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缺氧反硝化+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聚合及染整工艺处理实际生产混合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污泥回流比为50%;污泥负荷:0.15kgBOD/kgMLSS·d;混合液回流比:200%~300%的工艺运行条件下,出水CODCr≤60mgL,CODCr去除率达到97.7%以上,出水TN≤14mg/L,TN去除率达到94.4%以上;出水NH_3-N≤3.82mg/L,NH_3-N去除率达到90.5%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该工艺出水效果良好,工艺简单可靠,运行稳定,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包头市某污水厂A~2/O工艺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多级MBBR与A~2/O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污泥减量化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多级MB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出水COD、总氮和氨氮平均值分别为23.1、10.2、2.07 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7%、85.2%、96.7%;各项指标均优于A~2/O工艺,特别是TN能够稳定达标,解决了低碳氮比污水TN难以达标的问题。但是多级MBBR工艺除磷效果不佳,需要额外投加药剂化学除磷。多级MBBR工艺同时表明:反应器的污泥产率为0.12,约为A~2/O工艺的1/4~1/5,污泥减量效果显著。同时多级MBBR工艺为A~2/O工艺提标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某县污水厂规模1.8万m3/d,采用CASS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处理,通过对污水曝气时间、污泥回流比、DO浓度、MLSS等条件进行控制,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要求,工艺对该污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其他CASS工艺运行情况相比,该厂CASS工艺设定曝气时间长,能耗高,宜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调节设备运行台数及曝气时间,实现能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中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水的处理效能,削减流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该研究利用厂内已建的MBR中试系统,优化硝化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污泥浓度及溶解氧等4个运行参数,并将其应用于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优化调控。结果表明:硝化回流比200%、污泥回流比150%、MLSS 4 000~5 000 mg/L、DO 1~2 mg/L为中试最优运行参数,依据该成果指导规模2.5万m3/d的混合水质净化厂进行参数优化,调试后出水水质稳定,在硝化回流比200%~300%、污泥回流比200%~300%、MLSS 6 000~7 000 mg/L、DO 2 mg/L条件下,COD、NH3-N、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4.2%、26.7%、39.8%,COD、NH3-N及TN均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P需后续强化处理达标。研究成果可推广至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中类似水质净化厂,指导同类水质的MBR工艺运行参数调控。  相似文献   

5.
针对市政污水处理成本高、出水总氮含量不达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沸石循环的倒置A/O生物脱氮工艺用于处理市政污水,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溶解氧(DO)、内回流比(r)和污泥回流比(R)对该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且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进行了模拟市政污水连续稳定运行试验以及实际市政污水处理效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去除COD的能力较强且稳定;DO和r对该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显著;当DO为1.0mg/L、r为100%、R为100%时,该工艺可实现优化稳定运行,其出水水质优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限值的要求,可使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5%以上,NH3-N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9%,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碳纤维填料型A2O工艺在不同内回流比和溶解氧(DO)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生活污水中常规指标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 h,其中厌氧4.5 h,缺氧4.5 h及好氧9 h的条件下,在不同内回流比的对比实验中,内回流比为200%时去除效果最好,不同DO浓度对比实验中,DO浓度为2.5 mg/L时去除效果最好。从节能角度考虑,DO浓度为2 mg/L时,A2O工艺出水有小幅度升高,但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实验表明碳纤维填料型A2O工艺内回流比为200%,DO浓度为2 mg/L时既满足出水水质要求,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回流比对投料A~2/O工艺脱氮除磷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了投料A2/O脱氮除磷工艺在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中试,考察了不同混合液回流比及污泥回流比对投料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液回流比对COD、TP和NH3-N影响较小,对T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系统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处理效果最佳;污泥回流比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较大,随污泥回流比的增大,各指标的去去除率随之增大,结合处理效果和能耗情况,污泥回流比为75%时系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马俊  张永祥  付冰 《环境科技》2005,18(Z1):24-26
通过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HRT、DO、混合液和污泥回流比、温度等条件下,A2/O工艺的脱氮效果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城市生活污水而言,当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6 h、DO为4 mg/L、混合液回流比为300%、污泥回流比为100%时,A2/O工艺能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和有机物去除效果.同时,也对如何控制运行中发生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通过投加次氯酸钠和补充新鲜污泥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了一次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9.
在处理低C/N比城市生活污水时,通过控制溶解氧实现A/O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结果表明:当DO为(2.0±0.5)mg/L时,亚硝化积累可达67.45%,出水TN浓度为18.97 mg/L。结合污泥厌氧水解工艺,将污泥在33℃,不调节pH,厌氧水解18 h后的产物上清液与原污水以1∶10混合作为进水,出水TN浓度为14.68 mg/L,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水解-好氧工艺处理稠油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此介绍了国内某油田采用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稠油污水,并实现了3000 m3/d稠油(油密度ρ=0.86~0.97 g/L)污水达标外排的工程实例。装置运行一年来的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生量少,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GB8978-96),大部分水质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孙鹏展  吴俊奇  康利民 《环境工程》2020,38(5):54-59,195
以实际生活污水(C/N(碳氮比)约为3)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进水方式和回流点位置对多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水和间歇进水条件下,系统对COD去除率分别为87.61%和78.94%,但出水COD平均浓度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当混合液从第6格回流到第1格时,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88.78%和83.10%,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TN处理效果与回流点位置相关。系统污泥量较少,无剩余污泥排放,TP去除效果稍差,采用化学除磷,TP去除效果与回流点位置无关。通过对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膜干质量的分析,表明增加回流改变了系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实际污水为对象,采用中试装置研究AAO工艺中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回流比,发现:AAO系统在HRT为4~8 h、污泥回流比为0.5~1.0、混合液回流比为1~2、ρ(MLVSS)=800~1 300 mg/L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受降雨冲击影响较大,但对COD去除稳定。TN去除率随进水浓度及COD/TN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混合液回流比不能有效提高TN去除率;TP去除率受进水COD及回流液中NO_3~--N浓度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高氮磷污水要实现氮磷同时达标,需要适当投加碳源以及混凝剂。  相似文献   

13.
强化内源反硝化脱氮及污泥减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内源反硝化脱氮效率,在系统内部实现污泥减量,设计了水解酸化/缺氧/好氧(H/A/O)生物脱氮及污泥减量化工艺.试验采用连续流处理装置,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20~410 mg/L)、NH4 -N(36~58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1h、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无外加碳源和碱度条件下,COD、NH4 -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90%、95%和75%.在缺氧段碳源充足的条件下,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升高;当碳源不足时,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加,系统TN平均去除率降低.污水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反硝化速率大大升高.水解酸化段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达到56.2%,污水、污泥经过水解酸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脱氮效率.以水解酸化作为传统的城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既可有效地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系统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增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又可实现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存在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脱氮除磷效果较差等问题,研究开发一套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AGS-MBR新工艺。以20%的实际生活污水和80%的人工配水混合为原水,基于逐步增加有机负荷和缩短沉淀时间的启动方式,连续运行AGS-MBR工艺100 d,考察AGS的污泥特性变化,并监测进、出水中COD、NH_4~+-N、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40 d时,SBR内培养出粒径达到2 mm的好氧颗粒污泥,比耗氧速率为46. 5 mg/(g·h),微生物代谢活性较高。工艺稳定运行期间,出水ρ(COD)、ρ(NH_4~+-N)、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22,0. 07,9. 5,0. 43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采用IFAS工艺对某石化污水处理厂原有的A/O工艺进行强化处理,达到提标改造目的的同时研究不同运行条件对COD、氨氮和总氮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FAS-A/O反应器A池最佳载体投配比为10%,O池为15%;最适好氧池DO、回流比和HRT分别为1~2.5 mg/L、150%~200%和12 h~18 h.在反应器连续运行30天及HRT减少17%的情况下,与同步运行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相比较,出水COD基本相同,氨氮有一定降低,TN显著降低,满足了《辽宁省综合污水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中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沉淀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污泥回流比对SS,TP和COD的去除效果及污泥的沉降特性,同时对最优工况进行了运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回流比对污染物的去除和污泥沉降性有影响作用,当回流比为50%时,出水SS,TP,COD质量浓度分别为10,0.48,49 mg/L,出水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且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高密度沉淀池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3μm以上粒径的悬浮物,完全去除12 μm以上粒径的颗粒.实验表明高密度沉淀池对污水中SS,TP,COD有的处理效果,最优工况的实验参数能为市政污水处理厂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医院废水处理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某医院新建污水处理站采用生化法-流化床工艺,重点强化了对污水、污泥、废气、噪声的处理,平均进水ρ(CODcr)=400 mg/L,平均出水ρ(CODcr)=50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87.5%.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处理效果稳定,其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1)二级标准.其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大型纺织染整企业综合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方  杨波  田晴  陈季华 《环境工程》2008,26(5):77-79
针对纺织染整企业各股废水的特点,提出混凝沉淀+生化处理的工艺路线,并考虑在工艺系统中实现污泥减量。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一级排放标准,实现部分污水回用,而且系统污泥减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低碳源条件下改良双污泥系统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低碳源废水条件下,通过对改良后的双污泥处理工艺与传统厌氧-好氧-缺氧工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城市生活污水碳源不足的方法.实验组反应器为改良型双污泥系统,即在原双污泥系统缺氧段增加两个阶段的微曝气(曝气量0.5 L·min~(-1)),对照组反应器为多级厌氧-好氧-缺氧SBR.结果表明,进水COD、氨氮、SOP浓度分别为200、35、10 mg·L-1时,实验组比对照组脱氮除磷效果好(去除率分别为:TN 94.8%与60.9%;TP 96.5%与75%),出水SOP浓度0.35 mg·L-1,NH+4-N浓度0.50 mg·L-1,TN浓度1.82 mg·L-1,完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单位碳源(以COD计)可实现的最大的氮、磷的去除量分别为0.17 g·g-1和0.048 g·g-1,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当前城市废水碳源浓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两级生物选择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市政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兼顾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的矛盾,结合生活污水低碳氮比的特点,通过在传统的A/O工艺的基础上增设了1个厌氧选择器以提供生物释磷最适宜环境,1个缺氧选择器以避免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释磷影响以及防止污泥膨胀,开发了一种新型的2级生物选择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研究表明,应用2级生物选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当进水COD/TN=4.4, COD/TP=33的情况下,稳定期的COD、氨氮、总磷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到88%、90%和97%,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反硝化除磷量占总除磷量的35%,并且缺氧段硝酸盐量和缺氧吸磷量成明显的线性关系,平均每消耗1mgNO3--N约吸收1.8mgTP,此线性关系可作为本工艺反硝化除磷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