筹协调的红线管控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列举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范例,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态建设的政策保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建设保障的实质是政策需求动态与政策供给动态匹配一致,政策需求能及时得到有效满足;生态建设政策保障不力的原因和核心是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脱节,政策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因而建立强大的生态建设政策保障,必须深刻剖析政策需求规律、政策供给规律、政策供给—需求相互作用规律等。本文根据这个精神和思路,剖析生态建设政策供给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规律,例如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政策的价值和伦理的追求等,深化对政策作用规律的认识,提高政策供给的意识能力和制订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浅议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国家,与此同时水污染也比较严重。对保护水生态系统中运用生态修复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进行生态修复的原则进行了说明。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将来应该着重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试论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环境弱势群体的概念,剖析了农民环境弱势地位的成因和对环境弱势群体予以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设计,为全面保护农民权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改变农民的环境弱势地位,实现农村与城市经济、生态的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目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状况出发,阐述了实施大生态战略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实施大生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