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采用两种包埋载体--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对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了这两种包埋剂包埋固定化技术对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性能及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其最佳固定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铊废水的能力和失重率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最佳比例,并通过研究溶胀度和处理能力来评估该材料的性能。研究发现固定化SRB的最佳包埋比例为:聚乙烯醇为6%,二氧化硅为3%,海藻酸钠为0.5%,活性炭为2%,菌液含量为35%,饱和硼酸中氯化钙为2%。固定化SRB对KCl和Fe Cl3溶液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未包埋细菌空白小球相比,固定化SRB对含铊废水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最大处理量能达到207.35 mg/g。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固定化SRB表面和内部布满密集的微孔,对含铊废水处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SRB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选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等为包埋剂,采用包埋法对SRB细菌进行固定化,并且以固定化小球对铬的去除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从失重率、传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小球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处理含低浓度铬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SRB小球的最佳包埋条件为:聚乙烯醇8%,二氧化硅2%,海藻酸钠0.2%,活性炭3%,菌液含量30%,饱和硼酸中氯化钙2%,交联时间24 h。固定化小球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为:p H为6,温度为30℃,初始铬离子浓度为1 mg/L,在250 min内小球表面的活性位点趋于饱和,此时Cr去除率为92%。  相似文献   

4.
以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菌株qy37固定化后的脱氮效果为考察标准,分别研究了不同的吸附、包埋固定化载体和方式对固定化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碳纳米管、多孔陶粒、活性炭、石墨四种材料为吸附固定化载体时,纳碳纳米材料的吸附固定化脱氮效果最好,脱氮率可达94%;以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制成的SA、PVA、PVA-SA、PVA-SA-活性炭和PVA-SA-纳米材料小球为包埋固定化载体时,PVA和SA混合作为包埋剂固定效果要好于单独作为包埋剂,包埋剂PVA和添加剂SA最佳包埋比是10:1;吸附材料作为强化剂一起包埋的复合式包埋有助于提高固定化小球的稳定性和固定化效果,脱氮率提高5%。其中纳米材料作为强化剂的包埋固定化脱氮效果要优于活性炭,脱氮率可达到85%。强化剂活性炭、纳米材料最佳包埋比是5:4。吸附固定化整体脱氮效率优于包埋固定化。  相似文献   

5.
改良PVA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实验发现聚乙烯醇(PVA)中少量添加海藻酸钠包埋微生物效果较好,重点研究了PVA与海藻酸钠混合载体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系统降解有机物运行过程中凝胶体凝胶溶出特性、包埋工艺对微生物活性的损伤和恢复情况,以及凝胶的物理特性和抗持久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在反应器中运行时,其物理特性、微生物活性、降解能力及载体本身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对这些特性的探讨不但能为研究固定化后微生物微观特性打下基础,同时能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郎兴华  王瑾  郭平  高红杰  王梅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107-109,117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对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以吸附铅、镉能力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从机械强度、传质性、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化的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并按照最佳配方进行了验证实验,对铅的吸附量达到0.9820mg/g,对镉的吸附量达到0.4670mg/g,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对重金属铅的处理效果,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硼酸为交联剂、二氧化硅等为添加剂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小球对重金属铅的处理量及SRB小球的溶胀度为主要参考指标,通过正交实验选出包埋SRB小球的最佳配比量。实验结果显示SRB小球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聚乙烯醇占所加原料的质量分数为9%、二氧化硅为3%、海藻酸钠为0.2%、活性炭为1%、SRB菌液为35%、交联剂为含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交联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制造的固定化SRB小球对含铅废水的处理能力较好,铅离子处理量为745.11 mg/g,固定化小球的溶胀度为33.64%。通过扫描电镜显示固定化SRB小球表面十分粗糙,内部无规则分布着很多凹凸不平的沟壑。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细菌吸附铜、锌和镍最佳包埋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将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后,以吸附铜、锌和镍的能力为考察指标,从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按照此最佳配方进行吸附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该固定化小球对铜、锌和镍的吸附量分别达到0.9025mg/g、0.8635mg/g和0.5317mg/g,且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部较好。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含氯酚废水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18-122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活性、降解氯酚性能、抗分解能力、传质性能、机械强度、制备成本、制备难易等方面,以期寻找最优质的包埋材料。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添加粉末活性炭作为包埋材料时,固定化颗粒的各种性能最好。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包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包埋条件为:粉末活性炭含量为1%,海藻酸钠含量为3%,包埋细菌生物量为0.5 g/10 g包埋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载体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以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A)和海藻酸钠为固定化载体,在包埋蛋白核小球藻的基础上, 研究了固定化小球的制备方法;将小球用于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过程中比较了 PVA和海藻酸钠的传质效果,并对各自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VA是比海藻酸钠更为合适的固定化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细菌胞壁多糖吸附铜、锌和镍最佳包埋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包埋刺,将细菌胞壁多糖进行包埋固定后,以吸附铜、锌和镍的能力为考察指标,从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固定化小球最佳配方。按照此最佳配方进行吸附能力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该固定化小球对铜、锌和镍的吸附量分别达到0.9571mg/g、0.7843mg/g和0.4548mg/g,且机械强度、传质性和耐酸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改进的PVA-硫酸盐法固定蛋白核小球藻除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报道采用改进后的PVA-硫酸盐固定化方法,包埋固定蛋白核小球藻.该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几种PVA固定化包埋过程的缺点.其操作过程简单,形成的凝胶小球不黏连,透光性好,对生物毒性小,机械强度高.经固定的蛋白核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对磷的去除率达95%,3个周期后,磷去除率仍可达到75%以上,凝胶小球强度没有明显降低.实验证明,光照是影响固定化蛋白核小球藻除磷的主要因素,光暗比12:12与24h全光照的两组对磷的最高去除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光暗比12:12的一组去除率有波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PVA与细胞壁紧密粘贴,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3.
Four materials,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Na-CMC), sodium alginate (SA), polyvinyl alcohol (PVA), and chitosan (CTS), were prepared as supports for entrapping fungus Aspergillus fumigatus. The adsorption of synthetic dyes.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KN-R, and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BP, by these immobilized gel beads and plain gel beads was evaluated.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ies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BP and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KN-R by CTS immobilized beads were 89.1% and 93.5% in 12 h,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by Na-CMC immobilized bead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mycelial pellets. But the dye culture mediums were almost completely decolorized in 48 h using the above-mentioned two immobilized beads (exceeding 95%).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by SA immobilized beads exceeded 92% in 48 h. PVA-SA immobilized beads showed the lowest adsorption efficiency, which was 79.8% for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BP and 92.5% for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KN-R in 48 h. Comparing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by plain gel beads, Na-CMC plain gel beads ranked next to CTS ones. SA and PVA-SA plain gel beads hardly had the ability of adsorbing dyes. Subsequently, the growth of mycelia in Na-CMC and SA immobilized beads were evaluated. The biomas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in 72 h.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BP and Reactive Brilliant Blue KN-R by Na-CMC immobilized beads was 78.0 and 86.7 mg/g, respectively. The SEM micrographs show that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Na-CMC immobilized bead is loose and finely porous, which facilitates diffusion of the dyes.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吸附、包埋固定化效果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活性炭、陶瓷生化环、陶瓷生化球、珊瑚砂、火山石和生化棉为吸附固定化载体,以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制成的SA、PVA、PVA-SA和PVA-SA-活性炭小球为包埋固定化载体,研究了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固定化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吸附固定化的大部分处理和包埋固定化的部分处理均能维持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吸附固定化脱氮效率优于包埋固定化,其中,活性炭吸附固定化脱氮效果最好,初期可以提高活性达30%以上.通过对活性炭吸附固定化的中长期连续运行监测发现,活性炭固定化第6次反应过程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是对照的3.5倍.因此,活性炭吸附固定化还具有稳定持续的中长期效应,不失为一条有效提高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固定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包埋厌氧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最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以聚乙醇为主要包埋材料的混合载体法固定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优化条件。混合载体由聚乙烯醇(PVA)、0.15%海藻酸钠,2%Fe粉,0.3%CaCO3,4%SiO2粉末组成,结果表明,PVA8%,初始污泥浓度15%时最适宜,凝固凝饱和硼PH对包埋效果有影响,用Na2CO3调节硼酸PH至6.7可使包埋颗粒强度及产CH4活性提高,混合载体法有效地解决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所面临的成球  相似文献   

16.
廉价包埋剂聚乙烯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以洗衣粉废水中的LAS为处理对象,研究了PVA-硼酸化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物理特性、废水处理特性及相关特性。其多孔结构、高机械稳定性、良好的贮藏性和活性可恢复性、污泥产量少及固定化增殖细胞的性质等说明PVA是有开发实用价值的廉价包埋剂。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克服聚乙烯醇(PVA)固定化微生物存在的缺点,本文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为固定化载体,采用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即PVA-硼酸法、PVA-硝酸盐法、PVA-磷酸盐法、PVA-硫酸盐法、PVA冻融法,制备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机械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PVA-硫酸盐法制得的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和生物活性,该法为固定化微生物的较好方法.对PVA-硫酸盐法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当PVA浓度为12%、Na2SO4浓度为0.5 mo1·L-1,在含有2% CaCl2的饱和硼酸中交联1h,Na2SO4溶液中交联4h,得到的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活性较高.通过对PVA-硫酸盐法制备的固定化颗粒的稳定性考察发现,颗粒的机械稳定性和生物活性随时间变化,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使用寿命在30 d以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