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研究含硫气输送管道全管径断裂后的失效影响,提出管道泄漏后硫化氢扩散浓度的计算方法。将管道泄漏过程等效为多个瞬时泄漏气团等时间间隔的连续释放,考虑管道压力变化、风速对泄漏气团的质量、喷射高度的影响,基于高斯烟团模型,对泄漏气团扩散过程中变化的气体浓度进行叠加计算,建立任意时刻沿下风向硫化氢体积分数分布的计算方法。根据输气管道泄漏扩散规律,确定大气扩散参数、各气团质量和喷射高度等基本参数,并以含硫体积分数为10%的输气管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面空气中的硫化氢体积分数在管道泄漏后沿下风向先增大后减小,影响范围不断向下风向延伸;且管径、压力越大,硫化氢在地面的影响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管廊复杂受限空间燃气随时间的扩散集聚特性,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常态机械通风下不同泄漏口朝向、泄漏口位置、管道压力、泄漏口孔径及形状的燃气浓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泄漏口朝向对泄漏甲烷初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泄漏口竖直向上、泄漏口竖直向下朝向泄漏甲烷主要分布于管廊中上部区域;泄漏朝向壁面水平距离较远一侧、泄漏朝向壁面水平距离较近一侧泄漏甲烷主要分布于管廊中下部区域;泄漏报警触发时间随泄漏口朝向呈非对称分布,报警触发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泄漏口竖直向上、泄漏口竖直向下、泄漏朝向壁面水平距离较近一侧、泄漏朝向壁面水平距离较远一侧,泄漏朝向壁面水平距离较远一侧为廊内最不利泄漏口朝向。综合管廊顶部进风口存在通风滞速区,当泄漏口处于滞速区时泄漏甲烷聚积并达到爆炸极限;泄漏口坐标与廊内泄漏甲烷分布广度呈负相关,泄漏点在滞速区附近为最不利泄漏口位置。泄漏口孔径和管道压力与燃气泄漏量、扩散范围均呈正相关,与报警时间均呈负相关。条缝型泄漏口的泄漏甲烷扩散能力弱于圆形泄漏口,在泄漏口上风处甲烷质量分数高于圆形泄漏口。  相似文献   

3.
含硫天然气的泄漏会造成人员中毒,严重威胁管道附近人员的生命安全,ASME标准中推荐的潜在影响半径计算模型不适用于含硫天然气管道。常用气体扩散模型忽略泄漏气体的喷射作用导致中毒影响半径计算结果过于保守,因此首先分析含硫天然气管道泄漏特点,考虑泄漏气体喷射高度和泄漏速率的变化对硫化氢地面体积分数的影响,基于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建立了不同时刻烟团和烟羽体积分数叠加表征的硫化氢中毒潜在影响半径R计算模型。考虑截断阀紧急关闭影响,按照30 s时间提出了泄漏速率分段计算依据,并合理确定了瞬时泄漏气团质量Q、连续性泄漏源强q、扩散参数以及泄漏气团中心高度H等基本参数。针对不同压力、管径、硫化氢体积分数条件,进行了中毒影响半径、热辐射潜在影响半径及忽略喷射高度的影响半径对比分析,合理提出了按照中毒潜在影响半径确定含硫天然气管道潜在影响半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瓦斯和煤尘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重大灾害。研究预防瓦斯、煤尘事故的对策,教育职工认识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凡是从煤层、岩层采空区中放出的气体 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统称为矿井瓦斯。组成矿井瓦斯的气体有;沼气(甲烷)、二氧化碳、氮,还有少量的乙烷、乙烯、氢、一氧化碳、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由于矿井瓦斯中沼气约占80~90%,因此,煤矿职工习惯把沼气叫做瓦斯。 沼气无色、无臭、无味,比空气轻,本身无毒性。但是,当空气中沼气的体积浓度达43%时;空气中的氧含量下…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窨井的危险性,大部分人联想到的可能都是窨井盖缺失,导致人员落井溺亡。但事实上窨井存在的潜在危险远不限于此。窨井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有限空间,其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性。由于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因此原因全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作业人员中毒、窒息死亡事故,及多起爆炸事故。那么,窨井内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酵产生。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尤其是化粪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占据了50%~70%的  相似文献   

6.
为提前对燃气管道多点泄漏进行防范,本文基于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搭建燃气管道泄漏实验平台,建立孔径大小相等的双泄漏孔燃气管道,研究燃气管道单、双点泄漏的声源特性及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单、双点泄漏都会随着压力增大而逐渐增大;单点泄漏时域振幅普遍比双点泄漏时振幅小;声波幅值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和孔间距一定时,管道中声波信号幅值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趋于平稳,并且靠近泄漏点的声波信号均大于未泄漏处的声波信号。本文研究燃气管道单、双点泄漏,有利于对城镇燃气管道进行实时监测,为燃气管道安全检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泄压点火不同端管道内甲烷爆炸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气体爆炸传播机理,利用FLACS软件对泄压点火不同端两种方式(泄压口通径为25 mm和泄压口完全开放)下甲烷的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5种体积分数甲烷的爆炸特性参数,分析得出:两种不同泄压方式下,10%,9.5%,11%体积分数的甲烷爆炸特性变化趋势接近,7%,8%的甲烷较前三者有所延迟;5种甲烷在管道中心处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压力下降速率、温度峰值都随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逐渐上升,在10%时达到最大,继续增加甲烷体积分数则出现下降趋势,最大爆炸压力时间变化趋势与其相反;管道中心处的爆炸产物浓度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与泄压方式无关;增大管道泄压口面积有利于爆炸压力以及爆炸高温高压气体的释放,使得各体积分数甲烷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压力下降速率、温度峰值均下降,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均增大。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燃气管线相邻地下空间可燃气体监测过程中,由微生物产生的沼气会对可燃气体监测预警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为了能够准确地对地下空间中可燃气体的来源进行判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可燃气体分类预测模型。选取了典型的燃气及沼气体积分数时空演化数据,分析得到了两类可燃气体数据的基本特征。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选取多项式核函数和径向基核函数分别构建可燃气体分类预测模型。通过样本数据对两种分类器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种分类器的准确度相差不大,其中采用径向积核函数的分类模型测试准确度达到81%。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对于可燃气体监测分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燃气监测运维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
室内天然气意外泄漏后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为避免或减少其事故的发生,得到泄漏后气体扩散规律及爆炸危险浓度分布状况,利用Fluent软件对某12m×7m厂房在不同泄漏孔径下泄漏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风速为1 m/s时,泄漏孔径对甲烷气体扩散的影响,并将燃气管道泄漏速率的模拟结果与理论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设置参数是合理的;在不同泄漏孔径下,监测受限空间内5个不同点气体分布状况,得出在风速和壁面的影响下,排气扇附近相对较危险,窗户下方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山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的影响情况,掌握山地管道泄漏扩散的规律,以西南山地天然气管道沿线高后果区为工程背景,建立山脚地形下管道泄漏扩散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研究不同泄漏孔径、不同风速对山脚地形下泄漏扩散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泄漏孔径增大天然气射流核变粗、变长,射流初始截面和初始速度变大,射流的高度和幅度也变大,泄漏的影响区域变大;随泄漏孔径增加山脚地形下射流中心线的偏转程度变大,山脚处聚集的甲烷质量分数越来越高;在有风条件下,风速作用使甲烷在山脚处产生了聚集,且聚集的甲烷质量分数超过使人窒息的甲烷质量分数10%,随风速增大山脚处甲烷聚集的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且沿山坡向上扩散的甲烷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高校实验室甲烷气瓶在泄漏后的危险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以某高校实验室楼层为模型,使用Fluent软件模拟甲烷泄漏后的扩散过程,研究甲烷扩散规律,分析风速与通风条件对甲烷扩散的影响,判定甲烷危险爆炸区域.结果表明,甲烷流动受建筑结构影响显著,室内甲烷体积分数呈梯度分布,良好通风环境下的高风速对气体输送作用强,湍动能大,因而能快速降低甲烷体积分数,低风速条件下甲烷滞留在室内时间更久而易增加风险.甲烷气瓶发生泄漏时,爆炸区间主要集中在室内顶板,靠近泄漏点正上方的墙壁死角体积分数最高,并且气云在泄漏点同一侧的空间活动更多,相邻室内的甲烷旋流发生累积.最后针对模拟结果提出防控及应急措施,如危险化学品类气瓶的实验室选址、室内结构及监测装置的考虑等,并根据泄漏特性对撤离时的疏散路线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氢气对预混甲烷/空气燃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氢气的加入对不同体积分数甲烷/空气预混爆炸过程影响的规律,在尺寸为150 mm×150 mm×1 000 mm的管道中通入体积分数为8%、9.5%和11.5%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然后加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氢气。氢气所占体积分数分别为0、0.74%、1.48%、2.95%、4.40%。分别对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甲烷爆炸过程中爆炸压力、火焰图像和爆炸温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8%纯甲烷爆炸时能够形成完整的郁金香火焰。8%和9.5%甲烷体积分数试验中,氢气的加入使火焰面由上下对称变得不对称,火焰阵面上移,火焰速度加快;爆炸中的最大超压增大并且最大超压时刻点提前。在11.5%的甲烷加氢试验中,随加氢量增加,爆炸压力、温度、火焰速度分别略微降低。这表明氢气的加入在体积分数为8%的爆炸反应中较大地促进了反应,而体积分数为11.5%时加氢后爆炸反应减弱。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半封闭管道中体积分数为9.5%甲烷爆炸温度和实测温度之间的差异。爆炸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加入氢气对甲烷爆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春丽  刘艳  杨龙龙  秦妍 《安全》2021,42(1):25-29
为研究市政污水管网内主要可燃气体成分与分布,以实现其燃爆灾害的精准防控,本文采用现场检测的方法采集污水检查井内甲烷、氢气等5种可燃气体以及总的可燃气体浓度,统计分析污水管网各可燃气体的浓度范围,研究检查井深度和季节对甲烷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检查井内甲烷浓度占比较大,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气和氨气所占比例较小;沿检查井深度方向,甲烷分布规律不尽相同,大部分检查井内甲烷随着与井口距离的增大呈逐渐增大变化趋势;季节对甲烷浓度变化影响较大,夏秋两季甲烷浓度较高,春季次之,冬季未检出甲烷。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沈阳某生物质气化站的相关数据,利用GAMBIT软件建立几何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秸秆气化泄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了玉米秸秆气化装置正常运行期间净化间内燃气输送管道以3种速度泄漏,CO气体的质量分数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对燃气泄漏扩散有阻碍作用,泄漏气体易在障碍物附近聚集,增加中毒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气化燃气泄漏211 s后禁止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净化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天然气扩散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型,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土壤中的扩散行为进行模拟与分析,根据甲烷的爆炸极限观察天然气泄漏扩散危险区域变化,并分析不同孔隙率土壤对天然气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气体扩散至土壤过程中,气体浓度等值线出现不规则变化,高浓度区等值线近似为椭圆,浓度梯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爆炸下限位置在天然气泄漏初期迅速变化,10 s后以均匀速度向地表移动;土壤孔隙率对天然气对流扩散影响显著,孔隙率越大,管道泄漏口处高浓度区域越大,中浓度区域越小,低浓度区域越容易扩展到地表,浓度梯度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甲烷体积分数对煤粉爆炸过程的影响,并掌握甲烷-煤粉爆炸火焰传播特征,通过粒度分析仪和同步热分析仪研究2种煤粉样品的粒径大小和热解过程。利用1 500 mm×80 mm×80 mm的半开口竖直燃烧管道,探究不同甲烷体积分数下,中位粒径分别为65和25μm烟煤粉的火焰传播特性,分析甲烷体积分数对甲烷-煤粉复合火焰结构、温度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5μm煤粉比65μm煤粉的火焰更加明亮,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对65μm煤粉火焰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当甲烷体积分数越接近当量比时,火焰锋面越规则,火焰速度也越快;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火焰温度和火焰传播速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甲烷体积分数为9%时,火焰温度达到最大值;甲烷体积分数为8%和10%时,65和25μm煤粉最大火焰速度为分别为26.53和39.28 m/s。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谷地区埋地天然气泄漏问题,建立三维泄漏模型,将管道模型建立于土壤下,给出山谷地区风随海拔高度变化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山谷地区高含硫天然气泄漏问题进行六组模拟。结果表明:六组工况下硫化氢的危险区域全部大于甲烷的危险区域,突显出天然气泄漏问题中硫化氢的危害性之大。风速对危险范围的影响很大,在山谷地形条件下危险范围大小与风速大小成反比,且风速越大,危险范围越小。三个泄漏口方向中漏口斜向上45°时空气中泄漏气体的总质量分数最大,扩散的范围最大,但部分范围内并未达到泄漏气体的危险浓度,危险范围比实际扩散范围要小,漏口斜向下45°时危险区域是最大的,漏口水平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定量风险分析方法.简要介绍了城镇燃气管道,对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的失效概率、泄漏源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模型、超压概率模型、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城市燃气管道是一种压力管道,人工煤气属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燃气管网老化、腐蚀严重时将产生管道穿孔、泄漏等严重后果。对北方地区某市燃气管网的调查分析表明,管道运行时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管网设施老化,部分管道超期服役;受气质与使用年限的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燃气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管道长度及用户数量日益增加,频发的事故使得燃气安全备受公众关注.燃气管道布局复杂,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泄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会引发爆炸事故. 本文根据我国近年典型管道燃气泄漏事故的经验教训,从抢险人员已介入但未能成功避免伤亡后果的事件中总结应急失效原因,探讨可行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