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钻探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钻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安全因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对能量危害物质、失控(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及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及客观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第二,评价危险源危害因素主次;第三,采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对车辆伤害、登高作业、防雷安全、用电安全、机械安全及预防自然灾害(火灾)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通过实践表明,福建省121地质大队采用该方法对钻探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了钻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研究了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基于马尔可夫事故概率假设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事故概率数学模型,并且考虑到有外界环境作用的影响下对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影响,以及考虑在外界人员干预的条件下人员的素质及其操作正确与否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实例计算.所给概率模型可用于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3.
事故致因因素和危险源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基于事故的致因因素,国内外提出了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方式,如能量单元的危险源、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事故致因因素也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等术语形式的表述。为准确理解和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和方法,应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在该基础上,诠释各种危险源理论,明晰各种涉及事故致因因素的概念。分析表明:事故致因因素包括能量物质或载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因素;各种危险源的概念和分类,都是基于事故致因因素的划分和表述。  相似文献   

4.
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评价是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搞好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氮肥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监控系统是重大危险源企业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的重要技术措施.以氮肥厂为案例,分析了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建立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重大危险源多模式安全监控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联入城市或国家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有利于政府和行业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借助于这样的数字化动态管理系统,可以及时获得相关参数与信息,实现早期预警,降低重大危险源企业的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6.
采用辩证的方法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阐明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内因,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的外因。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指出了有效控制危险源的基本手段和措施。通过深入分析人—物—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及导致的后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论述了防止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将本质安全化与风险预控管理相结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林 《安全与健康》2004,(11):49-50
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系统安全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系统中之所以发生事故,是由于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首先辨认、识别危害因素,从而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害识别成为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的管理核心.  相似文献   

8.
分有人介入和无人介入重大危险源监测系统两种情况,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研究了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并进行了实例计算。所给概率模型可用于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关键词】##4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马尔可夫过程;;安全评价;;事故概率计算;;安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属矿山危险源是金属矿山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并在一定条件下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及职业危害的不安全因素。针对金属矿山建设工程的作业环境、施工流程和施工特点,结合管理体系评审要求,划分金属矿建工程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包括井巷掘进、危岩采矿、有轨机械运输、井下钻探、供电维修、无轨运输、临时设施和地表等八个方面。运用LEC风险评价方法,编制LEC风险评价法大纲,对初步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评审、修改、补充和完善,最后运用LEC风险评价法,对存在于矿山建设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定性的辨识和评价,确定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害因素,有助于企业制定监控管理措施和方案,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提高矿建工程效益,确保矿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现行电气安全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工业企业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依据事故理论的综合论观点,建立了多层次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采用隶属频率统计法确定单因素隶属度;最后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合成评价结果,并使用安全等级特征量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工业企业电气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工业企业电气安全现状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克服了现行评价方法不够全面或不够定量的缺点;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是处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更优化的方法;该评价方法紧密结合企业现状,可在一般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其配套评价软件更为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评价机构提供了便捷的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综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控制生产系统的工伤事故,并采用系统辨识理论,辨识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和后果,定量评价潜在危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工程逻辑、故障树、事件树、管理失误和风险树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电炉炼钢生产的原料、冶炼、铸锭、天车、电气、机械等子系统进行了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预分析和安全状况评价。据分析评价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和管理现状,制定了控制事故的综合技术对策,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电力企业新业务新业态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匹配性不足问题,以国内某电力企业为例,从业务、所有制、组织模式及地域4个维度分析公司新业务新业态风险及责任,提出4项安全管理策略,完善新业务新业态安全责任清单,制定分类分级管理规范.提出适用于电力企业新业务新业态的"4411"安全管理模式,形成闭环安全管理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内...  相似文献   

14.
孙朋娟 《安全》2022,43(1):76-80
为提高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本文在对电力、矿山、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代表性班组安全管理模型存在的问题;基于实践和研究,从核心思想、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建设、基础保障5大方面阐释班组安全管理新模式,并应用于实践。研究表明: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模式可以全方位、全层次有效提升班组安全管理的水平,更具有系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中冶南方工程公司(ZYNF)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基础,通过现场查看、员工访谈和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ZYNF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ZYNF现有安全制度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策划了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全管理流程体系和安全文化体系组成的ZYNF安全管理体系,并以湘钢高炉易地大修工程项目为实例,对ZYNF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实践和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型工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从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两个层面建立中小型工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DEA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有效地反映中小型工矿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并且说明具体的改进方向,为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轧钢企业生产过程中,加热炉使用热煤气作为燃料加热金属料坯,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因素,一直是从事安全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对某企业轧钢加热炉使用过程、设备设施及人员操作进行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辨识,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对加热炉爆炸事故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加热炉火灾爆炸危险程度为中等,事故暴露半径为25.46ft(7.76m).并从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安全对策,使加热炉火灾爆炸危险程度降为较轻,事故暴露半径降至20.51ft(6.25m),有效的降低了加热炉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危险波及范围,为企业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价不同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基于大量文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评估安全管理体系的2个层级指标,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来分析各评价指标的关系,根据模型变量间的效应系数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第三方机构评估某房地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始数据,对比分析使用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得到的评估结果,结合理论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可以合理评估不同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全素质概念的研究,结合电力企业实际,确立了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确定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其结果显示:安全能力是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安全知识,而安全生理素质和安全心理素质列为最后;该排序基本反映了目前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实际情况,为控制和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跨江大桥建设安全管理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现状,以系统管理的思路借鉴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综合考虑影响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各因素,建立6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中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结果显示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控制与管理是影响安全管理状况的主要因素;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为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其可行性。该安全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的运用,对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现状评价有借鉴意义,以期提高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