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黑碳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黑碳在东海内陆架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来源,并与长江口徐六径悬浮颗粒物中的黑碳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长江口徐六径悬浮颗粒物中黑碳的含量平均为1.68±0.51mg/g,且枯季浓度要高于洪季,这反映了燃烧活动的季节变化。黑碳在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岸区域沉积物中的黑碳含量接近,且与粒径成负相关,并低于徐六径悬浮颗粒物中黑碳的含量,说明来自长江输入的黑碳主要以烟炱为主,并且部分粒径极小的颗粒未完全沉积下来;在123°E以东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黑碳含量分布较广,并与平均粒径成正相关,说明该区域主要以石墨态黑碳为主。另外,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BC/TOC在0.11~0.55之间,因此在研究该区域碳循环过程中,不可忽视BC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及类型差别。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采集的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γ谱分析。结果表明,2 1 0 Pb的比活度介于16.0~76.6Bq·kg 1 之间,平均为3 6.9Bq·kg 1 ,低于大多数中低纬度区表层沉积物的2 1 0 Pb比活度,反映出研究海域低的大气2 1 0 Pb输入通量。2 2 6 Ra、1 37Cs、2 38U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11.4~2 0 .9、1.7~2 .9、3 2 .4~5 3 .4Bq·kg 1 和17.6、2 .2、44 .4Bq·kg 1 。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2 2 6 Ra/2 38U ) A .R .介于0 .3 5~0 .47之间,低的2 2 6 Ra/2 38U) A .R .表明U、Ra的地球化学行为存在差异。2 1 0 Pb、2 1 0 Pbex、1 37Cs、4 0 K比活度和灼烧失重率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而2 2 6 Ra和2 38U则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布特征,分别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Si和Ca的分布比较类似。对核素间相关关系的分析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1 37Cs和2 1 0 Pbex含量与灼烧失重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有机物质在2 1 0 Pb、1 37C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酸化之海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不仅导致气温上升,而且还使海洋"酸化",对生活在占地球表面近3/4的海洋里的生物也造成巨大影响。大气与海洋源源不断地进行着酸性气体的交换。因此,释放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就会被海水吸收并在数百年时间里由海面溶入,沉入海  相似文献   

4.
黄海和东海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分析了黄海和东海陆架浅海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油类、Cu、Zn、Pb、Cd、Hg、Cr、As、总氮、总磷的含量,通过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计算出了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各化学要素的背景值。以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确定了调查海区沉积物中各化学要素的贫化区、背景值区、超背景值区和异常富集区。  相似文献   

5.
SeawaterintrusionincoastalareasofYellowSeaandBohaiSeaShengXuebin;SunJianzhong;DaiZhaohua(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e...  相似文献   

6.
7.
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黄河和东海海区四个季度的调查资料,描述了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黄、东海溶解氧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随着水温的变化,不同季节这一差别有所不同。黄、东海溶解氧平均值分别为495.4和420.3μmol/L,测定范围分别为90.2-681.9和133-9-692.8μmol/L。以长江口以东H断面为例,描述了夏季溶解氧的断面分布特征,在20-30m水层出现一氧跃层,30m以下垂直分布比较均匀。文中还深入研究了东海陆架区黑潮水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最大、最深、最小、最咸——你知道这些海洋之最吗?来测试一下你的海洋知识吧。1、哪一个海洋珊瑚礁最多?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答案:太平洋。由于是最大的热带水域面积,太平洋的珊瑚礁数最最多。造礁珊瑚不能忍受18℃以下的水温。2、已知的海洋动物中哪一个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9.
郑殷恬 《世界环境》2011,(3):109-109
海洋守护者协会( 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正式成千1982年,是美国一家非营利的、注册免税的组织,专门保护鲸鱼、鲨鱼、海狮、海豹等海洋动物.协会主要在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1982年)和其他保护海洋物种与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开展运动.绿色和平的早期成虽保罗·沃森(Paul Watso)与该组织关于对鲸鱼遭杀害的“见证”态度起了一次争执以后,于1977年建立了海洋守护者协会,与绿色和平(坚持避免破坏或物理妨碍海上捕鲸船只的方针)截然不同的是,海洋守护者参与包括毁坏和用其他方式物理妨碍捕鲸船作业在内的“直接行动”.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盐碱滩涂地面积广阔,淡水资源紧缺现状制约着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和农业利用。新型海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望打开这种尴尬局面。实验结果表明:海冰水灌溉下台田土壤耕作层平均盐分含量为2.45 g/kg,可以保障土壤耕层安全;3 g/L海冰水灌溉与无灌溉处理相比,油葵增产31.3%、甜高粱总糖量增产21.2%、紫花苜蓿增产27.0%。可见以海冰水为水源的"台田-浅池"综合利用模式对环渤海地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大面调查,典型断面剖析及关键站位连续观测结果,研究了黄海和东海海域溶解铋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探讨其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溶解铋含量在0~0.029μg·L-1之间,平均值为0.008μg·L-1;底层海水浓度稍高,介于0.001~0.189μg·L-1之间,平均值为0.016μg·L-1.水平方向上,溶解铋低值分布与盐度所示长江冲淡水双支扩散特征吻合,表明其可示踪长江冲淡水路径;高值出现在黄海暖流和苏北沿岸流途经之处及长江冲淡水与沿浙闽沿岸水交汇之处,表明其分布受控于海流系统循环.垂直方向上,水体对流和涡动混合使近岸海水均匀混合,陆架区强潮混合锋面将近岸垂向混合区和离岸层化海水区分隔,阻挡了溶解铋向外输运,使锋区内溶解铋含量明显高于外海.周日内,溶解铋变化主要与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等海域特定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与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波动尚未呈现明显关系.溶解铋与悬浮颗粒物显著正相关,表明其易从固相释放至水体,并确定由颗粒态转化为溶解态的最佳温度(22~27℃)、盐度(28~31)和pH(7.9~8.1).  相似文献   

12.
黄、东海污染物越界通量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东海污染物越界通量估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黄、东海污染物SPM、Cu、Pb、Zn、Cd、Hg的越界通量估算值分别为82 1742 75± 10 0 70 3 0 0 4kg/h、5 883 31± 5 35 5 47kg/h、5 6 3 2 5± 45 2 2 2kg/h、17895 93± 15 6 96 45kg/h、1113 45± 85 0 0 8kg/h、35 32± 37 93kg/h。  相似文献   

13.
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5月渤海航次和1999年8月北黄海航次所采集的柱状沉积物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P形态的六步连续提取分析,分析了各种形态P在表层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沉积物充空气和N2条件下培养前后各步形态P的测定,认识各步形态P培养前后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各步形态P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渤海到并黄海总P的含量逐步降低。碎屑磷灰石的含量在六步中含量最高,约占50%左右,其次是非活性有机磷,约占20%,其他几步含量较小;充N2培养沉积物样品中碎屑磷灰石的含量要比充空气的低,其他形态的P较充空气培养的略高或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14.
气溶胶的来源及变化分析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污染都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能实时提供大尺度气溶胶时空变化信息,这对于估算入海通量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MODIS资料,通过查算表拟合等方法对渤黄海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指数,进行了估算.整个空间分布结果基本合理,和台站测试结果也比较类似.研究表明遥感方法较好地展现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指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可为进一步分析气溶胶输移路径及建立人海通量估算模型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渤海沿海贝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渤海沿海20个采样区域,9个品种贝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残留量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 (1)2006年6月有14个区域的贝类体内检测出PCBs残留,检出率为70%,PCBs残留量分布范围为未检出~0.0151×10-6(湿重),评价指数最高为0.0755; 2007年6月有13个区域的贝类体内检测出PCBs残留,检出率为65%, PCBs残留量分布范围为未检出~0.0090×10-6 (湿重),评价指数最高为0.0450.(2)所有被检出体内含有PCBs的贝类体内残留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PCBs在黄渤海沿海本底值非常低,贝类安全性没有受到多PCB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海岛礁环境下304不锈钢腐蚀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304不锈钢材料在南海岛礁大气、飞溅、潮差和全浸区环境下暴露0.5 a的腐蚀行为与规律.方法 通过实海环境适应性试验,获取304不锈钢材料在南海岛礁环境下的腐蚀数据.通过腐蚀形貌观察,明确304不锈钢的主要腐蚀形式.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评价304不锈钢耐蚀性能,阐明其腐蚀机理.结果 304不锈钢在南海岛礁环境下以点蚀为主,4个区带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0.8、1.1、1.3、3.2μm/a,平均点蚀深度分别为13.57、15.26、18.62、2.43μm,最大点蚀深度分别为28.85、35.63、32.93、40.25μm.交流阻抗和Mott-Schottky曲线测试结果显示,四个区带试样的电荷传递阻抗分别为1.27×107、8.76×106、7.35×105和5.76×105?·cm2,载流子含量分别为6.56×1022、1.01×1023、2.80×1023和4.15×1023 cm?3.在全浸环境下,304不锈钢钝化膜破损最严重,耐蚀性下降最大.结论 在大气区和飞溅区,304不锈钢以点蚀为主,并在固定部位伴随有轻微缝隙腐蚀;在潮差区和全浸区,由于钙镁沉积物和海生物附着,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大量Cl?饱和、低溶解氧浓度的腐蚀微电池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局部腐蚀,且以全浸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海冰弯曲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根据多年环渤海海冰弯曲强度试验结果,分析了诸单因子对海冰弯曲强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各海区海冰弯曲强度设计值,海冰的弯曲强度随着应力速度的增加,经过延性,过渡和脆性三个阶段,在过渡区,海冰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随冰温的降低和冰中盐水体积减少,海冰的湾曲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8.
春季黄渤海溶解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黄渤海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渤海DOC的浓度范围为0.96~4.71 mg.L-1,平均浓度为2.27 mg.L-1.平面分布上,DOC整体呈现南北近岸浓度高、中部外海浓度低的特点.在渤海西部近岸、山东半岛东部及长江口东北部均存在高值,尤其是渤海西部近岸,DOC浓度最高达到4.71 mg.L-1,这主要是受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影响;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外海,DOC浓度普遍低于1.50 mg.L-1.  相似文献   

19.
黄海和东海生源要素的化学海洋学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东、黄海地区化学海洋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概述了东、黄海海区生源要素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河流输入和大气沉降对东,黄海生源要素的贡献,以及沉积物与上覆海水的营养盐交换。  相似文献   

20.
3  , NOx, PO4) caused eutrophication and consequent oxygen depletion in coastal bottom waters as well as in the depths of the open sea. In the anoxic sediments, hydrogen sulfide can be produced by protein-decomposing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The bottom fauna will be destroyed and only H2S tolerant microorganisms can survive. Originating from cellulose manufacturing and from paper mills, large amounts of poisonous chlorinated compounds contaminated the coastal waters of Sweden and Finland until the 1980s. Most of this material is still present in sediments of the central Baltic Sea and can be resuspended by near bottom current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situation in the Baltic Sea,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organized the Helsinki Convention, which came into force on 3.5.1980. The Helsinki Commission (HELCOM) founded in 1974 acts as coordinator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Baltic monitoring program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The activities of HELCOM have led to the reduction of dangerous pollutants which in turn has caused the regeneration of flora and fauna in some areas. Further improvements can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