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殷逢俊  徐泽宇  刘鸿 《环境工程》2022,40(6):138-144
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前沿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污水处理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亟须探索污水处理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交叉融通的科学路径,重构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的逻辑模式,以提升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技术研发水平。为此,从污水处理过程的确定性-随机性特征出发,提出了融合机理模型与数据模型的双回路控制系统设想,未来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有望为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首先,分析了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分别探讨了基于确定性的机理模型及基于随机性的数据驱动模型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机理模型与数据模型融合驱动的双回路控制系统基本逻辑架构及控制原理,并分析了该系统在污水处理复杂过程中应用的拓扑结构。最后,围绕未来污水处理智能控制技术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纳米二氧化铈(CeO2)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因而会不可避免地被释放进入污水处理厂内并与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对其净污活性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从污水处理系统内纳米CeO2的归趋和迁移转化过程,对功能微生物表面性能、功能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纳米CeO2在污水处理系统内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阐明了纳米CeO2对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总结了能够缓解纳米CeO2影响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措施,旨在为控制和预防纳米CeO2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引起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性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自动化控制系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污水厂污水处理工作现状,结合污水处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旨在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认识,对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增强污水处理效果,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辽河保护区分散性污水排放特点,探讨推广人工湿地、稳定塘、无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问题。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指出加强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使其与生态、节能、景观等相结合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水回用的紧迫性,对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目前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的技术和模式.对中水回用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篇文章主要以次氯酸钠消毒法、Cl O2法和液氯法为例介绍消毒剂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阐述了这几种消毒剂在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并针对它们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进行介绍分析,为日后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叶斌 《环境》2012,(Z1):41-41
本文主要介绍了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染物的机理、系统性能、和植物、基质、进出水口位置与进水策略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同时本文还总结了目前运行的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缺点。由于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廉、运行维护方便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优点,可以预见,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领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分散生活污水的土地处理综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介绍分散生活污水的现行处理技术入手,分析了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各种工艺类型,对土地处理系统应用于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经济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上土地处理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菌藻共生系统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_2,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菌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介绍了用于污水处理时藻类选择的依据,及在污水处理中对N、P营养物质、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了菌藻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型分散式社区而言,连网到集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太过昂贵,然而就地处理系统可以高效地服务于这些地方。作为就地处理的一种方式,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其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完善。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集成式微型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现有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由三菱FX2N系列PLC控制系统和由实现远程监控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给出系统构成,功能,主要特点,同时论述了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总结了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的系统构成及其相关监测内容,在国内有必要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在线监测系统做建设阶段、运行阶段以及后期使用维护阶段的规划性管理,从而建立起污水处理厂便捷、集中的高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是上海苏州河综合整治的重要项目,由上海是政府建设、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运行的示范工程。污水处理厂已运营多年,在上海市的减排体系中担负着重要角色,这种成功的建设、运营模式显现出了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证了污水处理厂良性运行,对其它城市的污水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上集中处理系统占据主流。然而,在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方式更具有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在集中和分散式废水处理系统作对比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的污水处理方式现状。认为发展分散式废水处理系统,坚持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中心城区以集中处理外排为主、郊区以分散处理排放为主的方式,将是我国提高污水处理率、河流综合治理效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人工湿地具有众多的优点。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造及去污机理,总结了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历史及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使其发挥更大的环境经济效益,本文将生命周期的思想融入到污水厂的综合评价中。采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含环境释放、资源消耗、经济效益、人体健康和技术性能5个子系统,22个指标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哈尔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生命周期思想的融入使得评价体系不仅强调了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效能。还充分体现了其环境影响负荷。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制定污水处理厂的总体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性质对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2年至今,贵州省采用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工程有21个,本研究选择1—8年不同服务年限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采样、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服务年限污水处理系统中土壤性质变化,并与本底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有效服务年限范围内,随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年限的增加,污水土地处理工程土壤的有机质、交换钙、孔隙度呈上升趋势,而交换镁、容重、pH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耗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建设规模、所选工艺及设备等方面对节能技术进行深入探讨,针对优化方案设计、完善处理工艺、优化设备选型、提高水厂的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节能措施,最终实现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过污水处理率来评价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但污水处理率仅考虑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处理的水量,忽略了雨污合流、地下水混入、抽取河水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收集水平不足.以成都市岷江外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提出了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物处理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体系,在划分控制单元基础上,核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研究发现,该流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进水水质存在季节性波动,说明可能存在丰水期雨水、河水或地下水混入稀释的情况,枯水期的进水数据更能反映区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传统污水处理率计算显示该流域污水处理率高于100%,但全流域的CODCr、氨氮和总磷污染物处理率分别为37.50%、36.25%和30.14%,与该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特征和污水管网建设水平相符;在污水管网未完善的地区,采用污染物处理率更能有效评价和反映区域污水收集和处理程度.  相似文献   

20.
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论述了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作用,对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