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集约化利用,将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应用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工业发展的战略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恩林  万宁 《环境保护》2013,41(15):65-66
力推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拓展天津滨海新区减排新领域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滨海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先行先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天津市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使得传统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河西走廊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土资源平衡状况以及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指出了河西走廊水资源的潜力巨大,只有在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农业用水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河西走廊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土资源平衡状况以及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承载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指出了河西走廊水资源的潜力巨大,只有在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农业用水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4,(9):69
正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是全国60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发展和广东省建材行业结构调整鼓励扶持发展的以水泥为主业,跨地区、跨行业、关联多元化发展的梅州市骨干企业集团之一。综合与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公司积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在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职工环保意识与环境治理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6.
钢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志民  安霞 《环境工程》2013,31(4):102-104
把生态理论引入太钢,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产品、废弃物等全部视为钢铁生态链中的一个物种,通过循环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了全流程的清洁、高效和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严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148-153,182
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展废旧物资再生产业是实现区域"大循环"、连接消费与生产领域之间的关键环节,是目前许多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本文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工业代谢、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等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分析各种废旧物资的产生、利用特征,系统构建出中国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模式,为提高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提升资源利用价值和减小环境污染危害提供科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山阴县北周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资源型产业定位和高能耗的特点,从工业固废资源化和合理构建产业链角度分析园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园区能源消耗情况,分析高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途径,从而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河北省迁安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在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是一个关乎迁安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迁安市若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必然落空。为此,对迁安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就加快迁安市循环经济发展,把迁安市打造成河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模式,其目的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效应,其本质是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与传统经济的根本区别就是在于它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效益。工业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重点源头,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专门针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模式与实践路径,从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动因、路径选择和支撑要件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