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量金属强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CoCl2·6H2O、FeCl2 ·4H2O及NiCl2·6H2O投加量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总固体(TS)、挥发性固体(VS)和COD减量及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确定了三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CoCl2·6H2O、FeCl2·4H2O及NiCl2·6H2O的投加量分别为0.1 mg/(L·d)、1 mg/(L·d)和0.4 mg/(L·d)时,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减量及产气效果均最优.在此条件下,经过25 d单相厌氧消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TS、VS、COD的去除率及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46.04%、61.02%、58.24%和27 433 mL/L,比不投加微量金属的处理分别高16.98%、28.12%、27.84%和48.63%.Co、Fe和Ni的投加量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TS、VS和COD去除率及累积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Co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Co、Fe和Ni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减量及产气效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及显著性从大到小均为Co、Ni、Fe.  相似文献   

2.
针对厨余垃圾收运后集中处理模式的收集难、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分布式就地厌氧消化工艺,用研制的设备进行半连续试验.运行80 d左右趋于稳定,稳定后的VS去除率高于60%;VS进料产气率、VS进料甲烷产率分别为0.444 m3/kg VS、0.245 m3/kg VS,VS去除产气率、VS去除甲烷产率分别为0.737 m3...  相似文献   

3.
以餐厨垃圾为研究对象,在高温(55±1)℃条件下,采用连续湿式厌氧发酵技术研究发酵过程中进料有机负荷、日产气量、pH值、挥发性有机酸(VFA)质量浓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了4个阶段,即适应阶段、提高阶段、稳定阶段和超负荷阶段;反应达到稳定阶段时,反应器运行有机负荷为3.9 kg/(m3·d),系统pH值稳定在7.8左右,平均产气速率达到5.26L/d;负荷达到4.2 kg/(m3·d)时,对系统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温条件下猪粪与鲜红薯藤不同配比对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及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在35℃恒温、总固体质量分数8%条件下,猪粪与鲜红薯藤按质量比2∶1、1∶2、1∶3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试验结果用SPSS 22和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猪粪与鲜红薯藤混合厌氧发酵最佳效果的配比是1∶2,其最大甲烷体积分数是56.5%,累计产气量为10 033 m L,这比2∶1和1∶3分别高出33.9%和17.8%。各组的累计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VFA)质量浓度和甲烷体积分数两两之间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配比的p H值、VFA与甲烷体积分数之间呈动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餐厨垃圾固渣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及Logistic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餐厨垃圾经提炼生物柴油处理后的固渣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在中温条件下,研究固渣批式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和物质转化过程,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析该固渣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该固渣具有较高的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在2:1的物料比条件下,单位质量固渣产气效率最高,甲烷产量达633 NmL/gVS.稳定状态下,Logistic方程可以较好地分析餐厨垃圾固渣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决定系数R2> 0.99),经过拟合,产甲烷潜力为661.33NmL/g VS,最大产甲烷速率为106.78 NmL/(g VS-d),无滞后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随底物负荷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氨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4 800 mg/L、2 500 mg/L,pH值降至5.0左右,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总挥发性脂肪酸(VFAs)、高浓度氨氮(NH4+-N)及低pH值的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热碱预处理温度、p H值和时间的单独及交互作用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影响,并建立了乙酸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热碱预处理操作条件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均表现为典型的丁酸型发酵。3个影响因子对乙酸质量浓度影响的显著性从大到小表现为p H值、时间、温度,其中p H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因子两两交互作用的影响均不显著。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0.9383,p=0.00180.05,模型拟合程度好且模型显著。热碱预处理强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78.2℃,p H=12,时间25.5 min。回归模型的预测值(48.83 g/L)与多次实测值的平均值(46.78 g/L)的相对误差为4.38%,表明模型对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牲畜粪便牛粪和秸秆进行厌氧发酵试验,以产气量为参考指标,研究牛粪和秸秆厌氧发酵的产气量预测模型。试验过程中测量发酵物的氧化还原电位(ORP)、p 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电导率及产气量,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与产气量关联较强的参数,将筛选出的参数作为多项式核函数和高斯径向基核函数构建的混合核函数LS-SVM模型的输入量,训练出预测能力较强的混合核函数LS-SVM模型,然后在混合核函数LS-SVM模型中融入微生物动力学构建产气量预测模型,并用验证集验证模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筛选得到关联较强的参数为ORP、p H值、VFA、氨氮含量;融入动力学的混合核函数LS-SVM模型与混合核函数LS-SVM模型相比,产气量的预测更准确,误差更小,最小误差减少了近一个数量级,试验证明该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8.
Fe2(SO4)3对稻秆和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Fe_2(SO_4)_3对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以猪粪和稻秆为发酵原料,添加初始剂量分别为0.5%、1%、3%、6%、9%(基于发酵原料总固体质量)的Fe_2(SO_4)_3,采用中温((35±1)℃)厌氧发酵,发酵周期为30 d。结果表明,添加3%Fe_2(SO_4)_3处理总产气量和产甲烷量最高,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2.01%和51.48%;而Fe_2(SO_4)_3添加量过高会抑制产气,6%、9%添加量处理的总产气量相比对照分别降低了10.50%、11.73%。其中,9%的Fe_2(SO_4)_3添加组出现了挥发性脂肪酸(VFA)累积和发酵液p H值偏低的现象。对产气组分分析发现,不同添加量的Fe_2(SO_4)_3对N_2等主要气体含量影响无明显差异,但硫酸根的引入提高了各试验组沼气中的H_2S含量。通过对沼渣的XRD分析发现,铁源的添加促进了纤维素的分解,并刺激了体系中的硫与多种重金属元素生成矿物沉淀。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p H值对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生物产氢动力学的影响,以生物量干重为指标研究p H值对光合产氢细菌生长的影响,以产氢速率和产氢量为指标研究p H值对光合细菌产氢的影响。利用Logistic模型和MMF模型分别对光合细菌生长和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生物产氢进行了回归模拟,提出了p H值对光合细菌生长动力学和玉米秸秆酶解液产氢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 H值对光合细菌生长及产氢过程都有显著影响,随碱性增强,光合细菌生物量逐渐增大,当p H值为8时,光合细菌生物量达到最大,为0.543 7 g/L,最佳接种时间为84~96 h;光合细菌产氢量随p H值增加同样呈现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当p H值为6时,产氢速率和产氢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9.72 m L/(L·h)、168.96 m L。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离纯化技术从淤泥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M-3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对M-3菌株进行产絮培养条件优化,并测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絮凝物质对屠宰场废水的絮凝效率。结果表明: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p H=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200 m L/500 m L;活性絮凝物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88.4%;在屠宰场废水p H值超过8时有较好的絮凝效果,p H值为12时效果最佳,絮凝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78.0%、34.6%,絮凝剂最佳投加比例为1~2 m L/100 m L,助絮剂1%Ca Cl2最佳投加比例为3~4 m L/100 m L。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固体废料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和国内外现状,介绍了部分常见固体废料的产生及排放,并用生态工业的理论和观点分析论述了固体废料资源化的作用和意义。固体废料资源化不仅可解决固体废料排放问题,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还能形成新的产业链,使生态工业成为现实,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的热解特性以及Ca O的添加对垃圾热解过程和挥发分析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在热解过程于低温区(240~385℃)的失重主要是由于垃圾样品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以及部分塑料的低温分解,而发生在385~500℃间的第二失重峰主要是由于塑料和木质素组分的分解。添加Ca O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在低温区域的热解,并且能减少焦油组分的逸出,减弱CO2气体的逸出强度,促进CH4和CO气体的释放,但对C2H6气体的释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固体废弃物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的各种资源化利用。将各种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资源紧张现象,是利国利民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于干法同时控制热力发电厂NO_x和SO_2的排放,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广泛的钙基吸收剂、改性活性炭吸收剂、γ-Al_2O_3吸收-催化剂、天然锰矿石反应剂等几种同时脱硫脱硝固态反应剂的结构特性,以及脱硫脱硝效率。根据这几种固态反应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应更进一步对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同时脱除时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同时脱硫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15.
Pyrolysi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 the form of refuse-derived fuel (RDF) was performed in a fixed bed reactor to recover char, oil/wax and combustible gase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roducts recovered depended on temperature; the percentage yield of char fell as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was raised from 400°C to 700°C, whereas that of oil/wax and gaseous products rose. The chars recovered were also found to have properties which depended on the size fraction analysed. The gaseous product evolved during the pyrolysis had a high calorific value, making the gases suitable for use as a fuel.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FT-ir) of the derived oil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chemically very complex and highly oxygenated, and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used either as a petrochemical feedstock or as a substitute liquid fuel.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方某铀尾矿库为对象,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开展某尾矿库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尾矿坝最先可能发生溃坝的是基岩与尾矿坝接触的尾端,其次是尾矿坝与基岩接触的地方。同时,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尾矿坝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下降,位移量会增大,溃坝的可能性也会变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浙江省三门县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并通过现场走访的形式对需焚烧处理的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该县工业固体。尤其是可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我国中小城镇中固废管理和处理方面常出现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总结了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中常出现的4个安全问题,即沼气爆炸和火灾事故、边坡和大坝不稳定性造成滑坡、填埋区作业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填埋场周边环境污染等。笔者以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成功的运行经验为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垃圾填埋场常见安全问题相应的解决办法,即科学的填埋场设计、完善的安全运行制度、规范的营运管理和营运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微波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微波技术在工业污泥、医疗垃圾、废旧轮胎、电子垃圾以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微波技术在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址的选择涉及到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工程地质因素,社会、经济、法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因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综述前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环境系统工程的原理来研究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问题。阐明影响因子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