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2019年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就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介绍,针对日益增长的灾害风险挑战,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一是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的理念。按照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福建省各地多方联动,创新宣传形式,围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共同推动全社会形成防灾减灾救灾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3.
王峰 《劳动保护》2023,(9):32-33
<正>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助力平安亚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在做好“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区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工作。“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一座城市抵御突发灾害的应对水平和化解能力,体现着这座城市的防灾减灾救灾的“韧性”。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围绕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救援力量单薄、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弱、应急预案不全等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薄弱环节,利用数字赋能,开发助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处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防灾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升。同时,仍存在着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普及率相对偏低,民众疗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如何构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如何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加快综合疗灾减灾救灾法治建设?本刊就"大应急体制"下的彷炎减灾救灾发展,对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洪凯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的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5月6—12日是防灾减灾周。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向民众传播防灾减灾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让安全、应急、防灾文化深入民心,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公共安全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广场上,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联合20家承办和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 建设标准化 在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对于自身的安全更加关注,这对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挑战,对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建设的现状,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徐振德认为,“国家建立了三个体系,也就是防灾减灾救灾,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防和减。因为从救灾方面来讲,施救难度比较大,不确定因素太多,综合能力要求高”。  相似文献   

7.
<正>在社区乡村,救助站、灾害风险地图、避难场所等逐步完善,应急救援力量在逐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目前,福建省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16个。其中,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村里社区、龙岩市新罗区中城街道宝泰社区以及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三个社区(乡村)的创建模式颇具特色。为此,记者专门走访这三个社区(乡村),了解他们如何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推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王剑芳  池威 《安全与健康》2023,(4):34-36+40
<正>近日,龙岩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往新罗区中城街道安全文化公园开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向市民详细宣讲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知识及应对灾害防范的有效措施,开展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最近,中国石化总公司在一次会议上部署了在全系统开展“减灾十年”活动,以实现在自然变异的极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保证安全生产。 进行这项活动,是根据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确定的。该决议把自1990年开始的20世纪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国际减灾十年”)。1989年4月,我国国务院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其宗旨是贯彻执行国家防灾救灾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积极开展减灾活动,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我国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水平,减轻自然…  相似文献   

10.
2019年3月15日,梧州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开启新的征程。组建以来,梧州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探索创新“1+2+3+4”模式,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灾害风险治理理念,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由以减少灾害损失为核心的灾害治理模式转向以减轻灾害风险为核心的综合灾害治理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责任能力双提升灾害风险早识别.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这期间,应急管理部将组织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和网络直播的防震减灾公开课、第五届"中国减灾杯"减灾救灾摄影大赛、防灾减灾综合演练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参与防灾减灾事业,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安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初心和使命,统筹发展与安全,认真把政治要求、质量要求、实效要求贯穿自身工作始终,把学史力行贯穿安全应急工作始终,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高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执行力,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为推动大亚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让2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 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灾应急能力。挥别20世纪,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法,创造一种要持续发展的新。“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赵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不如此,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涉及的灾害类型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在大数据背景下,技术的发展给应急管理现有模式和体系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本文以安阳市为例旨在分析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困境,并对现状问题提出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系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其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强调不能把减轻灾害风险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进一步行动起来,针对身边的  相似文献   

17.
近来由于参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子课题“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研究”,笔者认真研究了日本东京2002年的城市规划文本。东京是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的完备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管理体系是基于日本国家《灾害对策基本法》的。所以,笔者从立法入手,介绍一下日本东京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思路。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防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灾害对策基本法》既是与所有灾害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4月份专门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突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正>在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2019年5月10日,由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办、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第十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郑国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系统阐述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新要求,为我们做好  相似文献   

20.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为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载体、平台和抓手。广州市黄埔区应急管理局、广州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谷林直言道,“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对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当然有利!”十几年前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要求社区在组织管理、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宣教培训、基础设施、居民安全素质、多方参与等方面加强建设,促进了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