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矿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首钢矿山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结合其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矿山企业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矿山生存与发展的应有前提,是提升矿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5月中旬,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绿色矿山企业在境内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上市以及到"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融资。《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强化对矿业领域投资项目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风险评估及管理的前提下,研发符合地区实际的绿色矿  相似文献   

3.
根据《商务部关于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天津市围绕加快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社区回收网络、初级分拣加工中心、专业集散加工中心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项目建设。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导,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目标,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介绍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及采取的措施,阐述了资源回收利用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以及推动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5.
资源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提出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及模式探索,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资源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提出循环经济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及模式探索,以达到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白义  张晓杰 《化工环保》2004,24(Z1):467-468
根据国家目前环境监测的现状,为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环境数据监测网的构想,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相吻合,为国家环保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设以火电厂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的初步研究,阐述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重要意义,详细探讨了不同产业间的资源相互最大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各地建设类似生态工业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业园区固体废物资源化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一环,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以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外延的重新界定为起点,从3个方面分析了工业园区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固体废物生态产业链构建与运行维护、回收与分类技术、再利用与循环技术,并就固体废物资源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立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阐述了现代社会组织暨再生资源服务中心的基本特征;强调了以民主促民生的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现代社会组织助力“两型社会”建设的可行性;概述了以华中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中心为例的创新型现代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公共服务项目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循环型企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从“技术链、产品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的概念内涵和重点工作,以福建省晋江东风橡胶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并从政府经济管理角度,提出推进循环型企业“三链”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解决循环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技术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监管机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中央管理企业(央企)纳入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对央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开展研究,梳理了央企生态环境保护保责任清单,从督察对象、督察事项和督察模式等方面探究了央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路径,并提出央企生态环境督察成效保障相关建议:采用宏观督察(督政)和微观督查(查企)相结合的互动型督察工作模式对央企开展督察。央企应进一步提升政治思想站位、完善责任传导机制、加强信息公开等措施,确保央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两家以废钢加工配送为主业的专业化金属再生资源公司双双跻身于中国企业500强,显现了我国废钢铁产业的成就和希望。指出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废钢铁产业体系需要大企业骨干群体的创新和引领,打造大企业的着力点在于扩大规模、系统管理及承担社会责任,其动力核心在于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赵春丽  乔皎 《化工环保》2019,39(3):321-325
综述了我国焦化行业的产能、产量、布局、装备水平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剖析了我国焦化行业目前存在的产能过剩、废气污染源超标排放、兰炭企业管理薄弱、独立焦化企业大量存在以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难以满足要求等环境困境,从构建煤焦钢产业链、做好排放标准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加强对焦化企业的科学监管、实施科学合理的停限产方案、强化VOCs治理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饶未欣 《化工环保》2019,39(1):101-105
解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的要点,剖析当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核心由“环评制度”逐步向“排污许可证制度”转变的现实情况,及与此相应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咨询单位的环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了中国石化系统和民营企业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在新形势下环保管理工作的特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瑶  辛志伟  付军  关睿 《化工环保》2017,37(1):110-115
从园区的规划布局、监督管理、废水处理及排放标准等方面对化工园区水污染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分别从四个方面针对化工园区水污染防治政策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管理顶层设计,促进协调监管;严格园区环境准入条件;实行企业废水分质分类管理,加强企业准入标准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推动第三方服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国家环保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大和电源项目环境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分析了企业所担负的环保职责,探讨了强化项目前期、基建、生产中环保全过程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磷化工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江  王丽萍  李江  余浩 《化工环保》2012,32(4):354-357
根据对磷化工企业的全面调查,结合清沽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规定,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评价指标构成的磷化工企业递阶层次结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指标层各定量指标权重值和定性评价指标分值.应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某磷化工企业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应磷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着眼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变化,结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通过对发电企业所面临的能源形势、肩负的使命和主要层面工作的分析,着重研究了加快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的重要性和举措,从而使发电企业竞争力得以持续地提升,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县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存在体系不健全、行业发展基础薄弱、回收企业经营管理落后、回收网点散乱、回收技术落后、回收资源范围小、再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县域经济实力增强、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支持、资源回收利润合理,为县级供销社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供了发展机会。建立以村级回收站为基础、乡镇级分拣中心为支撑、县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通过建设专业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强化市场监管、推进完善回收网络体系,以及政府政策规范、引导和扶持,从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