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基于RS/GIS的大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8、1995、2001和2007年的四期TM数据,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定量分析大辽河口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88年以来,大辽河口地区的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湿地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或人工景观,具体表现在转化为建筑用地、水稻田、养殖区。1988~1995年期间,大辽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该地区生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降低,造成了一些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甚至消失;但是自1995年以后,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升高,抗干扰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与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景观生态的阐述,在讨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生态学成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景观生态学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景观空间格局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图像采集信息,在GIS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进行嵌块大小、分维数、形状指数、优势度、多样性、相对丰富度、破碎度等指标计算,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土地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域景观类型比较简单,景观多样性比较低。建议在本区域特别是在沟缘线上下两侧,打埝修梯,植树造林,建筑成沿沟沿缘线数十米宽的生态廊道和景观网络,增加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不断改  相似文献   

4.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刍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讨论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并针对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 ,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设想和若干展望 ,对我国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0年高精度遥感解译数据,选择贵阳市观山湖区和日本福知山市为典型山地代表,比较中日山地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日本福知山市“三生空间”的景观连通度和聚集度高于观山湖区,但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程度低于贵阳观山湖区。在较低地形梯度带,日本福知山市“三生空间”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连通度、多样性程度均高于贵阳观山湖区,但在较高地形梯度带,日本福知山市与观山湖区的景观指数呈相反特点。通过比较中日山地城市“三生空间”的景观格局,以期为中国山地城市空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年的县域数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的方法和指标,评价了全国县域尺度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一般\"为主,占国土面积的72%;东部地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好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以\"良\"为主,西部地区则以\"一般\"为主;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各生态环境质量类型受气候、大的地形地貌影响明显,与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山脉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淮北中湖采煤沉陷区2005年、2014年和2018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景观解译,研究治理前后该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治理前,该区耕地破碎化加剧、景观优势最大并持续减弱,沉陷积水区水体呈聚集化趋势;治理后,景观基质由耕地变为水体,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且景观优势上升,人工湖泊水体聚集程度高.区域景观...  相似文献   

8.
应用2007—2017年期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三亚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三亚市内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逐渐趋向于分散,不同类型的土地之间相互融合度较高,形状趋于复杂化,景观类型分布趋势呈均衡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复杂程度增高,土地利用的丰富程度逐渐加强。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国家政策的导向、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影响三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沫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62-166,F0004
运用GIS、R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基于乌鲁木齐市2006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对乌鲁木齐市5年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别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2个方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其变化原因和内在规律,为研究区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对景观的规划与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14—2021年福州新区的地表温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乡镇单元尺度分析热环境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究植被和土地利用对热环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21年福州新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新区热岛比例指数(URI)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在此期间热岛效应状况总体有所缓解;植被覆盖率(FVC)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可将福州新区的“热点”划分为FVC、NDVI均较低的乡镇和FVC较高、NDVI较低的乡镇两类;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及周边环境亦影响热环境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植物生态学常规方法进行了荒漠植被种群生物量和数量特证调查,以植物为监测对象,并就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指标探讨了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密切值法评价沙湾荒漠区生态环境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目标决策中的密切值法进行沙湾荒漠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该方法简便、适用、且分辨率较高,对各监测点群的定量描述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天池风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预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天池风景名胜区专家咨询和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活动进行了预警评价,提出了天池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开发的保护对策,为天池景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灰色关联度因子分析方法,以及此法在水污染因子分析中的应用.对于一般监测资料系列短而监测项目却较齐全的情况,应用本法是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将有时序多目标决策方法应用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优势的比较,介绍了决策方法的原理和评价步骤。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便,分辨率高,排序结果与实际环境质量状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政策制定、技术规范、制度试点、能力建设和管理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现状。指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存在各部门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认识偏差,部门职责不清晰,管理需求不明确,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与需求制定相关工作办法,开展试点探索,条件成熟时制定专门法律;厘清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部门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紧密围绕生态环境和卫生健康管理需求,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从机构设置、技术队伍培训、合作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升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伊犁河(伊宁段)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数学法对伊犁河(伊宁段)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由于分别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五类标准值的平均值及其中三个标准值,计算后的结果不一致,而模糊综合指数法避免了这类问题的出现,计算结果比较满意.从而表明,该法是对模糊数学法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