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湖泊水环境标准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与完善我国湖泊水环境标准体系的设想与建议:重点编制湖泊水环境术语、湖泊沉积物质量标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健康湖泊的评价指标标准等;强化湖泊标准科研前期的投入和研究,对湖泊科研示范基地要建立标准与科研、标准与生产相协调的机制;以制定标准为主,兼顾技术规定,调动企业参与;尽快构建我国湖泊营养物基准,亟需尽快制定及修订、完善已有的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2.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历程及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经历了从单一的调查诊断、控源治污等向湖泊综合治理和以湖泊生态安全和绿色流域建设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治理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严峻,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污染物削减能力不足、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现阶段应实现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三大战略"转变,建立技术、政策、经济、法律等多手段联用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和治理体系,优先保护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湖泊,推动湖泊自然资本核算机制,建立湖泊流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推进流域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构建湖泊流域生态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孤悬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2327万,相当于欧洲的4/5。国土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东西距离约4000千米,南北距离约3860千米,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口密度为世界上最低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仅有3人。全澳划分为六个州和两个地区。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内陆为荒芜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在沿海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 相似文献
4.
5.
湖泊水污染治理的流域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太源、滇池、巢湖水质富营养化和流域经济结构,污染源分布。生态状况作了工介绍“三湖”流域生态保护的进展及制定“九五”行动计划等举措,高度评价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7.
大洋洲陆地面积为897万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人口为2900万人,约占世界人口的0.5%,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但各岛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济发达,其它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城市浅水湖泊在城市环境中的角色日益重要,环境治理需求日益迫切.针对城市浅水湖泊的污染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根据污染特征及因素针对性提出了“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控制阶段-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系统恢复阶段-长效管理阶段”三个阶段的治理思路,并就各阶段常用的治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作为城市浅水湖泊治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定义和特性分析,以短板理论作为支撑,根据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及富营养化程度构建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分级标准,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叶绿素α(Chla)、总磷(TP)、总氮(TN)、高猛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中找出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指标作为短板,计算制约指标的压力承载度,分析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状态的概率水平.模型应用在国内24个主要湖泊,得出大部分湖泊的水环境承载力处于危机状态的结论.该模型对于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给我国湖泊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经验,选取位于日本、欧洲、北美等地的17个湖泊进行案例剖析,根据这些湖泊的自然特征(湖泊面积、平均水深与水体功能)将其分为大中型浅水湖泊、深水湖泊以及景观(小型)湖泊三种典型类型。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对比研究和集成凝练等技术手段,分析三类湖泊的治理思路及治理技术。分析得出,湖泊治理应坚持不懈、持续治理;在良好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科学治理;重视长期监测与基础研究;以污染源控制为基础,多种技术手段并用;进行生态修复,保持湖泊自然生态特征;加强流域管理,并重视立法、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滇池防护林体系计划于2010年在14.783万公顷林业用地内建成,按推算可使全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20.75%,固土能力增加75.14%,入湖泥沙减少48.72%,入湖总磷、总氮减少48.72%,并能使全流域防护林不总量达到18443.8万吨。 相似文献
16.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供应着流域内1400万人口的用水,但让人惊讶的是,今日清澈的湖水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V类水质。琵琶湖治理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实属不易,30多年的治理,耗资不下185亿美元。总体而言,这是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态建设、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等多措施并举的结果,其中全民参与对治理效果功不可没。琵琶湖所在地政府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湖水治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议题。本文论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环境善治是生物多样性破坏区域恢复和保护的有效模式,并进一步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创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主流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创新和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生态自然观是环境善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防洪保护及污水资源化工程对滇池环境保护的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外海与草海分隔后,通过合理的调控,水资源是平衡的,且增加出口可从隧洞分洪达40/S,满足20年一遇分洪要求;工程运行将使滇池水质有所改善,对局部水域水质将会有较大改善;出水排入沙河使其失去饮用水功能,水生态环境变劣,而对螳螂川影响不明显;二期工程(三个水库的建设)使排水得到利用,产生一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2)
整体性治理理论倡导对政府治理功能、层级、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无缝隙且非分离的整体型服务政府治理新模式。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治理中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