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高小样本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精度,提出一种R型因子分析Fisher判别的预测模型。以砚石台煤矿为例,利用R型因子分析处理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指标,提取原有指标特征信息,用少量主因子代替原有评价指标,定性分析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采用Fisher判别法分析R型因子分析处理结果,确定评价集与不同危险等级冲击地压的距离,并回判训练集,提高判断矩阵精确度;再根据判断矩阵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弱化指标间的相互影响,明显提高小样本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矿开采深度逐年加深,冲击地压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系统整理分析了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煤层自身具有冲击倾向性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应力是外在动力,煤层含水率和煤体完整性是主要外部影响因素。整理并分析了主要煤层冲击倾向性判据、现场主要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监测设备和技术的优缺点及相关性。最后,按开拓规划设计、掘进开采阶段分别总结了现有的冲击地压防控措施。指出现有措施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冲击地压解危:降低应力集中程度、降低煤体质量、提高煤层含水量,即"两个降低、一个提高"。  相似文献   

3.
Fisher判别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精度,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选取开采深度、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普氏系数以及煤体破坏类型作为判别指标。利用国内典型突出矿井20个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预测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其他待判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模型能够反映多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类性能良好,误判率低,借助SPSS软件实现,具有计算简单的特点,是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更合理有效地解决煤矿开采引起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问题,以忻州窑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采用一种数据降维算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输入样本进行信息压缩,构建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PCA-GRNN模型。通过PCA法提取影响冲击地压强度的煤层厚度、倾角等9个因素,得到冲击地压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前4个主成分因子表达式,并构建BPNN,GRNN和PCA-BP等另外3种模型,验证PCA-GRNN法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智能性和泛化能力。结果表明,所建PCA-GRNN模型平均训练误差为3.5%,平均预测误差为3.6%,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电磁辐射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监测煤岩动力灾害的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更加准确的预测冲击地压,从千秋煤矿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方面分析了其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电磁辐射技术的冲击地压区域监测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区域性电磁辐射不仅能够在较大尺度上反映煤岩体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个测点数据异常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冲击地压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千秋煤矿及相似条件矿井的冲击地压监测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提出基于NRS-ACPSO-SVM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模型。首先,在综合分析冲击地压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重庆砚石台煤矿为例,选取煤层厚度、倾角、埋深等10个影响因素作为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特征指标;然后,基于邻域粗糙集(NRS)理论对特征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关键属性构成约简集;最后,为避免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受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σ随机性影响,采用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ACPSO)优化SVM模型参数,将约简集作为ACPSO-SVM模型的输入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ACPSO-SVM模型预测样本,并对比其他模型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NRS能有效地约简属性,简化模型结构,模型预测精度与运行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利用ACPSO优化SVM模型能避免结果陷入局部极值,提高收敛速度及预测精度,用该模型可有效地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其预测错误率为0。  相似文献   

7.
基于Fisher判别法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准确预测岩溶塌陷倾向性的等级分类,通过分析大量观测实例,选取岩性系数、岩体结构系数、地下水系数、覆盖层系数、地形地貌系数和环境条件系数作为模型判别因素。对12个实际观测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FDA)的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模型。借助SPSS软件工具,得到判别模型的4个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并对2个待判样本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效率达到100%,大于规定的85%,满足工程实际应用需求;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时,误判率为零,同时对待判样本的分类预测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针对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模糊、非线性等特性,选用一种混沌果蝇优化算法改进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CFOA-GRNN),通过引入混沌扰动因子,增加网络的参数搜寻能力,建立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模型。模型选取煤层厚度、埋深等10个主要影响因素。以砚台煤矿的35个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传统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法,评价各主要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倾角影响最大,其次为卸压方式。研究表明,所构建的CFOA-GRNN模型正确率为92.8%,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简易、价廉、适应性广 ,同时具有降尘、降温及软化煤层功用 ,一举数得 ,可以作为冲击地压防治的首选措施。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以及注水过程中 ,对水在煤层中的运动规律还缺乏研究 ,因而工艺参数决定只能依靠经验 ,存在很大盲目性 ,必然影响防治效果。因此 ,笔者从水对煤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煤层注水过程 ,实际上是水驱气的驱替过程 ,是有动界面的渗流力学问题 ,为此 ,进一步研究了水在煤层中的运动规律。研究的结果和有关数据 ,为制订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为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的发生 ,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模型的泛化性能及预测精度,采用网格搜索法结合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极限学习机(ELM)中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及激活函数的类型进行组合优化,进而建立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模型;选取重庆砚石台煤矿36组实测数据进行试验,对影响因素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其中26组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该模型对后10组样本中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进行预测,并与其他方法作对比。结果显示:经过十折交叉验证,用该模型得到的正确识别率为84.615%,高于朴素贝叶斯及Adaboost M1的76.92%、61.54%,采用该模型对测试样本集中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为90%,高于朴素贝叶斯及Adaboost M1预测准确率80%。  相似文献   

11.
针对岩爆倾向性评价模型中指标权重难以确定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改进组合赋权-TOPSIS法的岩爆倾向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岩爆发生条件,选取岩性条件、应力条件和围岩条件3项准则对应的15个岩爆倾向性判别指标。采用3标度法的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与熵权法(EWM)结合,消除主、客观因素影响获得最优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法(TOPSIS)分析评判对象与虚拟理想解的贴近程度,从而判断岩爆倾向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弹性能量指数Wet、动态DT参数、能量储耗指数k、T准侧和应力指数S对岩爆倾向性影响较大;该模型对岩爆倾向性预测准确率高于85%,可为类似地下岩土工程岩爆倾向性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深井硬岩矿山岩爆灾害预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爆是深井硬岩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岩爆倾向性指标主要有弹性能量指数、线弹性能、冲击能量指标、脆性系数、Russenses判据等.根据国内外矿山和地下工程岩爆实例的统计分析,Russenses判据是明显有规律性的岩爆倾向性指标.冬瓜山铜矿是典型的深井硬岩矿山,依据其地质特点,采用Russenses判据预测了该矿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会泽矿3#超深竖井(施工深度达1 526 m)的工程地质条件,在竖井开挖到一定深度后有不同程度的岩爆现象显现,其中两次比较严重的岩爆发生的位置埋深较深,井筒深度达到1 400 m以上。为此建立了井壁地应力监测系统,对岩爆的发生进行预测。根据井壁周边不同深度布置的4个点处的应力变化曲线分析,总结了地应力分布规律,4#位置(东偏南70°)井壁受测压力最大,最大水平主应力可以达到120 MPa以上,其方位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相符。结合3#竖井工程岩爆现象的分析,以及岩爆发生的特征,给出了预防岩爆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为此类工程施工制定岩爆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网络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影响岩爆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地应力大小、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岩石弹性能量指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根据国内外一些岩石地下工程实例构造样本集,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岩石地下工程,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烈度大小进行预测.实例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说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分区预评价的难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过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煤体应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冲击危险性,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区预评价。根据专家现场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评价模型在山东某煤矿3105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得到7个高度危险区,4个中度危险区,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华丰矿巨厚砾岩断裂会对采场造成冲击地压灾害且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1411工作面回风巷的现象展开研究,并采用区域动力规划方法对巨厚砺岩断裂进行划分。通过分析围岩应变与应力的关系,提出工作面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形式的方案。同时,由于巷道布置形式的优化造成覆岩离层分区发生变化,为进一步通过控制砾岩的断裂运动降低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提出覆岩离层注浆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新方案后1411工作面回风巷上方为上区段采空区垮落的矸石,吸收了绝大部分砾岩断裂产生的能量,改变了1411工作面回风巷发生冲击地压的现象。从注浆效果来看,有效控制了砾岩运动及其引起的地表下沉,大幅度节省了注浆钻孔工程量。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冲击地压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在分析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GA)与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冲击地压预测的新方法。为了避免ELM受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偏差随机性的影响,算法采用GA对ELM的输入权值矩阵和隐含层偏差进行优化,建立GA-ELM冲击地压预测模型。利用某矿冲击地压统计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将ELM、SVM和BP算法预测结果与该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A-EL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相对准确、有效地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大采深条件下厚煤层大巷孤立煤体频繁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以梁宝寺煤矿35000采区为工程背景,采取现场实践、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不同采深、煤厚、大巷间距等因素对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地压的影响,提出深井厚煤层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巷孤立煤体的采深与垂直应力峰值呈正相关,采深1 200 m时煤体的垂直应力峰值是采深500 m时的3倍左右;大巷孤立煤体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其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升高,且应力峰值向煤体弹性承载区转移;大巷间距越小,孤立煤体弹性承载区应力越集中,发生冲击地压可能性越高;包含开采影响因素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为大巷孤立煤体冲击危险性评价提供1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多组节理边坡稳定性FLAC3D数值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对多组节理且较发育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利用赤平投影方法能比较好地反映不稳定结面与边坡的几何空间关系、不稳定结构体的可能变形位移方向,为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某公路段岩体节理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赤平投影和FLAC3D数值计算模型稳定性分析表明,A1,J1节理组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极大;A3,J1,A3,J2与A1,J1组节理构成贯通结构面,边坡不稳定体为两组结构面切割形成的滑体,边坡安全系数为0.67,需要支护加固。该方法对复杂节理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比较好地避免了采用工程经验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0.
孤岛工作面覆岩空间结构复杂多变,受开采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面临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以及采空区突水等复合动力灾害。留设合理宽度的区段煤柱是确保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关键,以陕西某矿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开采为工程案例,通过分析工作面覆岩空间结构,理论计算了工作面应力分布;采用应力动态监测等方法确定了该工作采空区侧向覆岩运动,并综合考虑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次生灾害控制以及巷道支护等因素,确定了该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为5~7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