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泊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有着供给、支撑、调节和美学四大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是武汉市正在实施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核心内容.在系统地分析该工程构建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其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对该区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为该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科学建议,对城市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质较好湖泊是国家重要生态资源,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规划是地方涉湖专项开展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水质较好湖泊焦岗湖为例,针对焦岗湖生态现状,对湖泊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因子进行溯源分析得出焦岗湖流域污染源主要为农业源和生活源,并从加强源头污染控制、生态破坏区域恢复重建、河湖水系连通、跨境/界联动联治等方面对水质较好湖泊保护对策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湖泊水资源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但由于长期没有专门立法的保护。加之公民对湖泊保护意识的淡薄。我国的湖泊水资源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本文基于对湖泊自身特点和我国目前湖泊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分析有关保护湖泊水资源的立法缺陷,结合国内外的立法经验,提出制定我国《湖泊水资源保护法》的基本设想。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保护水资源的法律体系。为我国保护湖泊水资源的执法和司法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武汉市湖泊管理现状和武汉市"智慧湖泊"建设的基本内容。针对该项目阐述了要完善和更好地发挥"智慧湖泊"的平台作用,必须重视对湖泊长期监测与基础研究,修定和完善相关的水体质量标准和水治理法律体系,协调好湖泊相关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让湖泊借助"智慧湖泊"的平台成为武汉真正美好的名片。  相似文献   

5.
随着武汉湖泊治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武汉市劣Ⅴ类水质湖泊数量逐年递减,武汉市湖泊水环境整体趋好。但在已划定功能区类别的湖泊中,达到相应目标水质的湖泊数量占比不足50%。文章以武汉市蔡甸区长洲赛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湖泊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污染源清除,生态修复等。通过上述工程措施,实现湖泊水质由劣Ⅴ类逐步提升至Ⅳ类的目标,后期通过湖泊的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作用使水质逐步改善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武汉市14个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系统外的压力指标和系统内的响应指标,综合反映了湖泊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同时用湖泊综合健康指标来反映不同湖泊的健康状况。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不仅能反映不同湖泊的不同健康状况,并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影响湖泊健康的主要因素,对进一步进行多个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阈值及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武汉市湖泊生态系统地管理及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韩忠峰 《环境》2006,(Z1):12-13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淡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整治工程属于城市综合整治的范围,影响面大,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对环境有着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应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8.
湖泊湿地是我国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许多经济价值和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湖泊湿地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国广大湖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有关东部平原地区湖泊湿地的研究,提出该区湖泊湿地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指出湖泊湿地的恢复应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状况来进行,旨在为恢复与保护湖泊湿地的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泊污染状况的基本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是重要的地表水资源,它们与湖泊周围人群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受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湖泊所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盐化(重金属化)、富营养化和酸化正在使水质日益恶化,使人的生存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正确评价中国湖泊的污染状况,合理利用湖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图通过对中国湖泊污染状况的基本分析,唤起人们对湖泊环境的重视,并提出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百湖之市"的武汉市为例,应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湖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评价其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武汉市2003至2007年5年中湖泊水环境安全状况呈现不断好转的趋势,说明近年来武汉市在治理湖泊污染、保障湖泊水环境安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与建模功能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长沙市地理基础数据、遥感数据、气象水文、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敏感性三个角度出发,对长沙市洪灾风险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与1994年相比,2010年长沙市洪灾敏感性有所增加,暴露性上升,洪灾风险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长沙市区及望城区由于地势平坦,湘江干流贯穿其中,加之经济发达,因而洪灾风险较高;而西部的宁乡县和东部的浏阳市洪灾风险较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洪措施.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洪灾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廊坊市1949—2007年主要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等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98.4%的灾害性天气不会出现灾情;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发生灾害性天气的站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年来出现气象灾害灾情的站次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在气象灾情普查中发现,目前廊坊市气象灾情的收集比较混乱,部门之间缺乏灾情信息共享、灾情调查渠道不畅、灾情损失计算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气象灾情信息共享平台等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防洪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鄱阳湖防洪减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湖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诸如应尽快加深 3S技术与最优化理论在湖区防洪减灾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开展湖区洪灾风险的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世"(Anthropocene)概念是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人类世问题近年来已逐步成为环境、地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汉水与长江交汇之处,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因此开展武汉地区的人类世界限研究对于指示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可开展的安全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武汉市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重金属元素(Zn、Cu、Pb、Hg、Cr)、总磷总氮和沉积色素的含量为标志,结合武汉城市化进程对武汉地区的人类世界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的人类世界限大概在1960年左右,此时人类活动在湖泊沉积物中留下了标志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JianghanLakeslieinthemiddlereachesoftheYangtzeRiver,approximately39thousandsquarekilometersinarea.Itisrenownedasa“countryoffishandrice”inChinaandanimportantbaseofagriculturalandindustrialproduction.Thelakesinthisareaaredividedintofivety…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天兴洲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兴洲是长江武汉段的一个现代冲积洲,洲上居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但是由于洲头崩溃严重.防洪工程无法落实,洪灾频繁、土地贫瘠,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武汉中环线的兴起及天兴洲公路铁路两用桥的建设,洲头得以守护.天兴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文章通过对武汉天兴洲现有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的调查,分析其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天兴洲的开发提出建议,并简要分析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敏感因子及敏感区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敏感因子和生态敏感区的识别是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发展可持续性、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综合措施的关键步骤.本文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敏感因子及生态敏感区.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危机、淡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风暴潮、洪涝灾害、水土流失、酸雨及地面水污染等是限制该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敏感因子;农田、水源地、海岸带、河岸带及城镇等为其主要生态敏感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底泥作为汞重要的"汇"及二次"源",在湖泊系统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主要城市湖泊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表层底泥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15个城市湖泊表层底泥THg平均浓度为152±170 ng/g (24~611 ng/g),与国内其它湖泊系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MeHg浓度为52.0±46.8 pg/g (ND~161.0 pg/g),低于其它湖泊系统。空间分布上,底泥THg浓度呈现由武汉市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MeHg含量并未呈现类似THg的分布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PERI)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位中汞潜在生态风险极高和高风险等级占比均为5.7%,且主要分布在市中心附近,说明武汉市中心附近湖泊底泥汞污染程度较重,而市中心外围湖泊底泥汞生态风险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可能是影响武汉城市湖泊底泥THg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MeHg主要受控于无机汞的原位甲基化过程。底泥THg浓度-湖泊距市中心距离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Hg浓度-湖泊所在区GDP/人均GDP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均表明人为活动对武汉城市湖泊汞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与优化调控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湖泊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施优化调控战略是中国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扼要综述了中国湖泊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短缺、湖泊水资源污染和相关问题,指出湖泊资源优化调控的思路是进行湖泊流域系统的综合调控,目前针对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的优化战略措施包括:实施湖泊水资源流域管理战略、建立流域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并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整治、流域污染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控制、实施环境教育战略。  相似文献   

20.
引水冲污工程治理东湖磷污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东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的污染 ,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截污和清淤工程只能截取和清除部分磷污染源 ,对于剩余部分的污染源则有必要通过引水冲污工程来治理。在距沙湖最近的长江岸边设取水点 ,引长江水注入沙湖 ,随后将长江江水引入东湖。同时 ,并将部分受到污染的湖水通过青山港、武丰闸冲出东湖、排入长江 ,从而减少东湖污染物的总量 ,降低东湖的污染程度 ,增强东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提高东湖水体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