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共担责任,共享发展成果和优质生态产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新路。文章分析总结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条件,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中存在的经验、做法以及问题,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不同理解和农村复杂生态系统的不同认识,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关于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农村生态文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开放过程,反映了农村这一特殊生态系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整体性变革,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因此,应当准确把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明确目标、分解系统要素和动力机制,按照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对指导和检验未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耿海清 《环境保护》2023,(22):35-37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但迄今仍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于生态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应基于生态文明制度予以明确界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可以大体分为生态补偿、市场交易和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目前主要存在价值核算不规范、价值实现机制单一、相关制度配套不足等问题。为此,下阶段应重点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建设,规范生态公共产品价值核算,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和生态产品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酸沉降对森林生长固碳和土壤盐基保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土壤酸化过程空间信息模型和森林植被生产力空间信息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森林水土保持、森林涵养水源、森林生长固碳、森林土壤盐基保持4个空间信息子模型,构建了森林生态效益空间信息模型.选取贵州省龙里地区作为试验点,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模型参数,定量模拟了不同酸沉降条件下森林保土、保水、生长固碳、土壤盐基保持4种生态功能,并利用替代价值法对4种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评定.本文主要介绍森林生长固碳、森林土壤盐基保持两个子模型及其生态效益评价.经研究森林生长固碳、土壤盐基保持效益远大于森林的林木价值,约为林木价值的10倍.森林不同生态功能受酸雨的破坏程度不同,若2007年酸雨pH值下降1.0,则在29km2的面积上森林生长固碳和土壤盐基保持生态效益损失达165万元,平均每km2面积上损失为5.7万元.  相似文献   

5.
张颖 《环境保护》2016,(3):35-38
资源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管理已成为目前研究最热议的话题之一.文章以内蒙古扎兰屯市为例,进行了森林资源核算和资产负债表管理研究.研究表明,2013年扎兰屯森林资产存量价值为427.87亿元,其中林地资产存量价值为273.18亿元,林木资产存量价值为154.69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年效益为5158.2亿元,其中林地、林木、林产品价值,即经济效益为232.43亿元,森林生态服务效益4902.54亿元,社会效益23.23亿元.年效益约为当年扎兰屯GDP——165.67亿元的31倍.研究对落实国有资源资产化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从生态立市战略的提出与发展、生态环保机制体制创新、环境污染治理、绿色转型发展、生态文明社会行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总结了十堰市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做法,对全国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是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社会文明建设范畴,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理念及价值支持,也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中国自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系,但法律保障体系框架、制度还需要完善,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应以生态文明相关的基本法律为基础和出发点,依据生态优先、生态民主等相关原则,要从防治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层面,制定完整的法律保证制度,建立防、管、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徐州、淮安、盐城、扬州同处于淮河流域和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区域水环境敏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文章研究从流域层面协同推进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区域协同推进的原则、目标和创新机制,建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共建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类差异化管理机制、生态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市场化创新机制等五大机制,为中国东中部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富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活动,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实现依赖于制度环境、组织因素、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等多个关键条件,同时,合作治理需要各主体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明确和重塑角色定位,进而通过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健全生态补偿和生态支出竞争使用机制,建立信息交互制度,寻求多元合作模式,最终实现统筹协调、联动增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0.
森林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中国的森林建设理念经历了从森林经济效益优先到生态效益优先的转变;森林建设体制经历了从完全计划体制到市场与政府共同协作的转变;森林建设组织经历了从中央全面安排到中央统筹地方办事的转变,最终实现了1990年代末期至今的量质齐增的"绿色奇迹",实现了森林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从森林生态赤字走向森林生态盈余。通过对森林综合属性认知的不断深入,政府不断调整森林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与政策体系,最终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国家经济资本置换生态资本,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激励相容的生态建设道路,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