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异龙湖7条主要入湖河道城河、城南河、城北河、大水河、大沙河、渔村河、龙港河的截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糊数学法对扬州市内城河"十一五"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内城河水质较差,2005年-2010年内城河对Ⅴ类水质隶属度最大。总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为主要污染因子。可见内城河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类污染导致富营养化。整个"十一五"期间,内城河对Ⅴ类水质隶属度逐年减小,说明水质总体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水质及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洞庭湖水质及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单因子法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不参与评价的情况下,2009年洞庭湖湖体水质整体为优;湖水中总氮、总磷污染严重,监测断面总磷浓度均劣于Ⅲ类水质要求。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进一步表明,洞庭湖湖体水质劣于入湖口水质,入湖口水质劣于出湖口水质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天然湖滨带湿地大量消失,湖滨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湖泊自净大幅下降,湖滨带生态、环保和景观三大功能丧失,湖泊水质逐年下降。该文介绍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整合改造,构建了规模约40 hm~2具有完善布水设施和水质净化功能的零电耗低成本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工程示范,湿地污水处理规模5万m~3/d,湿地示范区对污染物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0%、88%、84%,城河劣V污水经过湿地净化后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湿地对城河COD、TP、TN污染负荷年削减量分别为465t、9.8t和102t,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对改善异龙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7年-2013年秃尾河流域水质参数,以DO、COD、B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等16项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秃尾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秃尾河历年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都未超过水功能区标准;秃尾河的各项单因子标识指数大部分达标,只有COD、BOD、氨氮和石油类有不达标的情况出现,水质治理时可以COD、BOD、氨氮和石油类作为重点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和入河排污口分析评价,合理确定水质模型和水质目标,运用水质一维模型,计算商丘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污染物入河削减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法,选取溶解氧(DO)、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5项指标,对比四川省西充河雷打石和拉拉渡两个断面,对西充河2003~2010年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0年西充河的水质为劣Ⅴ类,达不到国家要求的Ⅲ类水质标准;TN为西充河主要污染指标,西充河溶解氧偏低而氮和BOD5超标严重。为尽快使西充河的水质达标,对其进行有效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以剿灭直排七大水系劣Ⅴ类河涌为主攻方向,以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为终极目标,全面打响"剿灭劣Ⅴ类河涌大会战、重点流域(海域)污染治理大会战、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大会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会战、养殖污染治理大会战、工业污染治理大会战"六大标志性战役。  相似文献   

9.
基于珠江流域五大高原湖泊2007—2016年水质监测数据,分别对其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评价、污染特征的层次聚类分析、水质变化趋势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五大高原湖泊的水质类别均不符合其水质目标的要求;(2)根据聚类分析,第一类为以面源为主的抚仙湖、星云湖及杞麓湖,第二类为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点源污染突出的异龙湖,第三类为以砷污染为明显特征的阳宗海;(3)根据spearman秩相关分析,除抚仙湖外,其它湖泊水质均呈现变差趋势,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呈普遍变差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1996-2006年监测数据为基本依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及spearm an秩相关系数法对苏州市城区河道外城河的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河流总体水质呈现好转趋势,外城河水系污染属有机污染类型,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和高锰酸盐指数,水质严重污染因子已经由石油类转变为NH3-N。对外城河水质转好原因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道疏浚、进行引水冲污等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异龙湖流域环境保护与总体规划”对经过预选的拟议措施进行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多目标参与评价分析,依据多目标参与评价的综合指数进行排序,优选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清单,最后,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最终选定措施对异龙湖水质改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原湖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然而流域开发的持续与气候极端事件的频发导致了包括异龙湖在内的大中型湖泊出现了水质恶化、藻类暴发与生态环境功能退化。根据1980-2015年35 a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异龙湖水质营养状况变化趋势与生态系统响应特征进行评价分析。近35 a来,异龙湖长期处于富营养化过程,水质营养状态可为3个主要阶段。1980-1994年湖泊水质营养状态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是流域农业面源输入造成的;1994-2010年富营养化趋势有所减缓,可能与期间跨流域引水对湖泊营养盐的稀释有关;但2010-2015年又开始明显加剧,主要是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造成的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湖内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造成的。自1980年以来,异龙湖的水生生物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主要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驱动,同时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干旱事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与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08年洞庭湖Ⅴ类及劣V类水质达78.6%,东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的营养级别达轻度富营养,总体水质呈现由入湖口水域到湖体水域到出湖口水域,水质逐渐改善的特点;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洞庭湖区、沅江和湘江;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湘江,洞庭湖区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14.
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是保障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的科学依据。以银川市灵武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灵武东沟入黄口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控制单元划分-水环境问题诊断-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核算与分配-污染管控"系统体系,进行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研究区水文、行政区划及污染源分布情况,划分3个控制单元; 2)水环境问题诊断结果显示氮浓度超标严重,枯水期污染物浓度高,工业为主的点源为重点控制污染源; 3)首要超标污染物NH_4~+-N的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模型结果显示,控制单元NH_4~+-N的许可排放量为384. 32 t/a,小于入河排放量,需进行入河排放总量控制; 4)采用污染贡献分析法进行总量分配并基于分配结果提出"污染源系统控制-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水量保障与优化-综合监管"的污染减排方案,最终实现了水环境容量体系在研究区的建立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在对异龙湖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基底修复的基础上,根据湿地植物类群历史分布状况和生境适应性,筛选了适宜异龙湖的湿地植物物种、设计了群落配置方案,并在异龙湖西岸湖滨带构建了规模约40 hm~2的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构成的复合植被结构生态湿地工程示范,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为异龙湖600 hm~2退塘还湖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依据对临沧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按入河排污口类型对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水量进行评价。在监测的33个入河排污口中,达标排污口24个,达标率72.7%;监测污水排放量合计4520.2万m~3,达标污水量2622.8万m~3,达标率58.0%;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_(Cr)、总磷、BOD_5、氨氮;不达标污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制糖业生产污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力度,应研究改善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散、乱、排现象形成的面污染源,要加大建设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效率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异龙湖湿地功能可持续性评价及PSR模型时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理念,构建了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原理和模糊数学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性变化的过程,包括压力、状态、响应和可持续能力4个方面,并使用偏相关分析和时间平移的方法修正了PSR模型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今,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可持续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逐渐趋于平缓;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滞后于压力约1~5a,滞后于响应约1~15a.  相似文献   

18.
南四湖是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质安全的重要输水通道,对其水质保障综合控制方案阶段实施的输水干线水质改善进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SMS软件建立了南四湖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边界简化、网格划分、参数选取与设置、模型调试与检验等研究工作,确定了各计算方案的水力学和水质边界条件,模拟计算了南四湖上、下级湖调水期的二维流场和浓度场。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全面实施"治、用、保"流域综合治污体系,并发挥综合效益的控制方案4的水质最好,同一控制方案输水主航道的水质最好;上级湖控制方案4的调水出湖口CODCr为19.81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TP为0.053 4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河流)标准,但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湖泊)标准;下级湖各控制方案的调水出湖口CODCr和TP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湖泊)标准,且在相同工况下,下级湖水质优于上级湖;南四湖上、下级湖输水水质模拟计算结果与各水质保障综合控制方案的总排放量相一致,即总排放量大的控制方案其调水出湖口的污染物浓度也高。  相似文献   

19.
<正>木沥河,淡水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大坑山,自西向东流经上洞村、陶前村、圩镇、惠城城区高新园、木沥村、仲恺区惠南园、官桥村,于官桥村紫溪经由龙王庙排涝站入淡水河,河道长约16.3公里(含支流)。2018年4月水质超标预警函显示,木沥河氨氮超V类标准6.7倍,总磷超1.23倍。而木沥河汇入口下游不远处,就是惠城区唯一一个不达标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20.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