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事例1:2017年5月,南平市浦城县"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上线运行初始,发现浦城县中医院分院多次发生线路温度超高报警,县安委办人员与福建中能建家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福建中能建公司)客服人员立即电话通知该单位负责人,督促该单位安排专业电工对有问题的线路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用电安全隐患,成功避免了一起用电事故的发生。事例2:2017年9月,浦城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浙江省针对电气火灾多发、易发的严峻形势,在湖州等地探索推广应用"智慧用电"系统,通过第三方技术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隐患排查服务,大幅降低了因电气隐患而引发的火灾和触电事故。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童装加工业、竹木业、纺织业较多,产业层次处于"低、小、散"阶段,易发生电气火灾事故的企业、单位和场所点多、面广、量大。由于湖州市现有监管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有关“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2018年4月12日,贵港市印发了《贵港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使用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市各行业领域和企业推广使用“智慧用电”安全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提高全市用电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工贸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特别面对国内涉及有限空间领域事故多发态势,龙游县应急管理局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2022年依托国家应急管理部对该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的专家指导服务契机,龙游县举一反三,分组分批,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有限空间生产安全整治工作,推动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监管防控工作从“传统监管”走向“主动防控”,从“传统战术”走向“智慧监管”,  相似文献   

5.
马亚平 《中国安防》2014,(22):17-20
正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云存储技术的到来,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物联智慧)无疑抓住了这一发展的大好机遇,作为一家成立短短6年的科技公司,物联智慧在物联网领域已是小有成就,颇受同行关注。作为物联网软件平台的提供商,物联智慧不断在"连接技术"和"云端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衢州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安全环保责任险试点,开创"政保合作""保险+服务"模式,为企业构筑安环"稳定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2016年11月25日,位于浙江省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的浙江中天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向人保财险衢州市分公司投保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综合责任保险,成为全国"绿色保险"投保第一单,企业最高可获赔2.96亿元。为创新安全环保治理方式,加快安全环保与资本对接,充分发挥保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省衢州市的危化品年运输量达到900万t,运输范围辐射全国。自2012年起,衢州市采取"三个一"做法推动危化品物流系统实现本质安全。衢州市是浙江省重要化工基地,危化品年运输量约900万t,位居全省前三名,化工行业产值约占衢州市工业产值的19%,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多年来,衢州市以危化品物流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为框架,主要采取"三  相似文献   

8.
<正>电力需求几乎贯穿于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用电安全在油田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抓好用电方面的安全管理,提高全员安全用电意识,减少电气事故发生概率,减少、避免各类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既是油田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油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为了消除电力安全隐患,解决因不安全用电产生的各种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帮人要雪中送炭,关怀要出自心坎。2014年底前,家住浙江省丽水龙泉市塔石街道炉地垟村的季老太看着家里新近安装整齐规则的电线,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说:"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我们终于可以用上放心电了。"炉地垟村,是浙江省安监局在龙泉市的七个结对扶贫村之一。为了消除该村老旧木结构房屋用电安全隐患,2014年7月份以来,省安监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该村490间木结构房屋老旧线路改造,85户村民从中直接受益。情系群众走访发现安全隐患依山而建的炉地垟村,有4个村民小组,共85户、289人。因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目前居住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了模式多样化、产业集聚化、监管智能化的升级版"秀洲模式"。2015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等难题,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搭建平台集聚发展,创新模式科学监管,  相似文献   

11.
正用电已经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如果对用电可能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电气安全管理不力,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多小微企业,有些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用电安全管理不足,极易发生电气安全事故,本文根据笔者近期对小微企业的检查,并依据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等标准,列举了比较普遍的用电安全隐患,供广大安全人士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互联网+"新形势下,浙江省安监局创新探索"互联网+安全生产"新模式,将综合监管、安全培训、隐患排查、现场执法等工作与微博、微信、大数据结合起来,实现浙江省安全生产"智慧监管"。2015年,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政府安全监管任务繁重与监管力量不足、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日益凸显。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创新探索"互联网+安全生产"模式,打造引领安全生产监管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切实提高了安全生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施工现场具有人员多、设备种类多,场地杂乱,没有固定的电气线路等特点,所以在施工现场使用的临时用电线路居多。如果临时用电管理不到位,则极易发生人员接触或线路损坏导致的触电、火灾事故。本文根据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要求,列举一些常见的临时用电安全隐患,供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安防科技》2006,(9):51-53
本文通过分析住宅用电的设计、安装及安全隐患,以<住宅设计规范>为基础,主要对家庭用电设计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提高家庭用电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电气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电气安全管理上,各类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仍有分不清3类电工证的现象:《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监局颁发,侧重安全教育和培训;《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家能源局(原电监会)颁发,侧重实际操作;《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局颁发,代表持证者的技术水平。对企业进行用电安全监察时,重点要查找配电房、车间等易出现电气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我国就颁布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但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仍存在很多用电安全隐患,触电事故频发,安全用电形势严峻。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触电事故已上升到"五大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中的  相似文献   

17.
<正>云生态智未来大华股份·以视频为核心的端到端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移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的演进下,安防领域开始走向更高智能新阶段。大华股份基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对物联领域的技术积淀,以海量视频数据为核心,搭建安全开放的视频云生态环境,面向全球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模式为一体的云服务;同时,借力"视频~+"深度布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为城市管理与服务、垂直行业应用及民用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业务价值和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安防》:这里能否先请您回答一个问题,即您如何理解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 魏一:我认为,"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从内容上来讲,智慧城市的范围很广,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一个城市具备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以及激励创新等四大特征即可称之为"智慧城市".全面物联是城市科学运作的基石;充分整合是"智慧"的表现;协同运作是架起"智慧"参与的桥梁;激励创新是"智慧"发展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进入夏季以后,建筑施工工地要高度防范各类触电事故。一方面,进入雨季以后,天气湿热,户外电气作业的风险因素增加,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一旦检查不到位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夏季高温天气较多,作业人员容易出现疲惫、困乏等情况,特别是电气作业人员,在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作业,容易导致触电事故。本文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梳理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供广大企业和执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让社会更安全让生活更智能云生态智未来大华股份·以视频为核心的端到端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移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的演进下,安防领域开始走向更高智能新阶段.大华股份基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对物联领域的技术积淀,以海量视频数据为核心,搭建安全开放的视频云生态环境,面向全球提供"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模式为一体的云服务;同时,借力"视频+"深度布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