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计算公式若掘进或回采时所需的风量为Q_1,在使用风管的条件下将漏风率计算在内所需的风量为Q_2,则风管内的平均风量Q==Q_1+Q_2/2,米~3/秒;风管内的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2.
漏风风筒可看作是风流沿着风筒流动和通过漏风通道流动的串并联组合体,用BASIC语言编制的程序能解决这类计算问题。其计算结果与常用方法之间的比较,在1951年Holdsworth及他的同事撰写的论文“风流在均布漏风风筒中的流动”(British JournaI of Applied physics, Vol.2)中有中肯的叙述。由于计算是很麻烦的,因此,作者提出另一种可快速评价的图解法。  相似文献   

3.
李丹锋  张清  刘家艳 《安全》2011,32(2):8-11
通过对长大隧道通风特点和隧洞内施工环境主要污染源的分析,对比有害气体、粉尘和风量的控制标准,提出了施工通风系统的设计流程,并在掌子面风量、风管漏风、风阻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风机和射流通风机选型,加以通风组织与管理和防漏降阻措施方面的管理环节,形成了水电工程长大隧道通风方案设计的主要流程和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U+L”型通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U+L”型通风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规律,以某矿综采工作面为试验地点,先采用Fluent软件对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后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制定了综采工作面示踪气体SF6的测漏风技术方案,并现场实测了“U+L”型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风流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十分吻合.结果表明:1)“U+L”型综采工作面全程向采空区漏风,漏风汇至滞后联络巷后经专用排瓦斯巷排出;2)“U+L”型综采工作面漏风量随联络巷距离工作面距离增大而逐渐降低;3)“U+L”型综采工作面漏风量沿工作面倾向方向(从进风至回风)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煤工作面漏风会导致采空区缓慢自燃氧化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涌入工作面,造成采空区自然发火及工作面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的可能性.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工作面漏风情况会不同.为了具体研究工作面不同进风风量下的漏风情况,测定了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停采期间各漏风通道的漏风量,建立了工作面漏风通道网络模型;根据风网解算原理及风阻计算公式计算出各分支风阻及风量值;利用风网解算软件计算出不同风量下工作面漏风通道的风量值.结果发现: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风量在500 - 1500m3/min范围内变化时各漏风通道风量占工作面总进风量的比重几乎不变;采空区两巷由于已经打好密闭,漏风较小;工作面中部由于老顶来压漏风量较大,是堵漏风重点.  相似文献   

6.
气溶胶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室外的气溶胶粒子通过风管系统进入室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用滑石粉模拟气溶胶粒子,对矩形风管系统(材料为镀锌钢板)的直管段、渐缩段和风阀等3个位置,测定了气溶胶粒子在不同风速和粒径下的表面沉降速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管断面的沉降速度随风速和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同一风管断面上底面的沉降速度最大,侧壁面次之,顶面最小;渐缩段底面、侧壁面和顶面的沉降速度均比直管段大,风阀断面的沉降速度明显高于直管段.研究表明,风管系统底面及局部构件是积尘的主要部位,也是风管系统清洗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瓦斯易自燃矿井瓦斯抽采引起采空区和破裂煤柱区域漏风增大的问题,以试验矿井金一、金二采区为例,运用通风压能测定与示踪技术相结合的联合检测,研究了矿井开采过程中的漏风规律。研究表明,在瓦斯抽采作用下试验矿井的工作面、邻近层、采空区以及密闭之间存在大量的漏风通道,漏风风速较大,达到6.53~12.26 m/min,漏风问题比较严重。从控制漏风角度提出综合治理方法可以掌握漏风规律,严控漏风通道,加强自燃监测,预防自燃事故。根据漏风规律测试结果,在主要漏风通道处,应用增挂帘布、喷涂堵漏材料、飞灰充填或水砂充填等措施堵漏控制漏风,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小型电机厂在车削电机壳、端盖等铸件时,会切下大量的铸铁屑、底漆粉尘和油漆气体。特别是在夏天,所有机床都开着电风扇,弄得车间粉尘飞扬,危害工人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制造了一项花钱少、速度快、效果好的简易吸尘装置。经过半年多的使用,不但能吸出油漆气体和粉尘,还能把细小的铸铁屑吸出去。 整个吸尘装置结构由四部分组成:1、轴流风机;2.主风管;3.支风管;4.水池(见示意图)。 风机采用30K4-11型8号轴流风机,安装在厂房外面,方向朝下。机床上方安装的主风管与支风管连接。主风管采用直径400毫米的薄壁钢管,支风管采用直径1…  相似文献   

9.
脱硫塔气流均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湿法脱硫塔内部流场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气流均布的倒“V”字形气流均布板,运用CFX软件分别对装有孔隙率为40%、50%和60%的气流均布板的脱硫塔在引入2层喷淋的情况下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并与无气流均布板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未加气流均布板时,脱硫塔内烟气分布不均匀,横截面的烟气速度标准方差最高达到2.024;加装倒“V”字形气流均布板后,脱硫塔内烟气流场改善效果明显,横截面速度标准方差可减小到约1.1.综合分析脱硫塔内流场、温度场和压力场,发现安装孔隙率约50%的气流均布板时效果较为理想.研究表明,脱硫塔内加装倒“V”字形气流均布板可提高脱硫效率,应用在氨法脱硫系统中可有效减少氨逃逸.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生产中,加热工序中产生的含尘热气由抽尘系统抽走,确保生产场所空气达标.这种含尘气流的温度高于常温,在风管中流动时,在管外常温空气冷却下,水汽会部分凝结成露粘附在管内表面.露水又粘结尘灰,形成一层粘结强度很好的尘垢层,影响抽尘热风流正常流动,也影响风管的使用寿命.分析了抽尘热风管内壁尘垢生成机理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Y型通风方式可解决传统U型通风难以解决的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超限问题.为了对比分析U型和Y型通风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建立了U型通风和Y型通风采空区物理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U型通风和Y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流场、漏风量(沿采空区边界风速分布)和瓦斯体积分数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Y型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流场与U型通风分布有较大差别.Y型通风时工作面端头0~30 m时漏风约占工作面漏风量的50%,且总漏风量较U型通风时多,可避免采空区高浓度瓦斯积聚.采用两进一回Y型通风可从根本上解决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回风巷瓦斯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经常用百米漏风率来衡量局部通风风筒的漏风情况,但是有的往往把风筒的平均百米漏风率与一百米风筒的漏风率两者混淆起来,这就产生许多错误。例如按百米漏风率为10%推算200米的漏风率为20%,500米的漏风率为50%,那么1000米的漏风率就是100%,风完全漏完了,如果风筒长1100米,岂不出现漏风率为110%的错误了吗。再如,有的在测定风筒的百米漏风率时,用风筒全长的百米数去除风筒的总漏风率,得出风筒的百米漏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浅埋自燃煤层采空区因地表及工作面漏风而自燃的难题,以沙坪煤矿1818工作面为例,利用SF6示踪法检测采空区地表漏风通道和风速,利用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漏风源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的特征,并通过现场束管测试结果对比分析浅埋煤层采空区地表漏风对自燃“三带”分布的影响,同时限定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漏风风速为0.06~0.30 m/s,漏风通道多且复杂;相比于工作面单一漏风源,有地表漏风存在时,自燃危险性加大;限定工作面最小推进速度为1.24 m/d。因此,多漏风源煤层开采条件下自燃“三带”分布的确定对浅埋藏自燃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燃预测预报及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研究顶板巷瓦斯抽采量对漏风流场的扰动效应,以河南义马耿村煤矿13190工作面实际情况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瓦斯抽采诱导漏风规律。首先,对现场实际工况下的漏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其次,根据示踪气体实测结果,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不同抽采量下工作面的漏风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漏风风流进入采空区后呈现立体迁移和"一源两汇"的分布特征;随着顶板巷抽采量的增加,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区域逐渐向回风巷方向扩展,最低风量点位置向回风巷方向移动,采空区气体向工作面的涌出效应逐渐减弱,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5.
工作面采用的通风方式对采空区流场和瓦斯运移有很大的影响.对工作面采用上、下行通风方式的采空区风流流场和瓦斯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煤层倾角不同时,工作面采用不同的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的漏风量、风流流场和瓦斯运移情况有很大差别.上行通风时漏风量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增高.当下行通风工作面通风压力小于采空区自然风压时会发生采空区气体倒流现象,漏风量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增高.上行通风采空区漏风量比下行通风大;下行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总量大于上行通风.随着煤层倾角增加,上行通风和下 行通风采空区瓦斯总最都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深部邻近采空区多漏风通道对煤自燃“三带”的影响,以唐山矿029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多漏风环境采空区内氧气浓度的分布规律,并依此划分不同漏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在工程现场设置束管监测装置监测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依据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现场验证。模拟结果表明:随工作面推进,采空区上下隅角相邻区域形成多漏风通道且漏风量增加,漏风导致采空区散热带和氧化带向深部运移,其进、回风巷氧气浓度大于8%的范围由64、40m增至101、80.2m。现场验证表明:束管监测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带宽度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小于5%,模拟结果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除尘设备如发生漏洞,会大大降低除尘效果。 最近法国研制出一种A.A.F型探漏器,它适用于所有除尘器、过滤器以及一般通风装置的探漏。尤其适于进行袋式除尘器的长袋、扁袋及隔层等滤布漏洞的准确探测。 该仪器是一个体积不大的手提箱,箱中有一个漏风量计兼漏风信号发生器,它可以与压缩空气网路连接,或是与一个便携式压缩空气瓶连接。箱中还有一个适于微小风量的散风探头,一盏“有漏”显示灯,一个与漏风景计兼漏风信号发生器相连的漏风压塑料传感器。 检漏工作的进行方式:若想准确地确定哪个滤袋漏风了,就用该仪器检查每个滤袋的出口;若想确…  相似文献   

18.
《冶金安全》1976年第6期刊登的《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以下简称《概念与计算》)一文,对百米漏风率的概念和百米漏风率计算方法作了叙述,并导出了根据百米漏风率计算不同供风长度下风筒实际漏风率的公式为:  相似文献   

19.
《冶金安全》1978年第二期刊登的《对(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一文的商榷》(简称《商榷》),对我在《百米漏风率的概念与漏风率的计算》(简称《概念与计算》)中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该文的基本观点,即认为漏风率与供风长度成线性关系,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所谓漏风率是漏风量与供风量之比。如果供风量为Q_0,漏风以后的剩余风量为Q,则有  相似文献   

20.
抽出式通风矿井外部漏风率的正确测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了煤矿长期以来沿用的 ,基于理想气体风流连续性方程的近似方法计算矿井外部漏风率所带来的缺陷。以热力学基本原理为依据 ,将回风井看作是矿井通风系统中的一条特殊巷道 ,指出其风流中的空气不能看作理想气体 ,推导出了测算矿井外部漏风率的正确方法。并以实测数据为例 ,运用MATALAB方法求得了矿井外部漏风率的精确解 ,给出了传统近似方法的误差 ,指出了在有较深回风井的矿井通风系统中 ,运用正确方法测算其外部漏风率的重要性。笔者介绍的矿井外部漏风率的精确测算方法 ,可在采用抽出式机械通风的矿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