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中日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项目”在贵州化肥厂建立的示范工程,使用两台脱氮除磷设备——BR型间歇曝气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及BS型序批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对厂内生活区部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对该厂人均用水量大,排水水质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低的水质条件下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稳定性、沉降性(SV30值的变化规律)及SV30值对设备运行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康媞  林铁 《环保科技》2003,9(3):13-15
报道了“中日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项目”在贵州化肥厂建立的示范工程——使用两台脱氮除磷设备 ( BR型间歇曝气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及 BS型序批式脱氮除磷净化槽 )对厂内生活区部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对该厂人均用水量大 ,水中有机物浓度、碳氮比均低的条件下 ,反应器内溶解氧控制对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溶解氧对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媞  林铁 《贵州环保科技》2003,9(3):13-15,17
报道了“中日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项目”在贵州化肥厂建立的示范工程——使用两台脱氮除磷设备(BR型间歇曝气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及BS型序批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对厂内生活区部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对该厂人均用水量大,水中有机物浓度、碳氮比均低的条件下,反应器内溶解氧控制对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梁祝 《环保科技》2003,9(3):18-21
日本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装置—— BS2型净化槽的原工艺运行方式中存在不利于除磷的问题 ,为了在低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 ( C/N)的进水水质条件下 ,能改善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 ,对原工艺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进 ,探讨了该系统的最佳控制方式和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梁祝 《贵州环保科技》2003,9(3):18-21,24
日本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装置——BS2型净化槽的原工艺运行方式中存在不利于除磷的问题,为了在低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C/N)的进水水质条件下,能改善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对原工艺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进,探讨了该系统的最佳控制方式和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两级序批式MBR与单级好氧MBR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MBR在应用中存在的脱氮除磷效率低、膜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并与单级好氧MBR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序批式MBR不但具有SBR脱氮除磷的优势,而且解决了单泥工艺存在的脱氮除磷矛盾问题,在稳定运行阶段,膜出水NH;-N、TN、TP平均值分别为2.83 ms/L、12.20 mg/L、0...  相似文献   

7.
安长生 《环境工程》2010,28(5):24-27
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是将SBR与MBR结合,具有出水水质好,浊度低,生物浓度高,脱氮除磷效果好,减缓膜污染等优点。对膜序批式生物反应器的构造,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污水中氮磷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危害,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围绕生物脱氮除磷的化学原理,针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对pH值要求、污泥龄控制、碳源投加及脱氮新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序批式运行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逐渐降低进水COD TN值,提高总氮负荷,比较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和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性能与膜污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 TN降至3 8~8 3,总氮负荷提高至0 22kg·m-3·d-1时,传统膜生物反应器无法脱氮,而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通过改变周期、提高交换比等方式,T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保持在67 6%和93 1%.序批式的运行方式还可以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
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的设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和影响因素,在对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氮、磷去除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解析了一些典型工艺除氮除磷不足之处。根据重庆城市污水水质实际情况和地形的特点,设想一种新的生物脱 氮除磷工艺,从而弥补传统工艺的不足。可望提高系统的脱氮和除磷效率,达到更好的脱氮除磷的目的,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六箱一体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周期设置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智能型六箱一体化活性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的运行方式及原理,并研究了周期设置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中试研究表明,在泥龄13d和水力停留时间13h的条件下.当周期时间为16h时.工艺取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开发出双相序批式脱氮除磷处理工艺A2ON。着重研究生活污水COD/TN比值变化的对除磷脱氮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可以降低好氧需求,较大程度地减少除磷和反硝化对碳源的竞争,同时保证了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可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典型的UCT脱氮除磷工艺与复合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HSMBR组合来处理生活污水,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UCT工艺弥补了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的欠缺,而膜生物反应器则可以大大改善水质,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城市杂用水标准》(GB/T18920-2002)。  相似文献   

14.
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玉玲  李睿华 《环境科学》2011,32(7):2041-2046
为了考察硫磺/石灰石系统对于低C/N的城市污水进行同步脱氮除磷的性能,设计了体积比为1∶1的硫磺/石灰石柱式反应器,以人工配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生物滤池运行方式,研究了HRT、初始磷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其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NO 3^--N为30 mg/L左右,PO4^3--P为15 mg/L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富营养化水体爆发水华和赤潮的水质恶化事件频频发生,众所周知,污水中的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为了避免造成对水体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并考虑到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国家把污水排放氮、磷一级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内现有的脱氮除磷工艺很少能使出水中的氮和磷同时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为了出水水质能达标,通常引入深度处理工序,使工艺复杂化并增加了成本,此外,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本身还存在着基建费用大、能耗高、剩余污泥排放量大等缺陷.对此,需要深入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段进行分析研究,并时其进行全程的优化.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优化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碳源、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抑制物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实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以厌氧/好氧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常低温同时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AGS)工艺的实时控制,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磷负荷变化对系统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及DO、pH值和ORP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同时脱氮除磷AGS中聚磷菌(PAO)的组成.结果表明,DO、pH值和ORP的特征点对应反硝化结束、厌氧放磷结束、吸磷结束以及硝化结束等阶段,可以作为AGS同时脱氮除磷的实时控制参数.同时脱氮除磷AGS中,以氧作为电子受体的PAO能够去除总磷酸盐的14.19%;以氧和NO3--N作为电子受体的PAO能够去除总磷酸盐的74.32%;以氧、NO3--N和NO2--N作为电子受体的PAO能够去除总磷酸盐的11.47%.在好氧条件下AGS可以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吸磷和反硝化吸磷.  相似文献   

18.
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分析及优化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士建  彭永臻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465-2470
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可最大程度利用污水碳源,对低C/N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具有深度脱氮除磷特性.详述了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和工艺特性,重点分析了段数、流量分配比、各段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分配比、溶解氧、污泥回流比、原水水质等对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实例,概述了工艺的过程控制的研究情况和应用前景.开展针对中国污水水质的工艺设计试验研究和相应的工艺过程控制研究是加快分段进水工艺应用于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两大技术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45-153
该文以厌氧/缺氧/好氧方式(An/A/O)运行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采用NO_3~-驯化缺氧反硝化聚磷菌,利用pH值调控An/A/O-SBR内各菌群间的竞争优势,通过考察脱氮除磷过程的化学计量学参数变化,确定了不同pH下SBR内聚磷菌-聚糖菌(PAOs-GAOs)间竞争关系及N_2O释放特性。结果表明,An/A/O-SBR内存在PAOs和GAOs对碳源的竞争,高pH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增殖、提升SBR内同步脱氮除磷效率并降低N_2O产率。pH由6.5增至8.0,PAOs转化外碳源比例由24.1%增至55.6%。pH=8.0,SBR内脱氮和除磷效率均达90%以上,平均N_2O产率为2.8%。不同pH值下,An/A/O-SBR内厌氧阶段ΔGly/ΔPHA、ΔGly/CODin、PRA/CODin以及缺氧阶段PUA/NaRA、ΔGly/ΔPHA均表现出PAOs-GAOs共存特性,微碱性条件促进SBR内微生物趋向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生化反应动力学。pH=6.5,N_2O产率达11.2%。低pH值耦合高NO_2~-形成高浓度游离亚硝酸,对反硝化聚磷菌的毒性及对亚硝态氮还原酶、氧化亚氮还原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是导致低pH值下SBR脱氮除磷性能降低和N_2O产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以N_2O作为终产物的GAOs反硝化比例增加,加剧了低pH条件下N_2O释放。  相似文献   

20.
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出发,将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分为基于不同营养类型微生物独立生长、基于新机理、基于处理设备高度简化三类,并对前两类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今后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