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郑琰  张福群 《安全》2018,39(6):70-71
本文通过分析安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及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现状,结合OBE教育理念的特点,从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培养过程、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培养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洪德  米华莉 《安全》2012,33(12):52-53
正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这对轨道交通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急需能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安全管理,胜任故障检测分析与处置等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急需树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理念,能攻克和解决我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建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机地建立对应关系;可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层次的挑战,首先,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师生教学关系、融合多种创新教育、重视课程质量评价4个方面,提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然后,以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进,并举例介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力等的培养,满足"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易灿南  胡鸿 《安全》2023,(3):63-69
为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探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在介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培养现状并总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湖南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安全与健康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表明:导师制下,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可以有效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国内化工安全发展形势,解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深入剖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创立多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加强互联网+化工"双师型"、"多师型"队伍建设;最后,提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化工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评价人才质量有助于培养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特征,基于已有胜任力模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安全员职责、结构式访谈等方式获得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特征。根据获得的胜任力特征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应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航空安全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知识、能力、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念4个一级指标,法律法规、分析判断能力、自信、保安意识等23个二级指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航空安全员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显著影响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的4个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能力,其余依次是知识、个人特质、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吴超  杨书宏 《劳动保护》2011,(2):120-121
本期讲座介绍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结构,近年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分布,以及我国培养的模式与国外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个人成长相匹配,通过分析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炼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建立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框架,涵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果表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引和要求;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样性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建立安全工程专业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在社会安全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学生的个体需求调查和教学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多样性人才培养的途径.针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通过专业课程内容调整、开放式办学、教学资源开发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等措施,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多样性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专业人才的最主要途径,而人才培养必须首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足培养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日益变化的高级安全专门人才。为此必须进行宽口径、重基础、淡专业的通才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同时要考虑到新时期人才市场的要求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Personal competenc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individual performa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competency model of safety professionals and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ir competency to achieve greater safety performance.MethodIn this study, 299 participants (153 safety professionals and 146 safety educators) completed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The response rate was 75%.Results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mpetency scale for safety professionals comprised five factors. Additionally, the factor “safety and health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explained most of the variance in the competency.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MANOV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dents’ percep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occupation, age, job tenur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work status. Additionally, th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 safety professional's perceived competencies and safety func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Impact on industryThis study discusse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s previously mentioned and explains how the resul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competencies and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3.
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并提出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个理念、两个知识结构、3个学会、4个一致、5个能力、6个意识";探讨该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工程技能训练、安全实践等环节,形成了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模式以"人文教育与自我修养、系统安全思想与工程方法的形成、化工安全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开放实践"为4个立足点,清晰地反映了人才培养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落脚点在哪里。在江苏工业学院安全工程专业2004—2009届6届学生的培养中付诸实践,其效果表明:学生的知识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形成了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构建科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作者在回顾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立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统计了当前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规模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我国更好地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科学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能力定义及能力模型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业的实际,给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定义及其内涵,认为施工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安全能力是安全能力任务与其内在特质相互匹配的结果;剖析安全能力与不安全行为及事故之间的关系,得出安全能力的匮乏必然导致施工人员作出不安全行为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根据上述研究,结合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提出并建立了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依据美国OSHA安全事故数据库中记录的一个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应用该模型分析施工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安全能力,从实践角度理解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此外,提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中一些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大力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安全技术的人才培养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背景下,对安全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应用。系统设计了"安全工程师角色扮演"的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设计制作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安全工程专业中进行了实践,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如何设置力学类课程,使其在安全工程专业各研究分支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安全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深思的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国内若干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力学类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情况,对资料与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对比,认为力学类课程与安全工程技术、职业安全检测技术、劳动保护与器材、安全人机工程等研究方向有紧密关系;提出了力学学科是安全工程和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的观点;同时指出力学类课程作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有其重要性;还对安全工程专业各具体分支的力学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侧重点提出了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大数据环境下的民航企事业单位招聘、选拔和评价安全信息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胜任力内涵、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与信息处理层次结构理论,构建以数据科学知识等为支撑、民航安全数据挖掘能力等为核心、民航安全信息管理态度为导向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人员胜任力概念模型与胜任力指标体系。运用贝叶斯优化BPNN的超参数,构建民航安全信息管理人员能岗匹配测评模型,并从数值仿真、趋势拟合方面进行模型验证,从均方根误差与算法耗时方面与单一BPNN和随机搜索优化BPNN对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测评模型可行性强、误差更小、收敛速度更快,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安全信息管理人员能岗匹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为了使培训工作实现程序化控制、规范化操作、科学化管理,本文在分析了安全培训机构及培训过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安全培训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根据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现代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培训流程管理遵循的原则并建立了"派班-交验"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培训管理流程。根据安全培训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结合胜任能力模型确定了培训管理工作者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采用"派班-交验"的方式对培训工作者进行管理,并得到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注册安全工程师发展战略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阐述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重大意义;结合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岗位特点和安全工程学科的属性,提出注册安全工程师科学的立体分类的方法,指出注册安全工程师须具备的安全知识和能力;根据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和安全生产人才队伍状况,分析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急需管理型注册安全工程师,他们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结构;针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平台、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发展及其使用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建设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