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禁止强迫劳动,曾三和保护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宪法赋与全体公民的一项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劳动者有权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抵制各种侵犯自己劳动权益的非法强制劳动行为。我国《劳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上述规定不难看到,尊重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绝对禁止各种侵犯劳动者劳动自由权的行为,是我国法律的基本立法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律规…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法》在赋予从业人员人身安全权利保护的同时,又对其事故伤亡的经济权利予以确认。法律第一次就从业人员事故伤亡的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3.
法官提醒: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规定也要付出代价,利用工余时间打工,不但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还会给自己增加点额外收入,但这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劳动者如果是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单位规定在工作之余打工,将引起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工作要有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越健全、劳动保护立法越完善,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就越有保证。 建国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1949年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规定我国实行8-10小时工作制;“保护青工女工的特殊利益。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卫生和设备”。1954年宪法91条、92条规定“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逐步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1978年新宪法48条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国家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科学》2007,(12):36-37
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裁员作出了许多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行使裁员权利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规范处理裁员,以减少法律风险?本期圆桌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志 《劳动保护》2003,(6):18-18
《工伤保险条例》与《职业病防治法》有密切的联系。《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强调对职业病的防治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二是职业病防治的最终落脚点,必须立足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关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受害者(职业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法律只作了权利,义务关系的界定,面对如何补偿权益的损失没有具体规定。如《职业病防治法》第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接受职工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法定的权利是我国...  相似文献   

8.
国家将对企业职工年休假作出规定企业职工在紧张工作的同时,获得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权利可望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劳动部已经制定出企业职工年休假的规定并报国务院审定。按照这一规定,企业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将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我国企业职工现行的休假制度是依据1...  相似文献   

9.
网谈     
《现代职业安全》2009,(6):14-14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为充分体现对此规定的落实,贯彻安全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形成全民学安全、掌握安全的良好氛围,建议开设如下栏目:  相似文献   

10.
人的因素第一,人是最宝贵、最活跃的生产力。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又是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人。《安全生产法》确立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从基本的权利保障与义务设定两个方面,对从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安全生产箭理的综合性法律。这部法律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撰。其中也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以下简称护品)方面的基本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护品是其一项法定义务:在生产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护品是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护品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必须增强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护品的主动性.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转变,使佩戴和使用护品成为从业人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因重要私人事务需要请事假时,劳动者是否享有请假的权利,我国劳动法没有规定,这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协调工作和处理私人事务时常出现时间上的冲突。请假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因重要私人事务需要请假时,用人单位无权拒绝、必须批准的权利。法律上确立请假权制度有利于此类冲突的化解,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五条、第九条分别规定:“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国家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职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三章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四十一条指出:“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生产制度, 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第五章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中的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分别规定:“职工有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性质和特征 我国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性质属于国家执法检查。其因有三:一是执法检查机构与被检查对象依据国家法律的规定,构成行政执法机构与法人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执法检查机构可以采取包括强制手段在内的多种执法检查形式和方法执行执法检查任务。二是国家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机构的执法检查活动,是运用国家行政权利进行的,是执法检查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赋予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因此,其活动具有法律权威性和国家强制干预的特征。三是国家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机构的执法检查活动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对政府和法律贞责,不受部门或者行业的限制,不受用人方或者被用方的约束,具有公正的第三方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生存权外,还包括:儿童的健康权;姓名权、肖家权、国待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智力成果权;教育权2接受抚养机和继承遗产权;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权;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权;拨款权;司法保护权等。我国(宪法)规定,儿童受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法>在赋予从业人员人身安全权利保护的同时,又对其事故伤亡的经济权利予以确认.法律第一次就从业人员事故伤亡的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劳动安全的专门法律、法规,同时在其他的一些法律、法规中,对劳动安全也做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初步形成了劳动安全法规体系。作为劳动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人员,既要精通专门的劳动安全法律、法规,也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提高监察执法工作的力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咨询台     
依照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依法终止,下岗人员可享有四个方面的合法权益:1.依法从原用人单位获得经济补偿权。依照我国(劳动法》第28条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进行经济性裁员后,应当对下岗人员分别情况,发给一次性的经济补偿金。2.获得待业保险的待遇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下岗人员要享有如下待业保险的待遇:(l)下岗人员下岗后,向企业所在地的待业保险机构办理待业登记后,可领取待业救济金。(2)下岗人员…  相似文献   

19.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共有五条关于法律责任追究的规定,法律条文虽然不多,但是涵盖了对安全生产许可违法行为实施法律责任追究的原则、违法行为的界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安全生产许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责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安全生产法》在赋予从业人员人身安全权利保护的同时,又对其事故伤亡的经济权利予以确认。法律第一次就从业人员事故伤亡的工伤保险补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在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情况下,从业人员在事故伤亡时应有的经济权利及其保障的问题非常重要但又相当复杂,长期未能法律化、制度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由于缺乏明确的章法,各地处理伤亡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