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面沉降是苏州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长期开采地下水,该地区地面沉降不断加剧,制约了经济发展。结合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和宏观力学性质试验,探索地面沉降问题的微宏观机制。以苏州地面沉降区200m的钻孔土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快速固结、液塑限测定等一系列土工试验。采用冷冻干燥法获取各土层的SEM图像,使用PCAS分析软件对土样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在钻孔中布设FBG光缆进行持续性土层应变监测。结合液、塑限试验,快速固结实验数据,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结果与光纤监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沉积土层的含水率,液性指数,压缩系数随深度递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层的定向性由差变好;第二承压含水层土层孔隙大且数量多,压缩潜力强于第三承压含水层,稳定性较差,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识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民  张金平 《灾害学》2007,22(2):67-69
在分析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概念及一般确定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区代表城市为例,给出了根据已发生地面沉降灾害城市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确定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具体方法,并确定了该地区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分析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对预防地面沉降灾害发生及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安地区抽汲地下深层承压水所引发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以Biot三维固结理论为基础,采用FLAG2D软件对西安地区地质技工学校处的地面沉降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与土体-渗流耦合计算.通过分析模拟的计算结果,对抽水引起的深层承压含水层垂直沉降和水平变形作了详细的分析,并阐明了沉降漏斗形成的机理;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表明了地面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的特征和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大庆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典型地质灾害之一.简要介绍了大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利用已有的资料对大庆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对其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大庆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国土资源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灾害的致灾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地面沉降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 ,而且还通过其他载体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这使得地面沉降灾害成灾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从而加大了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困难。本文基于地面沉降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对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分类 ,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损失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同时还提出了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应评估的三类指标 ,即经济损失指标、控沉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经济损失指标。  相似文献   

6.
扬州市城区第四纪地层覆盖差异很大,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扬州城区西南部仅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厚度较薄;而扬州城区东北部,第四纪地层发育较全,厚度较大。地层上的差异使得扬州市城区地下水的开采也呈现出差异性:城区地下水主采层第Ⅱ、第Ⅲ承压含水层主要在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缺失。由于主要开采层集中在东北部,加之较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得本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通过对20年前测量过的一些水准点和监测井的水准复测,证实扬州市城区确实有地面沉降的发生。但扬州城区的地面沉降量并不是很大。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文章提出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上(-30m)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的观点,认为应合理控制开发地下水。针对扬州市城区的地面沉降现状,提出在现有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再补建一些地面沉降监测GPS标石点,对一些重点区应加密布设。同时,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预防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深井记录的水位固体潮和水震波资料,分析了深井积分含水层岩石体应变的作用,研究了深井积分含水层岩石体应变的机理,指出深井仅能积分井孔周圈一定范围内含水层岩石的体应变量.并且,讨论了深井积分含水层岩石体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金江军  潘懋 《灾害学》2007,22(1):117-120
介绍了中国大陆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危害,提出要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合理编制城市规划来预防和减轻地面沉降灾害。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哈尔滨市的地下水文条件及开采地下水所产生的影响,将开采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模拟,分析了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变形,给出了地面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考虑了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压缩土层,最后,初步评估了地面沉降对工程的可能危害。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面沉降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一种“慢性病”,它缓慢发生,且一直存在。只有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发展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就会演变成灾害。只要找准其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城市地面沉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州市地面形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市的地面沉降趋势场.基于前期有关苏州市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对该市的地面沉降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的地面沉降具有4个阶段性特征,近年来地面沉降已明显得到有效控制,苏州市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研究和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煤矿区采煤沉陷问题,目前已引起世界各产煤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因农村人口稠密,所以采煤沉陷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采煤沉陷在地表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并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提出了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以及采后地面沉陷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矿山塌陷损害评价系统及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各种工程塌陷问题中,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是最为严重的一类,矿山塌陷是工程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基于GIS的矿山塌陷损害评价系统”的构筑问题,对矿山开采塌陷的三维计算方法和塌陷数据的组织及可视化方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丘陵和低平山地条件下地表塌陷的三维可视化预计方法,实现了DEM和地表塌陷盆地的可视化表达,并对三维地形图与三维塌陷图的可视化叠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少区域存在如热融滑塌、冻胀丘、融沉、冻胀等与冻土变化相关的冻融灾害。冻融灾害的存在与发展给冻土区环境与开发带来极大影响。在广泛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灾害的形成机制以及冻融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岩土性质、活动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坡度、海拔、纬度为内因,年平均气温变化、人为活动为外因的评价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整个青藏高原在现状条件下以中低风险性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年平均地温较高、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位降低将导致非饱和土体中净平均应力和基质吸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体体积变化。针对重塑非饱和砂土、粉土、黏土和软土,结合土水特征曲线和收缩曲线,考察了土体在干燥收缩过程中基质吸力与孔隙比的关系;运用固结曲线分析了土体在经受净平均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基于试验结果,根据Fredlund弹性体变本构模型估算了不同的地下水位降低情况时非饱和土区域的沉降量。结果表明,在总沉降量中非饱和土区域的沉降量是不可忽略的,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非饱和土区域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塌陷损坏评价的物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采掘和地下水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地表的塌陷必然会对依附于地球表层的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建筑物损害的量化评价是地表塌陷损害工程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应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可拓学中的可拓集合变换和相关函数分析法,给出了受塌陷影响建筑物损害评价的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并建立了建筑物损害量化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具体的计算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步骤,并对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为建筑物塌陷损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也会使地下环境发生变化,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然后根据运用的理论将目前由于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归纳为5种:数理统计法、早期的数值计算法、准三维计算法、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法及三维完全耦合模型,并将之分类总结,概括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当前运用最多的准三维预测方法,以及1种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曾经成功地分析了日本房总半岛由于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8.
地震时黄土震陷量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利用已有的震陷试验研究资料,并补充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原状黄土的震陷试验。建立了考虑物性参数、固结应力、振次和地震动应力等因素的西北黄土残余应变的经验计算公式,提出了地震作用下黄土层震陷量的估算方法.并用该方法估算了兰州、西安、西宁、等城市的7个黄土场地的震陷量,给出了每一场地的震陷量随地震动加速度的变化曲线.从而为黄土地区的地震灾害预测预防和地基抗震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