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矿区尾矿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破坏,特别是矿区土壤受到的影响最大.矿区土壤在矿山废水、粉尘以及矿山尾矿等的侵入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矿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矿区污染的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此叙述了矿区尾矿的一般产生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分析了现今尾矿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
将ASP技术、WebGIS技术应用于矿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矿区环境管理、数字环保具有重要价值。在研究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从系统需求、数据库、系统体系及功能结构等多方面设计和实现了矿区环境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促进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煤炭开采导致矿区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区域水循环等发生一系列变化,文章依据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矿区大气、水、土壤等单因素恢复技术,根据生态恢复技术,确定生态恢复的任务与方案,总结以上技术和方案,提出今后矿区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阳泉矿区是一个老矿区,多年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下游电力、煤化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的延伸造成了矿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阳泉矿区总体规划环评在矿区环境现状和回顾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识别矿区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生态、水资源制约因素分析,预测了规划实施主要环境影响,论证了矿区规划的规模、建设时序、空间布局的环境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较为充分地显示了战略环评的宏观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原则,对今后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编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清洁生产技术、末端治理技术和废物回用技术3个层面确立规划矿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规划矿区的特点,从资源和能源消耗、生产技术及产品特征、污染物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管理能力等不同层面对规划矿区各作业环节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发展洁净煤技术,改善矿区大气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矿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状况,提出了在矿区发展洁净煤技术的现实意义,依据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特点探讨在矿区实施洁净煤技术的具体方法,以改善矿区环境及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矿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环境工程技术措施已经难于适应矿区现代化工农业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煤矿矿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以“环境是人类的朋友”、“污染就是资源”等新观点,参照生态学及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理论,首次提出了矿区生态工程和生态矿理论;阐述了矿区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及特点,指出了矿区生态工程和生态矿是矿区环境保护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转变传统的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观念,提出要完善和优化矿区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矿区"环境-资源-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和生态环境综合分析决策模型,寓经济发展于环境管理中,寓环境管理建设于经济发展中,寓矿区发展于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之中,推进矿区持续发展,为矿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建立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脆弱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明确矿区生态承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三个方面建立了生态脆弱矿区生态承裁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并以榆神矿区为例,对其生态承栽力现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榆神矿区生态系统承裁力分级为"不稳定、中等承栽、中压",说明本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遭受外界干扰而使生态系统破坏.同时自我恢复能力也比较低.其中:水文和植被是制约矿区生态系统主要的自然因素;矿区资源和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现实承载力较小;资源-环境压力主要来自土地资源压力和水资源压力.并结合计算结果,从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提出增强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GIS辅助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和检索查询功能为目的,提出应用 GIS ARCVIEW软件和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技术对矿区环境质量因子进行分析,建立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方法,在矿区实践应用,使环境质量评价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形象、直观,为矿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煤矿区环境治理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矿区环境治理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煤矿区环境污染治理及其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借助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作为煤矿区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从宏观尺度上实时、动态、综合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分析进而提供决策支持。在对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体的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作为煤矿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支持的方法、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有关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大厂区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本文介绍了南京市大厂区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本系统不但提供了普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而且考虑系统的不断更新和环境信息的空间特征,本普通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嵌入了地理信息系统模块,使得本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在普通管理功能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可以为未来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露天煤矿矿区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体系是施行生态环境管理政绩考核制度的必要科技支撑.目前生态资产研究在核算内容上注重生态资产流量评估而忽视生态资产存量损失计量,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而对其变化原因探索不足,并且在研究技术手段上强调3S宏观技术手段而忽视微观生态要素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因此尚不足以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控绩效考核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露天煤矿开采所导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将微观研究手段与宏观分析技术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比来分析核算时段起止年份生态资产存量的类别、数量、质量、空间格局,辨识矿区采矿作业、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益类型和特征;基于不同类别存量生态资产质量评价来判别其损益程度,进而划分生态资产负债核算类型区并探究其损益原因;以此为前提探索构建包括存量、流量及负债三部分内容在内的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框架及技术方法,并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研究旨在弥补现有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的不足,以为生态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提供更为客观、详实、可靠的资料数据为核心,倡导生态资产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永夏矿区中心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氧化沟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特点、运转情况,结论认为该技术具有管理简单、投资较少等方面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石油开采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采区环境污染,严重降低了生态环境质量.为探索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综合评价现状的分析,精选指标构建了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值,并构建了石油开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择胜利油田某采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对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淮南矿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认识上、管理上、工程技术上加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煤炭资源与环境保护现状及开采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浪费与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制度上的疏漏和管理上的不力。建议建立煤炭资源开采价值评估制度,改变“先污染,后补偿”的运行机制,先评估,后开采,值采则采,不值则放。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铜陵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矿区的环境保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水平度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以铜陵市为实例分析,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值达0.835 7,整体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合理,资源利用转换效率高,矿产开采效率和矿业结构调整措施合理;但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环保投资率偏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9.
煤炭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是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新疆奇台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其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划定沉陷范围,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矿井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