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绿叶》2020,(Z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年来,生态文化研究在全球逐渐成为显学,这反映出当今社会正在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更加和谐的人类社会,必须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那么生态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华生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滋养今天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绿叶》2020,(Z1)
正生态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土壤,既继承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生态整体观,又发展了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等生态道德观,还发展了"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建设生态文化是强化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胡顺高 《环境教育》2013,(Z1):67-68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理论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13,(1):16-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宇杰  张铁军 《青海环境》2023,(2):62-66+7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层面的理论表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破除了西方唯“人类中心主义”至上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发展,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两个结合”的融会贯通和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东营市第二中学以"建设绿色校园"为载体,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建设绿色节能校园,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校风。倡导"绿色文化",走上文化立校之路学校领导确立了"立实成搏"的绿色文化理念和"能行教育立本,多元发展育人"的办学思想。以"创规范、求改革、谋发展"为工作思路,以"能行教育观"引领师生,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战略目标,并于去年出台了《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安徽省该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实现美好安徽的愿景,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先贤哲人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论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看法和自然环境的关怀,警示世人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这些朴素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代代相传,与现代生态文明交映生辉,与世界生态文明相互融合,在千百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在齐国这块广褒而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了以“开放、务实、包容”为特征的齐文化,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思想源远流长,历久弥珍,加强学习和借鉴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闭幕,会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近来引发身边人的热议。"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这些崭新的提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也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周青 《环境教育》2009,(2):39-4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就是中华传统所蕴含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道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道家文化中的"三元"哲学思想既是朴素的辩证法,又是辩证自然观,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道家文化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自己,探讨宇宙万物的本源,建立生态哲学思想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21,(3):111-115
青海省生态地位独特而重要,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进程中,牢记责任使命,确保"中华水塔"丰沛坚固,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铜陵市金口岭小学坐落于长江之滨,古铜都腹地金岭之上。自1995年创办至今,金口岭小学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省级绿色学校。作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金口岭小学以弘扬生态文化为己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校园。坚持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扎根所谓绿色发展,是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多年来,金口岭小学一直以弘扬生态文化为己任,培育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利类高校加强生态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水利类高校水文化建设内涵是在传统的以精神水文化、物质水文化、制度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化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实现生态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世书 《环境教育》2011,(12):43-46
通过运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传播载体,把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观播撒在广大农民的心中,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态产业、养成生态消费的习惯,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繁荣发展。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选择利用好各种文化传播载体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即农村生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的各种方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西华师大附小将生态文明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生态文明融入学校血液,通过宣扬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校风,成为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全国和谐学校、省首批绿色学校,省校风示范校、省无烟单位、南充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为积极创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十堰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系统脆弱,因此需要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体系、集约高效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循环低碳的城乡一体化体系、系统规范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节约适度的生态文化体系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好消息     
《环境教育》2013,(6):8
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通过专家论证6月15日,《21世纪主流文化与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高层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生态文化体系研究在选题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系统总结各国生态文化思想精髓,揭示了生态文化的内涵、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有机创造性、内在联系性和宇宙自然界与人类的整体关联性,内容丰富全面深刻,对于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儒、释、道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节用养物"思想;释家奉行的"众生平等""依正不二"思想,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见素抱朴"思想等。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充分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