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许多研究表明.沉积物释磷是影响湖水磷浓度从而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武汉东湖和杭州西湖富营养化问题研究均发现有磷自底泥释出。为防治湖泊富营养,有必要对此作深入研究。沉积物和湖水之间的磷交换已由简单的稳态模型,单一的沉积池模型(time dependent,one sediment pool model),发展为随时间变化的多层模型(time depe  相似文献   

2.
遥感方法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海林  何报寅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30-1033
利用武汉东湖各子湖多年可靠的地面监测资料和1999年9月Landsat—7的TM各波段的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各子湖的营养状态指数与TM各波段图像上灰度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一元线性模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对武汉各湖泊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同时基于地面监测资料,用日本学者相崎守弘提出的修正富营养化指数法对武汉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湖泊多处于中富营养状态,遥感评价结果与地面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指出利用遥感方法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评价是可行的、有效的、利用该方法可进行大范围的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在武汉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武汉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柱芯TOC、TN、TP和硅藻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在东湖的发展演化中尤其是富营养化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在350aBP(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和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农业耕作发展和湖泊富营养化使区域内TOC、TN等营养物质向湖内大量输入.东湖I站沉积物中TP在0~5cm的高值区主要与建国以来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作用加强有关,是湖泊营养程度逐步提高的结果.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湖泊藻类大量繁衍,沉积物中保存的硅藻也相应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东湖外源控制一期工程及其效益简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外源污染引起武汉东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简述了采用“截流——二级生化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实况;分析了一期工程的治理效果及社会效益;证明了这是解决东湖污染的有效技术路线,为国内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等水体治理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4年武汉东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众多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并造成诸多环境问题,为了解武汉东湖数十年富营养化历程中水生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2014年对武汉东湖的4个主要湖区沿岸带的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包括郭郑湖、汤林湖、团湖和后湖4个湖区,总共设置20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3个样方(沿岸带挺水植被,1 m×1 m;沉水植物,0.2 m×0.2 m).结果表明:东湖现存水生植物共计16科17属19种,其中狭叶香蒲、莲和菱是优势种,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分别为10、6、2和1种;东湖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类型有7种,除了挺水植物群丛外,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群丛都是单优结构,植物群落分布面积为0.13 km2,仅占东湖总面积的0.48%.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湖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降低、分布极度萎缩,东湖大部分水生植物群落结构趋于单优化.研究显示,造成东湖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湖泊的逐渐富营养化、草食性鱼类的过度放养和生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系统中多种不确定信息共存的特点,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湖泊富营养化评价领域。先初步计算出评价样本与评价指标间的联系度,再对评价样本做进一步地同一、差异、对立的集对分析以判断评价样本的等级。然后将信息熵引入评价模型,利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熵权法赋值的集对分析模型,最后通过置信度准则得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等级。将该模型运用于2011—2012年广州市白云湖的富营养化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2年白云湖富营养化严重;2011年1月白云湖富营养化情况最为严重,处于重富营养状态,2011年8月后白云湖富营养化程度略有降低;西湖富营养状况总体上较东湖严重。通过与现有评价方法的对比表明,基于熵权法赋值的集对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某城市湖泊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启星  俞洁  陈剑  林海芳 《环境科学》2004,25(5):138-142
通过对浙江省临海市东湖水体磷元素的输入与输出途径与通量、磷元素在湖泊环境中的循环特征以及磷循环对水温上升的响应分析,并基于对该水体从2000年开始隔年进行各参数的观测,表明2000年以来磷输入年平均增量为0.007~0.009mg/L,水中叶绿素a平均年增0.14~0.56μg/L,透明度年平均下降0.38~0.49m,溶解氧年平均下降0.21~0.71mg/L.并依此建立了反映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的这些主要代表性参数与湖水中总磷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可以通过从磷物质单因子的变化预测所引起的其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判断湖泊的营养状态,从而为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提高湖泊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水域的磷污染与禁限含磷洗涤剂的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拥有中国典型城市湖泊——西湖的杭州市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含磷洗涤剂的磷负荷贡献率,分析了禁磷前后城市内河和西湖水体中磷负荷浓度的变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洗涤剂中磷酸盐磷占杭州市生活污水中总磷负荷的30.7%,实施禁磷后钱塘江和运河中磷负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西湖水体的磷负荷变化不明显。从而可以认为,在杭州市实施禁磷可以作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辅助手段,可以遏制水体进一步恶化。而全面消除水体富营养化还需建设城市三级污水处理厂、控制面源污染等其它手段的协作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汪嘉杨  郭倩  余静  信欣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3):1162-1168
构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升半Г型分布曲线模拟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过程,在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数据规范变换预处理基础上,通过对升半Г型分布函数进行改进,提出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后,得到适用于多区域、多项指标的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公式.为了解成都市典型景观水体氮磷污染特性,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对成都市典型景观湖泊水体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监测和评价.评价过程表明,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消除了评价指标数目多少的限制和区域性评价指标各异性的限制,省去了复杂的编程计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评价模型的普适化、简单化提供了一条途径.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北湖为中~富营养等级,东湖、南湖、簇锦湖和浣花溪湖为富~重富营养等级.2011年人民公园湖泊处于中~富等级,北湖、名都公园湖泊、东湖处于富~重富等级,塔子山公园湖泊、浣花溪湖处于重富~极富等级.塔子山公园、浣花溪湖、东湖、南湖周边生活小区聚集,主要受周边生活污水影响较大.通过对成都市市区典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能够得知成都市景观水体水质现状,为景观水体防治和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东湖的生态环境变迁与恢复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武汉东湖的治理问题受到了各方面关注。根据东湖多年的环境监测、科学调查的数据、成果,概述东湖水生态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来的演变、恶化和富营养化情况,分析了东湖近十多年来的治理成效,存在的问题。文章的重点在湖泊的恢复,就东湖的特点,在内、外源治理、恢复响应时间、生物控制等介绍了国外的经验,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区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区域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列举东湖、淀山湖、巢湖和太湖),阐述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态及区域特征,并对富营养化区域政策及产业作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区域对策和建议,为寻求生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杭州西湖底泥释磷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韩伟明 《环境科学》1992,13(3):25-29
杭州西湖是一个小型浅水湖泊,其底泥由上部藻骸腐泥和下部泥炭层构成。西湖底泥的显著特点是有机碳含量特别高,氮和磷含量也相当高。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研究,考察了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及上复水种类等环境因素对底泥释磷量和释磷速率的影响。上复水pH值在6.5—7.0范围内底泥释磷量最低;在较高或较低pH值时,底泥释磷量倍增。升高水温或降低上复水溶解氧浓度均能加速磷释放。实验室模拟西湖底泥最大释磷量为0.368μg/g。夏季现场模拟平均释磷速率为1.02mg/m~2·d;估算西湖底泥释磷量达1.346t/y,相当于年平均外部入湖磷负荷的36.4%。底泥释磷对西湖富营养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生态模型的概念、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典型生态模型,包括磷与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模型以及生态动力学模型,简要介绍了我国已的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富营养化生态模型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及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平 《环境导报》1994,(5):17-19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素,预测模拟湖泊、水库中的磷对研究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湖库中的磷循环以及根据磷循环建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完善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可为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制订控制措施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磷与湖泊富营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磷的存在形式、来源,磷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当前控制富磷污染存在问题,并对除磷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杭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并为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湖泊富营养化发展速度加快.氮、磷含量过高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阐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对氮、磷营养物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富营养化问题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东湖沉积物中氮磷形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孟春红  赵冰 《环境科学》2008,29(7):1831-1837
武汉东湖是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浅水型湖泊.在2004年采用现场调查、布点检测和实验室化学性质分析等方法,对东湖西南部的子湖--庙湖的沉积物柱芯的氮和磷进行了形态分析,对其垂直剖面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沉积物中氮的赋存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总氮平均含量1.62~3.17g/kg,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含量随季节变化有周期性的规律,春季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是1 a中最少的,夏季开始增加,秋冬季总氮量达到最大.因受沉积物总氮和埋藏环境的双重影响,沉积物中铵态氮平均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总氮相似,春季铵态氮的含量最少为117.66mg/kg,夏秋季含量达到最大为216.20mg/kg,冬季稍有减少.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垂直赋存特征为:在0~10em沉积深度内,总磷(TP)含量0.255~3.36g/kg、不稳态磷(LP)含量0.192~11.00mg/kg、铁结合磷(Fe-P)含量13.47~1379.91mg/kg和铝结合磷(Al-P)含量7.77~317.64mg/kg,均有明显的"表层富积"现象,其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通常>10 cm后这些磷形态的含量保持稳定.结果表明,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外源和内源,当外源截污后,内源沉积物中的营养盐仍可能使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磷仍然是东湖最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春季湖区沉积物中铁结合磷比例最大,占沉积物TP的44.30%,说明庙湖水域污染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几个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磷吸附等温线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据Langmuir模型计算,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容量为0.122~0.893 mg/g,且吸附容量与Al2O3,TFe2O3和有机磷(O-P)的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吸附/解吸平衡点,不同沉积物在该点质量浓度为0.02~0.45 mg/L,有较大差异.该值与沉积物中总磷及无机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铁/铝磷及有机磷和有机质含量也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钙磷及氧化钙只有较弱的正相关关系.结果还表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武汉东湖湖水的藻类生长潜力(AGP)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湖湖水样品中添加排入东湖的主要污水或营养物(氮和磷)进行藻类测试,观察它们对斜生橱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促进作用.生长反应与添加的污水浓度成正比,其SC_(20)(促进20%增长的浓度)为0.5—4%.单独添加氮或磷,在高浓度情况下也很少促进藻类生长,但共同添加时大多有促进作用.东湖为一严重富营养型湖泊,为了控制其富营养化进程,污水截流应是首先要采取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