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虎"     
“老虎”是条狗。小时候,在我的老家豫南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我的儿时记忆很多都与狗有关,“老虎”就是其中印象很深的一条。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老虎”就在我家,据说作为看家狗它已经活了好些年了。吃饭时,它在腿前转来转去,在桌底出出进进;睡觉时,它为我们守夜;玩耍时,有它伴于身边;走路时,它前前后后地奔跑嬉闹……“老虎”陪伴我度过了多少难忘的童年时光啊!终于有一天,“老虎”不见了,母亲难过地说,“老虎”肯定是被人用“三步倒”毒死了。我当时心里很难过,流出了眼泪。但还是心存侥幸,希望“老虎”还能回来。于是站在老家…  相似文献   

2.
佚名 《环境教育》2004,(10):14-17
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峡谷,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但在探险界它却赫赫有名。它几乎能与前苏联的“死亡谷”,美国的“死谷”以及印尼爪哇岛上的“死亡洞”相程并论,是个名符其实的恐怖之地。当地人说峡谷中有一种食人怪兽,理由是有胆大者或迷路的牧民进入谷中,但大多一去不复返。大雨过后,人们还常常看到谷中大批野生动物抛尸荒野,且尸体旁伴有焦土。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原的生态、为了牧民的生活、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使高原用上安全、清洁的太阳能,既是中下游对高原生态补偿的义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一个责任。今年5月中旬,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再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这里是三江源的起点,也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王宗仁 《绿叶》2014,(1):112-114
坐落在巍巍昆仑山下的格尔木,是青藏高原上一座新兴的城市,被誉为昆仑山下的明珠。格尔木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它诞生时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帐篷。那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安营扎寨的修路驻地。那个春天是富有创造力的,将军率领人马在帐篷一侧栽上象征蓬勃生命的杨树、柳树之后,便挥镐扬锹在世界屋脊上筑路。  相似文献   

5.
成功 《环境教育》2006,(6):23-27
青藏铁路因穿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青藏高原而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如何呵护雪域高原这方净土,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通过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实施的“环保”方案,以及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唤起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为我们还留有这方净土而欣喜。  相似文献   

6.
怀念草花     
谁要说它是一般的花花草草,那肯定是轻看它了。但它确实是一种野草,亦可以说是一种野花。它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用碎叶细茎淡花点缀着遥远的荒凉。它属季节性植物,夏来冬走,来不是定居,走也不是离家,只为了给青藏高原某个角落留下永恒的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沿海生活着一种海兽,叫儒艮。它的名字是由马来语直接音译而来的,也有人称它为"南海牛"。除我国外,儒艮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周围的一些国家。主要分布在红海、非洲东岸、孟加拉湾、亚洲东南沿海至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8.
我是北京动物园的一名词养员,我的朋友“阿诺克”是一只黑猩猩,她的老家在荷兰。她已经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12年了。她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她们分别叫“茉莉”和“安耐特”。“三姐妹”都已为“人”母,但“阿诺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亲手抚养自己的幼仔。为了能让阿诺克也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让她学会了如  相似文献   

9.
山羊     
那么我记忆中的童年故乡的竹园呢?那些小竹子叫蜜饯,一根根翠绿地簇拥着,这是田野上的绿色的方阵,也是我弱小的灵魂的栖息之所。那时,我放一只羊,背着羊草筐把这只白色的小山羊牵到竹林里,我靠着竹根想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自己对自己说我应该长出翅膀。太阳落山的时候,我牵着小羊回家了。天一黑母亲便不让出门。在我远离母亲之后,牵挂的丝线折断了,我要夜行。没有小竹子只有粗壮的毛竹。和我一样,竹子也老了。我最惦念的是那一只白色的小山羊,它那么温顺,我到底也没有看见它长出两支长长的犄角来,它的眼神会使你想起乡村里某一个脾气很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球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黑炭气溶胶干湿沉降量,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季节分布及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季节,随着大气环流格局改变,使得在青藏高原上的黑炭气溶胶随着季节有不同量的沉降关系。从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平均总沉降量来看,冬季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之外,其余地方的黑炭气溶胶总沉降量值很小,都低于5kg km~(-2),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也只有20kg km~(-2)。而在夏季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黑炭气溶胶的总沉降量都大于8~10kg km~(-2),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则是高达40kg km~(-2)。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平均总沉降量夏季是冬季的两倍左右,而东北部地区则是高达了8倍左右。通过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得出除了秋冬季节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他季节年变化率不大。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年变化率在夏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基本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1.
我在长江头,家住长江尾,保护长江水源,就是保护家乡水。几乎每个青藏铁路建设者当年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愿走向青藏高原的。在青藏高原逐渐隆起的漫长过程中,生成了草甸、湿地、冻土等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这里栖息着藏野驴、藏羚羊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  相似文献   

12.
王青雷 《环境教育》2014,(12):14-15
正北京市领导:我是北京市的一个普通市民,这两天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北京市将研究论证单双号限行政策。作为市民,我非常感谢北京市政府,在这个关系到2000多万人口的重大公共政策问题上,审慎而严谨的态度。也正是基于北京市政府这样的态度,我想作为一个市民,应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拿出来,成为征求意见的一部分。毕竟,作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倾听民意、以公众利益为本即是它职责所在,也是衡量它是否合格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欢喜地看着这种不起眼的花,仿佛是我站在了土墙上,在向过往的风不停地挥手。在梦境之中,这样一朵狗尾花,总是在月光下毛茸茸地高举着,也是洒满我那童年的夜晚。大豆的声音一粒大豆从豆荚里蹦出来的那一刻,是一声胀裂的脆响,它感觉整个世界都静默了。我只看见滚圆滚圆的豆粒,金灿灿地射向它的未来,抛出一个不安的弧度,就消失在开始热闹的豆田里。一粒大豆,脱出罩衣,鼓足蛮劲儿,满是新鲜地望着深秋的阳光,深情款款;憋了一个夏天的豆粒,终于忍不住鼓胀的心,它让自己深陷在  相似文献   

14.
留下太阳吧,给森林给森林,留森林吧, 给小河给小河;留下小河吧。给大海人大海……留下星星,留下晚霞,留下小鱼,留下绿草,留下小鸟,留下鲜花……”这是我们“环保公司”的成员们最喜欢的歌曲。每当我们聚在一起唱起它,心里总是感慨万千。我的环保公司成立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收获了很多,懂得了珍惜,也为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幸福、快乐和美好!  相似文献   

15.
"……我行走在中国大地上,心里无比充实无比忧伤。为了无告的大自然,我愿将每一片心灵的荒漠丈量……" 在2004中国环境文化节全国环保公益歌曲大赛颁奖晚会上,他用一首荡气回肠的诗歌--《我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感动了主持人和观众;他用"一笔双勾"当场书写的"绿色中国"四个大字,再次赢得了人们钦佩的目光。他是一个独行者,是200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其中之一的--环保志愿者叶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中,政府机构无庸置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也同样不可轻视。特别是近些年来环保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其作用也越来越大,我刊经常能收到像“自然之友”、“地球村”等一些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邀请或简讯,其形式多样,也很实际。那么非政府机构作用到底如何?又是如何运作?它们在社会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就此笔者采访了“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在此,我想特别提到的是,在长达近3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的谈话时常被梁先生剧烈的咳嗽声打断,有时不得不依靠药物来控制,并且采访是在炎热的夏季,作为记者,我也深深被梁先生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相信在下面的对话中,读者也能感受到梁先生的极大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人体低氧适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人类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低氧环境生产适应过程中所产和的问题。世居藏族已建立了完善的氧传送系统,从而获得了最佳的高原适应性,而移居人群的生产适应主要建立在器官功能水平上,是不充分的并限制了劳动力。青藏高原人群各型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率和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高原人体健康。如何有效地提高人类的高原适应能力和防治各型高原病,对保证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车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行驶,这也许是一百年前外国探险家进入青藏高原走过的路,眼前的景象并没有让我感到惊奇。一百多年来,青藏高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野牦牛、野驴和藏羚羊踏出来的道路一些已经变成了宽敞的公路或者砂石路,或是阡陌高原上的摩托车道。沿着这样的路我们可以深  相似文献   

19.
绿色文化在中国的境遇其实是尴尬的:一方面这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和概念,常常在人们高雅的谈吐和各种论坛上被提起;另一方面它又极其柔弱和无力,一旦与金钱、利润、产值、发展这些"硬"指标相冲突,它便在人们的议题和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呢?因为它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呼唤它的归来需  相似文献   

20.
正坐落在巍巍昆仑山下的格尔木,是青藏高原上一座新兴的城市,被誉为昆仑山下的明珠。格尔木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它诞生时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帐篷。那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安营扎寨的修路驻地。那个春天是富有创造力的,将军率领人马在帐篷一侧栽上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