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把水稻生产过程看作一个跟踪控制系统,将其分为苗期、分蘖前期、分蘖后期、孕穗期和产量形成期五个阶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个控制因素(基肥、基本苗、蘖肥、穗肥和粒肥)和两个生态干扰因素(光照和温度)对各阶段群体性状(叶色、株高、茎蘖数)的影响,建立了13个回归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针对不同生态条件,分别以纯收入与产量为指标函数,进行了农艺策略的优化。结果表明,水稻叶色、株高、茎蘖数可作为反映水稻群体素质的动态指标,以阶段性水稻生长回归模型为基础的动态规划模型具有跟踪控制特性,用于水稻生产的农艺策略优化效果较好。模型给出了盐粳二号(中粳)在一般生态条件下可采用的最佳农艺策略:基肥62kg/ha,基本苗188×10~4/ha,分蘖肥92kg/ha,穗肥60kg/ha,粒肥45kg/ha,可获产量8042kg/ha,纯收入3562元/ha。  相似文献   

2.
在1986—1988年两年试验中,田间试验和喂兔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旱地土壤上将豆科牧草与畜牧业配套纳入耕作制,在两年内实行“一季草三季粮”的轮作方式是旱地土壤利用的新途径,它与单纯种植粮食(麦——苕轮作)相比,可以获得8295元/ha的纯收入,较单种粮食高2800元/ha左右,同时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增加土壤氮素180kg/ha,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进一步保证了后季粮作的正常生长。即使在比“粮—粮”轮作少种一季的情况下,两年中“粮—草”轮作收获的粮食总量(20358.5kg/ha)亦比前者(18819.3kg/ha)高1539.2kg/ha。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是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千岛国家,国土面积约300,000km~2,人口约5,000万。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约9000kha,占国土面积30%左右。森林面积约14,000kha,加上漫山遍野的椰林、蕉林以及热带果林,因而植被覆盖面积达80%以上。土地为私有制,人均耕地约0.18ha,个体农户为主。农户和兼业农户约占农村人口80%。农产品主要有大米、甘蔗、玉米、甘薯、木薯、豆类、香蕉、芒果、椰子以及许多热带特产。  相似文献   

4.
作者计算分析了四川草地在不同情况的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太阳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全省加权平均的净初级光能潜力(Y_p)=75.88t/(ha·a);净初级光温潜力(Y_(pt))=44.14t/(ha.a);净初级气候潜力(Y_(ptw))=40.26t/(ha.a);现阶段天然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Y_(an))和人工草地的生产力(Y_(as))分别为11.26t/(ha.a)和25.15t/(ha.a)。相应于Y_p、Y_(pt)、Y_(ptw)、Y_(an)和Y_(as)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率分别为4.92%、2.86%、2.61%、0.71%和1.58%。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农田林网杨树的生物量、生产力和产量结构,建立了毛白杨和大官杨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林木生物量为26.09t/ha,净生物生产力为2.609t/ha·a,净增产值为109.38元/ha·a。林木在林带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产量结构变化很大。依据W=aD~b拟合的两种杨树的相对生长方程相关程度好,精度高,可以用来估测当前以杨树为主的农田林网林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农田林网杨树的生物量、生物力和产量结构,建立了毛白杨和大官杨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林木生物量为26.09t/ha,净生物生产力为2.609t/ha.a,净增产值为109.38元/ha.a。林木在林带所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产量结构变化很厌,依据W=aD^b拟合的两种杨树的相对生长方程相关程度好,精度高,可以用来估测当前以杨树为主的农田林网林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广泛存在的流动沙丘是土地退化的极点,在该沙丘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沙丘固定十分困难。生物沙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固沙措施,但目前对于不同沙障材料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研究不同沙障材料固沙对植被恢复的作用,并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的沙障组合类型,于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中部设置了白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枣(Elaeaanus angustifolia)、五角枫(Acer ginnala)、山竹子(Garcinia mangostana)和白榆(Ulmus pumila)的带状生物沙障。沙障设置3年后研究不同沙障材料的植物成活率、高度,沙障内和沙障间的群落植被组成、盖度和土壤湿度。结果表明,生物沙障的植物成活率均较高,白柠条、白榆和山竹子沙障的植物成活率(70%)和高度(50 cm)均显著高于沙枣和五角枫沙障。沙障内植被组成和盖度以沙枣和五角枫表现较好,沙障间的植被组成和盖度以白柠条-白榆和五角枫-白榆组合表现较好。生物沙障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在深度10~20cm和20~30 cm表现为沙枣、白榆和五角枫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显著高于白柠条和山竹子的土壤湿度,其他深度生物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物沙障对植物群落的恢复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认为五角枫-白榆是该地区流动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较理想的沙障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8.
去年冬,我县龙湾镇农技站用连片面积1.33ha的试验田,进行了紫云英的高产栽培试验。今年春,经县农业局验收,鲜草产量平均达77349 kg ha~(-1),其中有0.4 ha的鲜草产量最高,达34997kg(折为87493kg ha~(-1))。紫云英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沙冬青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灌木树种,生境严酷,抗逆性极强,是一种优良的种质资源,现已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本文综述了沙冬青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生理特征、珍稀濒危的原因及扩大快繁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从形态解剖特点、超微组织生理代谢调控角度,从抗旱、抗寒、抗盐碱3个方面分析了沙冬青能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及其适应残酷生境的机理,阐述了沙冬青的多种价值及开发应用前景、参43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号)生育后期(拔节孕穗期至成熟期)透冠水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养分再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自然降水穿过水稻冠层之后其化学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氮、磷、钾、钙、镁和硅等元素的浓度都有所增加。乳熟期出现氮、钾、钙、镁和硅浓度的“峰值”。计算养分通过透冠水的再循环量氮达15.91kg/ha,磷、钾、钙、镁和硅分别为1.11、3.78、1.13、1.70和8.52kg/ha。养分(特别是氮素)通过透冠水返回土壤很可能是稻田生态系统养分再循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不同母质赤红壤磷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东省4种不同母质赤红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母质赤红壤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ilch方程和Temkin方程)的拟合结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土训吸附磷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玄武岩>页岩>花岗岩>砂页岩。赤红壤对磷的解吸顺序为:玄武岩<页岩<花岗岩<砂页岩,说明粘粒较少的母质土壤对磷的吸附力也小,因此,更容量解吸。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改善土训的供磷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质背景下黄荆的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岩溶生态环境下典型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采用英国产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比较了桂林毛村不同地质背景(石灰岩、白云岩和砂页岩)下黄荆 (Vitex negundo Linn.) 的蒸腾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并通过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影响黄荆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砂页岩区黄荆的日平均蒸腾速率明显高于石灰岩区和白云岩区,但日平均光合速率却明显低于石灰岩区,与白云岩区差别不显著.关于水分利用效率(WUE),则是石灰岩区远高于砂页岩区,白云岩区则略高于砂页岩区,说明生长在岩溶区(石灰岩区和白云岩区)的典型植物黄荆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适应岩溶干旱的水分生态特征.②影响黄荆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是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和CO2浓度,但影响程度因地质背景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沙颍河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于2018年7月采集了沙颍河流域40个样点的水样和表层底泥的样品,测定9种重金属(Cu、Zn、As、Hg、Cd、Cr、Pb、Mn和Ni)的含量.结果表明,沙颍河流域水体中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9.09、2.87、0.24、0.14、0.38、0.96、56.82、0.95μg·L~(-1),其中Hg和Mn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超标率分别为17.5%和5.0%.表层底泥中9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38、86.62、10.72、0.14、0.34、55.26、24.01、536.99、30.79μg·g~(-1),均超过了河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Hg和Cd的超标率高达90%和9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沙颍河地表水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HgMnAsNiCdZn=Pb=CrCu,地表水有18%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是Hg,其次是M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沙颍河表层底泥各金属污染程度为HgCdNiAsCuPbCrZnMn,其中Hg和Cd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总体而言,表层底泥的污染较地表水污染更为严重.聚类分析方法把沙颍河流域水体污染源大致分为3类.地表水中,Hg和Mn相关的污染源主要为金属矿山冶炼、塑料电池、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废水排放,底泥中与Cd相关的污染源主要为冶炼、加工排放的废水.与Hg相关的污染源主要为金属矿山冶炼、电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机械制造、造纸等行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中土壤氮库为中心,研究了土壤氮库的能量、流量以及消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表层(0—20cm)土壤氮库储氮量为1.5×10~8t,主要吸肥层(0—1m)为5.0×10~8t。高产农田土壤氮库储量为2—3t/ha,中产农田土壤为1.5—2.0t/ha,低产农田土壤仅1.0—1.5t/ha。黄土高原土壤氮库的流入量为235×10~4t,其中化学氮肥流入量占总流入量57.0%,有机肥占36.6%;流出量为250×10~4t,其中由作物收获流出氮量占69.6%,水土流失占12.8%,土壤氮库呈现负平衡,其中氮储量有缓慢下降趋势。为此,要大力增加化学氮肥与有机肥投入量。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机氮流入量,还应大力降低非生产性氮流出量,使土壤氮库保持动态平衡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珠江三角洲同沙水库19个表层水样中PFOA和PFOS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两种化合物在同沙水库中的污染现状.同沙水库表层水体中PFOA和PFOS浓度范围分别为2.15—26.70 ng·L~(-1)和nd—44.85 ng·L~(-1),其中库区中两种化合物的平均浓度要略高于入库支流.入库支流中PFOA和PFOS相对百分含量与库区相比,波动幅度较大,说明入库支流受到工业活动影响更明显.水库中一些点位PFOA和PFOS含量较为突出,其原因可能与周围的各种工业活动以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体相比,同沙水库中PFOA和PFOS含量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国际上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4年生中秋酥脆枣在紫色土和第四纪红壤上进行了系统观测,两种土壤条件下均表现出品种固有的优良品质,生长和丰产性能在第四纪红壤上优于紫色页岩土壤,果品品质相差不大,但紫色页岩土壤上表现稍好.图2,表2,参5.  相似文献   

17.
采集并分析全场不同母质形成的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142个.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土壤全B、Mo、Zn和Mn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全量Cu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有效B、Mo、Zn和Mn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临界值,有效Cu的平均值稍高于临界值;但66.7%的土样有效Cu含量低于临界值.硼、钼、锌和锰严重缺乏,铜多数缺乏.全场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各类土壤微量元素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不尽相同,尤其是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土壤微量元素的全量与母质的关系来看,以玄武岩、紫色砂页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全量较高,砂砾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全量中等,砂页岩和冲积物母质形成的土壤全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耐氨固氮菌是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采用遗传工程方法选育出来的一种新型固氮菌,它比普通的自生固氮菌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我们对耐氨固氮菌在水稻、甘蔗、香蕉上的应用进行了三年六造(1989年2月至1991年11月)多点试验和示范论证,取得了大量数据,现总结如下。 1.水稻接种固氮菌的效果 水稻接种主要采用芽接法,三年来水稻共接种的大田面积1213.3ha,其中中区表证试验点34个,小区试验点6个。结果表明,水稻接种后生势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土壤镉含量对香芋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香芋(Colocasia esculenta)镉(Cd)超标的关键原因,在湖南临武香芋主产区分别选择紫色页岩和第四纪红壤发育的Cd污染水稻土,研究土壤Cd含量、Cd活性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香芋Cd吸收的影响,以期为香芋的安全种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所有香芋Cd质量分数皆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1 mg·kg^-1),且各试验点内田块间土壤Cd含量、pH差异显著,而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变异较小;紫色页岩发育的中碱性水稻土壤Cd活性、Cd在土壤-香芋系统中的转移系数(TFstem/taro、TFtaro/soil)皆低于第四纪红壤发育的酸性水稻土;紫色页岩发育的中碱性水稻土中,香芋Cd含量主要受土壤全Cd、TFtaro/soil的正调控;而第四纪红壤发育的酸性水稻土壤中,香芋Cd含量既受土壤全Cd、DTPA-Cd、TFtaro/soil的正调控,还受土壤pH的负调控。为实现香芋的安全生产,紫色页岩发育的中碱性水稻土中,应优先选择Cd吸收能力较低的香芋品种,或选择土壤全Cd低于0.65 mg·kg^-1的土壤进行种植;而在第四纪红壤发育的酸性水稻土壤中,则可优先选择Cd吸收能力较低的香芋品种,或选择土壤全Cd含量低于0.41 mg·kg^-1的土壤,或调理土壤pH至6.26以上,以及钝化土壤DTPA-Cd至0.19 mg·kg^-1以下的技术措施,抑制土壤Cd向香芋的迁移转运。  相似文献   

20.
白盆珠水库库区坡面径流侵蚀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白盆珠水库库区开展水土流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库区典型的侵蚀地貌类型与植被类型进行降雨-径流-产沙规律的初步研究.通过6个径流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植被条件下产流、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缺乏地表草本植被的纯飞播造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有限;库区降雨径流产沙是白盆珠水库淤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