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地质工程是人类重要的工程实践活动之一,直接指向自然界.它涉及到人类的需要(价值)、工程指向的客体(地质)和建造的工程体(物质)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工程活动承载的价值、地质、物质的内涵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价值、地质、物质之间的平衡(简称"三质(值)"平衡)事关人地关系的和谐相处.提出了"三质(值)"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汶川"5·12"地震公路灾害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震区公路及其设施设备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公路受损里程累计53 295 km.通过灾后现场调查资料对震区高山峡谷地带的公路破坏特征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将地震灾害破坏模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地震同步发生的地震波对公路结构本身造成的直接破坏模式,主要有公路的路面、桥梁、隧道结构本身的变形和破坏;另一种是地震诱发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灾害对公路的间接破坏作用.通过对两种破坏作用的分析,从6个方面提出了对震区高山峡谷地带的公路抗震防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庆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典型地质灾害之一.简要介绍了大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利用已有的资料对大庆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对其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大庆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国土资源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雪平  金蓉 《灾害学》2005,20(3):61-64
由于上游超量用水,导致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绿洲无水可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成为我国的第四大沙尘暴策源地.本文提出了建立"数字石羊河"的概念,认为石羊河流域要建立公平的用水机制,在技术上要建立"数字石羊河",最后对"数字石羊河"在沙尘暴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菁  吴毅杰  何冬燕 《灾害学》2007,22(3):72-76
2006年,对广西间接影响的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正面袭击的第6号台风"派比安",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占广西全年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50%。对比分析"碧利斯"与"派比安"的灾害特点与成因,从而可引发对防御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应急指挥模式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业务范畴、工作特点、所起作用及特定结构的较为系统的分析,确定了实现地震应急指挥功能的必备条件和实施地震应急指挥的各个关键环节.在总结了近几年地震应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有关地震应急指挥模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模式的核心是"提醒"功能,所有指挥事项均应围绕"提醒"进行深化与展开.  相似文献   

7.
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控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使得山区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作为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山区城镇也就成为泥石流危害的主要对象.针对山区城镇泥石流危害特征及风险控制现状,引入地理学中的同心圆理论,探讨了山区城镇泥石流风险控制的"同心圆模式",分析了"同心圆模式"中各风险控制层对灾害风险的控制机制及效应,提出城镇泥石流风险控制应遵循多层防范、逐级降低的思路,研究可为山区城镇的减灾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乐山大佛景区景云亭危岩灾害分析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思明  张晓刚  沈均  罗渝 《灾害学》2009,24(3):39-45
乐山大佛景区离堆山景云亭危岩地处大佛景区乌尤寺附近陡崖地带.危岩严重威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堆"、乐山巨型睡佛的"睫毛"-景云亭及"中流砥柱"浮雕等重要景点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坑探等手段,结合赤平投影、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离堆山景云亭危岩体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危岩基本特征及类型、演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锚固为主体工程,辅以排水、嵌补工程,对危岩体进行综合工程整治.  相似文献   

9.
人群疏散中"非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田玉敏 《灾害学》2006,21(2):114-120
本文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群疏散中“非适应性”行为的理论、计算机模型、模拟原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以具体实例说明了Building Exodus软件在人群疏散模拟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为完善该研究方向的计算机模型和促进软件的开发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文章得出的结论是:“非适应”人群行为的研究需要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建立人群中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的理论框架.“非适应”人群行为的研究方法必须与紧急情况相结合,而紧急情况是一个由多个人员组成的复杂系统,大量人群环境的模拟需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韩城市西山灰岩群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岩质高陡边坡寸草不生影响地貌景观,可能引发崩塌灾害;废渣占用或破坏土地资源,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灰岩石料加工等人类工程活动粉尘污染极为严重,造成附近村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这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属历史遗留下的或责任主体不明,属韩城市"三区两线"矿山覆绿范畴。在充分收集西山灰岩群采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外业调查,分析研究区内矿山地质问题及危害,划分了8个恢复治理分区。提出了以植被混凝土喷涂边坡、挖高填低整理采坑并种植花椒树、修筑挡墙拦挡废渣、修筑排水沟疏导地表水等防治措施。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从根本上改变韩城市西山群采区的地貌景观,提高城市形象,变废为宝,让灰岩群采区成花椒种植基地,为陕西省灰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提供示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川  陈洪凯 《灾害学》2012,27(3):6-11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提出了公路地质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地质风险是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地质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地质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地质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地分析断层、节理和岩体结构等各种"致灾因子"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权重以及某个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本文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熵"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熵"的地质灾害评价新方法.通过将这种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的地质灾害,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是一对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矛盾统一体。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反过来,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又具有改造作用,经常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互利的,灾害的防治是环境质量的保证,环境条件的改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灾害的发生或降低灾害的程度和频度。如此同步进行可有效防灾,有效保护环境。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概况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和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及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韩城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斌  赵法锁  石碧波 《灾害学》2004,19(4):35-39
实地调查表明,韩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规律,以韩城断裂为东、西区域的分界线,东部黄土台塬区以黄土崩、滑为主,西部低山区则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十分发育;研究认为,韩城市地质灾害具有某种集中发育的特征,在成因上除了与降雨量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外,西部区域主要决定于人类的采矿活动,东部区域则受控于自然地质因素;不同成因的地质灾害其防治措施是不一样的,西部以工程治理为主,东部则以生物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5.
剖析了工程地质环境的要素,并将其分为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边界条件和工程地质性质5个一级要素组;建立了基于G 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流程,包括多源工程地质环境数据系统、G IS信息管理系统、G IS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和G IS工程地质环境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治决策系统;并讨论了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G IS系统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为开展基于G IS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天然气井逐步转向山区这类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本文以西南山区某气井为原型,在详细阐明井场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井场出现的典型地质问题——地下采空区进行定性判断和分析;之后选用F 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井场加载前/后地下采空区可能造成的井场地基应力和变形特征,采用双洞和采空区这2种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井场加载前/后地基最大位移量为2 mm,地基局部地段出现拉应力区,但总体上地基稳定。研究结论将为后期建设中井场建筑物的优化布局及基础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区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90%以上的建筑物基础为桩基,由于市区旧城改造的加快,同一地块会多次施工建筑物,相应桩基的重复使用会造成"地基污染"灾害.该项人类诱发的地质灾害目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四川跨世纪经济发展中防灾与环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炳炎 《灾害学》1995,10(1):22-27
本文试从防灾与环保的角度,结合三个跨世纪经济发展地区的实际,论述了三峡库区水环境恶化,库岸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攀枝花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自然灾害与人类不合理活动加剧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后果;川西经济开发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防灾、环保的一些建议,作为四川跨世纪经济发展避免少走弯路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怀化市地处湘西南,雪峰山贯穿全境,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崩塌、滑坡等坡面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活动断裂纵横交错是孕育怀化市坡面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基础,强烈风化与疏松地表是其物质来源,降水与径流量丰沛是其动力条件,暴雨、洪水是其诱发因素。人类活动,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工程、边坡开挖、乱采滥伐森林植被,增加了地质环境的压力,破坏了生态平衡,成为重要的致灾因子。怀化市崩塌、滑坡类型上以白垩系红层中的风化残坡积层中的土质类居多;时间上在过去15年呈波浪状上升态势,以2001年、2004年尤为严重;空间上主要集中沅水及其支流两岸谷坡地带和中低山丘陵区的100~450 m斜坡陡峭段。  相似文献   

20.
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崔树军  宋志敏 《灾害学》2000,15(3):67-71
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占用土地,“三废”污染、地面变形与沉降、矿井突水等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日益突出,致使地质环境质量下降,影响着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用环境地质学的观点,论述了我国煤矿区地质环境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环境灾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