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生物质灰的沾污结渣特性及其趋势预测研究现状,使生物质能热转化利用过程更加安全,在综合分析生物质灰沾污结渣的危害及机制的基础上,从沾污结渣特性与沾污结渣预测两方面归纳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出影响结渣的主要因素——灰分组成、反应温度、气氛和添加剂等;并对沾污结渣趋势的预测方法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针对实际工程中锅炉受热面结渣和腐蚀问题,可以采用混烧、混入添加剂、水洗、酸洗、改变受热面材料、优化锅炉和烟道结构设计、优化反应条件等措施解决。在生物质灰沾污结渣趋势预测方面,目前并没有完整的统一标准,简单沿用煤灰的结渣指标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且现有的预测方法通常只考虑固态或熔融成分对结渣的影响,而忽略了碱金属、氯、硫等元素挥发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因此,以热转化过程中碱金属的气-固分配趋势为基础,结合不同温度下生物质灰的特点及成灰特性,建立适用于不同温度下生物质灰的沾污结渣预测模型,是下一步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能是一种分布广、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然而,这些生物质中碱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在燃烧利用过程中碱金属容易与其它成灰元素(如氯、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低熔点的物质而造成锅炉受热面结渣,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选用稻草秸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平衡软件Fact Sage中平衡模块EQUILIB对稻草秸秆燃烧过程进行热力学模拟。计算过程考虑了燃烧温度、炉内压力、过量空气系数、燃料中硫元素的含量和氯元素含量五个因素对碱金属氯化物迁移及锅炉结渣的影响,为工程应用中解决生物质锅炉结焦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藻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可以有效解决能源危机的第三代生物质能源。以微藻为原料,通过热化学转化的方法制取生物质油是微藻能源利用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微藻热化学转化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碱金属盐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并提出了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气化灰的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生物质气化发电的副产物--生物质气化灰的肥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生物质气化灰的试样,除黄瓜外,空心菜、油麦菜、樱桃萝卜、上海青试样的发芽时间都略早于单施化学肥料的试样; 后期长势也明显优于单施化学肥料的试样,叶片厚而有光泽; 前者在生长过程中没有虫害现象,后者有虫害现象.在生物质气化灰中添加氮、磷的试样比施单一肥料的试样长势好.研究表明,生物质气化灰具有替代钾肥的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首钢除尘灰特性分析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首钢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除尘灰进行理化特性的测定分析,研究了除尘灰直接回用烧结原料对烧结生产及机头电除尘器的影响,提出了除尘灰的科学分类和综合利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工业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层燃炉炉拱结焦,危害较大,造成蒸发量小,蒸汽压力低,炉拱易损等。本文分析了煤中灰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业锅炉结灰结渣的危害性和防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层燃炉炉洪结焦,危害较大,造成蒸发量小,蒸汽压力低,炉拱易损等,本文分析了煤中灰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和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8.
电站锅炉结渣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危害,影响受热面传热,严重时因通风不良可使燃烧恶化,有可能造成炉膛灭火、爆管、爆炸等。电站锅炉炉膛结渣与煤灰性质、锅炉设计及锅炉运行状况等因素有关。避免锅炉结渣应从燃料的灰熔点、烟温等方面控制。分析了锅炉结渣的原因及引起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结渣的控制措施和清渣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
首次综述了国内外对生物质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天然生物质吸油材料、改性生物质纤维和生物质多孔吸油材料,分析了这3类生物质吸油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生物质吸油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变级数理论的电站燃煤锅炉结渣特性的预测方法。首先介绍了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在找出影响电站燃煤锅炉结渣分级的主要因素之后,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并确定各因素指标体系,最后,求出各样本的突变级数,对电站燃煤锅炉结渣等级进行划分。通过工程实例可见,该方法对电站燃煤锅炉结渣分级的预测有效性较高,并且更体现出客观性较强、定量化程度较高,计算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物质与煤的燃烧特性及相应燃烧设备的比较,分析生物质燃料与煤混合燃烧技术在层燃动力锅炉改造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浸出特性试验,分别以去离子水和3种不同pH值的酸性缓冲溶液作浸取剂,研究5种重金属Cu、Zn、Pb、Cd、Ni与F在密相法、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钙基脱硫灰中的质量浓度分布情况及浸出规律.结果表明,烧结烟气钙基脱硫灰不具有腐蚀性,其重金属和F-的浸出量与浸出液pH值密切相关,易在酸性条件下浸出,脱硫灰自身的碱性对其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浸出质量浓度亦有较大的影响.烧结烟气钙基脱硫灰中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均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规定值,不属于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脱硫灰中Pb2+、Ni2+、Cd2+的浸出质量浓度稍高于西德的固体废弃物填埋标准,在脱硫灰处置时应关注其中Pb、Ni、Cd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氨氮含量非常高,是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寻求垃圾填埋场防渗与污染控制设计的理论依据,把握氨氮在地基中的迁移机理,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运移概化为渗滤液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性质成层土壤中入渗迁移.通过大型土柱室内试验,研究了设有黏土防渗层的饱和-非饱和成层土壤中氨氮入渗迁移规律.提出了氨氮在黏土防渗层及非饱和黏土层中的吸附特性及在迁移过程中发生的三氮转化反应规律.氨氮质量浓度随土柱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还原环境中,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比例很小,硝化细菌活动性不强.总结了影响氨氮迁移和转换的影响因素,土壤的性质(成分)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锅炉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质量对锅炉的环保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工业锅炉使用的780个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对其对应使用的锅炉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测试,得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质量现状,并对表征其质量的几项主要指标对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对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集对分析的联系度将系统或元件介于故障与非故障之间的状态体现出来,通过对差异度采用特殊取值法分析系统安全程度,表明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并用集对分析的集对势、悲观势对生物质气化站的安全状况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生物质气化站的安全评价和预测提供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物质气化产生的燃气中含有CO,导致生物质气化站极易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同时考虑到传统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风险评估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引入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应用Ge NIe软件将系统故障树转成贝叶斯网络,根据贝叶斯双向推理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快速、准确识别系统薄弱环节。实例应用表明,所构建的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对生物质气化进行风险评估是可行的,且较传统的事件树、故障树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化学直接液化方法处理螺旋藻,考察试验过程中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和压力3个参数对反应的影响,最终获取了生物质油.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在270 ℃、停留30 min且不提供初始压力时,可获得较高的生物质油产量,产油率可以达到30.5%.  相似文献   

18.
锑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和欧盟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形态变化是其对水生动植物毒性大小的决定性因素。锑的毒性和对人类潜在的致癌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目前关于不同形态锑的分离、迁移、转化和定量分析研究仍然不足。综述了水-沉积物体系中不同形态锑迁移转化的过程及规律,总结了不同形态锑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和吸附-解吸作用对不同形态锑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揭示不同形态锑在水-沉积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氮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氮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确定其数学模型,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了碳酸氢铵及尿素2种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氨的质量浓度变化,总结了“3氮”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施氮周期内褐土土柱淋滤液中,氨氮最高质量浓度为13.33mg/L,硝酸盐氮为15.25 mg/L(H-N-1土柱),土壤中氨氮吸附作用大于硝酸盐氮.建立了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可以用所建模型对氮在河北平原包气带中的迁移过程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几年国内多家1000MW机组配套的塔式炉频繁出现上部受热面塌灰,甚至因此触发MFT问题。本文结合现场实际,从炉膛各受热面结渣,上部受热面的结构参数、烟气温度参数、烟气流速参数、入炉煤煤质等方面入手,对塔式炉结构与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上部受热面塌灰导致锅炉灭火的机理。并提出了抑制积灰进一步累积的对策,杜绝了因塌灰导致MFT(main fuel trip)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