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和气/固相分配模型,综述了索氏提取、超声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直接进样热解析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对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郑州市交通密集区、工业区、居民文化区等不同功能区设置监测点位,分春、夏、秋、冬4季对大气环境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半挥发性有机物检出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不同功能区SVOC检出数量变化趋势为:交通密集区工业区混合区文化区对照区。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我国突发性环境事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境现场快速监测工作缺少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监测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检测管,手持式气体检测器,便携式气相色谱(配置光离子化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串/并联检测器)及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在快速检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性能特点与应用情况,并对我国建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标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便携式GC-MS测定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该方法能快速对水体中的54种VOCs进行定性和定量,其相关性r>0.996,检测限为0.05 μg/L~0.97 μg/L,RSD<13.4%,回收率为93.5%~109%,适用于水体中VOCs的应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典型金属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徐州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填埋特征和地质状况选取4座典型填埋场为调查对象,采用ICP-MS对垃圾渗滤液及地下水中26种重金属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渗滤液中ρ(Sr)均相对较高(700μg/L);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均正在以Ca,Mg为主向Na,Mg为主转化;地下水中Al,B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Y场(雁群)S场(睢宁)C场(翠屏山)P场(邳州);4个垃圾填埋场共同典型重金属污染物为Mn,Fe,Zn,Ba;除上述污染物外,Y场地下水潜在典型重金属污染物为Pb和Mo;S场为Mo和As;C场为Tl和Co;P场为As。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填埋场空气中VOCs组成及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钊 《中国环境监测》2013,29(2):98-103
采用SUMMA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并分析了2006—2010年4、10月上海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4种VOCs化合物,以单环芳烃、甲基乙基酮、卤代脂肪烃为主,其中19种化合物属于美国环保局重点控制的空气中有害污染物;填埋区作业面是填埋堆体内部VOCs释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甲基乙基酮、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对TVOCs质量浓度贡献率超过60%;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环境空气中TVOCs质量浓度年季变化较稳定,但同年度内秋季浓度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汽油和柴油、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气体以及天津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组成种类及比例进行探析.结果表明,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有机污染物为芳香烃类、烷烃类和烯烃类化合物,其中芳香烃类含量最高;汽油车排放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浓度高于柴油车排放的浓度;机动车尾气对交通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高于工厂区(非化工区)、生活小区和公园.  相似文献   

8.
吹扫捕集-GC/MS-SIM法测定海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吹扫捕集 -GC/MS -SIM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具有定量准确、操作简便等特点 ,检测限可达ng/L级 ,适合环境水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测定实际海水样品 ,其浓度范围在 0 4ng/L~ 1 0 0 0ng/L之间。  相似文献   

9.
垃圾填埋场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内1a、3 a、5 a、7 a、9 a的填埋垃圾的含水率、pH值、生物可降解物质(BDM)、有机质及有机碳等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填埋垃圾各指标在前3 a内变化较大,3 a以后变化则较为缓慢.根据垃圾有机质和BDM等指标预测该填埋场垃圾稳定化需25 a~27 a.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Trap I(VOCARB 4000)柱捕集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和条件,建立了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和地表水样中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最低检测限在0.04~0.85μg/L之间,20μg/L的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溶液经重复6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5.0%.该方法已成功地运用于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手工监测和走航监测技术,分析了滨州市城区、各县(市、区)涉VOCs工业园区的VOCs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城区大气VOCs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差异较为明显,烷烃类占比最高,其次是挥发性含氧有机物和芳香烃.排名前3的组分为异戊烷、正丁烷、丙烷,主要来自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车辆排放.各县(市、区)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某市城区4—9月臭氧污染较严重时间段71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手工监测数据和臭氧浓度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市挥发性有机物在典型时段的污染特征及其与臭氧浓度变化的相关性。为该市通过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精准防控臭氧污染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该市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与活性水平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污染物种类在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和活性有差异,从浓度和活性角度分析得到的关键物种在不同时间段有差异,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变化与臭氧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于2018年7月对南通市区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观测,分析VOCs的浓度状况、组成特征、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共检出100种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38. 18±23. 63)×10-9,各物种体积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烷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卤代烃>烯、炔烃;芳烃和烯烃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等是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利用PMF模型解析得到VOCs的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排放与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料挥发排放和生物源排放。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手工及自动监测数据,结合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法,对广州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OF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VOCs总体积分数为73.85×10-9,其中,丙烷、甲醛、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最高,分别为5.59×10-9、4.87×10-9、4.25×10-9。组成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烷烃为主要污染物种类,分别贡献了总VOCs的34.32%和32.34%。在空间分布上,各站点VOCs体积分数自南向北不断降低,番禺市桥站(南部,76.16×10-9)>公园前站(中部,75.58×10-9)>花都梯面站(北部,69.80×10-9)。广州市大气中甲醛和乙醛的比值为1.22,表明本地排放对广州市醛酮类化合物的贡献较大;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比值为0.35,表明广州市气团老化程度低,VOCs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甲苯和苯的比值显示,公园前站苯系物主要受机...  相似文献   

15.
对桂林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以及VOCs对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共检出VOCs物种78种,平均体积分数为21.32×10-9,表现为芳香烃(67.82%)烷烃(19.56%)卤代烃(7.50%)烯烃(2.86%)含氧挥发性有机物(1.41%)。VOCs体积分数空间分布呈现市中心和下风向郊区两个高值区。通过苯与甲苯的浓度比值发现,林科所VOCs主要来自交通源和生物源,师专甲山校区VOCs主要是来自交通源,其余测点VOCs主要来自交通源、工业源和外来传输源。分析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浓度比值发现,电子科大尧山校区气团光化学年龄较大,光化学反应活性相对较强烈;旅游学院、华侨旅游经开区、大埠中心校气团光化学年龄较小,光化学反应活性相对较弱。VOCs对O3生成潜势最大的为芳香烃(93.81%),其次是烷烃(7.22%)和烯烃(4.75%);对SOA生成潜势最大的为芳香烃(97.45%),其次是烷烃(2.55%)。  相似文献   

16.
Automobile emissions have created a major hydrocarbon pollution problem in the ambient air of Taiwa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the ambient air of Kaohsiung, Taiwa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emporal variation, and correlations of VOCs at three study sites, selected based on traffic densities and distances from a freeway, were discussed. Sixty-four hydrocarb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mbient air. Among all of the VOC species, acetone, aromatic and aliphatic compounds constituted the major constituent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VOCs existed further away from major arteries as compared to those found near the freeway. Therefore,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eeway may not be a sufficient index for reflecting actual air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Weather conditions,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did not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VOC concentrations in the three study sites.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density of buildings, traffic conditions or commercial activities, might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VOCs.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VOCs污染源精准排查,2019年3—4月,利用单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青岛市重点区域进行了VOCs走航观测。在排查到的污染源中,工业区的VOCs浓度较生活区整体偏高,且生活区、工业区夜间的VOCs浓度均较白天高。VOCs各类组分中,生活区白天苯系物、卤代烃、烯烃、烷烃的占比均在20%左右,夜间苯系物占比明显升高;工业区苯系物在白天和夜间的占比均最高,其他组分相对较小。浓度较高的前10位VOCs物种中,生活区白天烯烃物种占主导,夜间烷烃物种的比重明显增加;工业区苯系物、烯烃物种在白天和夜间的比重均较大,烷烃物种较小。生活区VOCs的污染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油品挥发,工业区主要为企业排放。烯烃和苯系物臭氧生成贡献较烷烃高,特别是丁烯、戊烯、己烯、甲苯、二甲苯/乙苯、三甲苯贡献显著,建议作为优控物种重点管控。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以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突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2020年4月、8月和2021年1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开展大气VOCs样品离线同步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和空间分布。整体来看,全省平均VOCs体积分数为40.3×10-9,其中烷烃(41.8%)是主要贡献者,其次为含氧有机物(16.6%)、芳香烃(12.5%)、卤代烃(12.9%)和烯烃(9.6%)。从具体城市来看,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苏南及苏中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的区域分布特征,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常州(52.0×10-9)、泰州(49.8×10-9)和苏州(45.2×10-9)。臭氧生成潜势(OFP)表明,芳香烃和烯烃是对江苏省O3生成贡献最大的组分,OFP排名前3的组分均包括间/对二甲苯、甲苯和乙烯。利用正交矩阵因子(PMF)模型对江苏省VOCs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5个因子。工业排放是主要贡献者(40.1%),之后依次为机动车尾气(33.0%)、溶剂与涂料使用(15.9%)、油气挥发(8.4%)和天然源(2.6%)。对于省内各市而言,VOCs来源结构具有差异。常州、苏州工业排放源相对贡献最高;连云港、徐州、扬州和淮安的机动车尾气相对贡献较高;溶剂与涂料使用和油气挥发对各市VOCs贡献较低。优先控制交通相关排放和工业相关排放能够有效地控制长三角中部地区的大气O3和PM2.5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近7年来的连续监测数据,对宁波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在宁波市环境空气中检测出94种VOCs,其主要成分是饱和烷烃、芳烃、烯烃、卤代烃、卤代芳烃、含氧有机物等,有37种属有毒有害物质,其中苯系物含量最高;宁波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程度与国内外城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近年来的污染状况变化不大,没有明显恶化;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一类保护区VOCs的排放以天然源为主,二类各功能区VOCs的排放由天然源和局部人为污染源共同形成,三类区以工业污染源排放为主;时间变化趋势显示VOCs在冬季和春季的平均浓度比其他季节高,VOCs的日变化基本呈现2个主浓度峰值特征,跟城市交通流量变化具有很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thre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1,2- dichloroethane, 1,1,2- trichloroethane and 1,1,2,2-tetrachloroethane) from a previously uncontaminated clayey soil sample from a Superfund site in North Baton Rouge,Louisiana was studied. In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the partition constant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co-solutes.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on the soil followed the nonlinearFreundlich isotherm. The desorption of the compounds showedsignificant hysteresis at all concentrations studied. Approximately 20 to 70% of the adsorbed mass of organic compounds resisted the desorption even after five months ofsuccessive desorption steps. The desorption of four compounds(1,2-dichloroethane, 1,1,2-trichloroethane, 1,4-dichlorobenzeneand hexachlorobutadiene) from a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 fromthe same site was also studied. The aqueous concentration declined as the successive desorption steps progressed. For hexachlorobutediene the desorption can be visualized as occurring in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nvolved a loosely bound or reversible fraction and the second stage involveda tightly bound or resistant f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