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灾害学》2019,(3)
由于对当前局部电网的灾变脆弱性评估,普遍存在所需时间过长,准确度较低,脆弱性评估值与实际评估值不符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理想解排序法的局部电网灾变脆弱性评估方法。利用贝叶斯攻击图对山西采矿区地质灾害下局部电网进行建模,采用不同概率特征对局部电网各属性节点进行更新,通过更新结果得到局部电网灾变脆弱性量化结果,构建局部电网灾变指标层判断矩阵,根据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获取各个节点之间的组合权重,对评价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地质灾害下局部电网的灾变脆弱度因子,构建局部电网灾变脆弱性评估模型,完成评估。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规模风、光发电集中接入电网后产生的负荷波动性及电能质量较差,给电网带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智能电网具有很好的智能性、灵活性和兼容性,不但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还可以适应多种形式的电源接入并能将其成功消纳。研究表明:发展智能电网是解决大规模风、光发电并网瓶颈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石山区水资源丰富,降雨量大,但干旱灾害频发,灾情呈加重趋势。从坡耕地面积比、水土流失、降雨时空分布、控制性水源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和抗旱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从自然生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对其干旱脆弱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脆弱度大小与旱灾风险指数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旱灾风险指数大的其干旱脆弱度一般较重,而影响其干旱脆弱度大小的主要指标包括岩溶面积比、土地石漠化率、坡耕地面积比、林草覆盖率、农田灌溉率、人均有效库容、抗旱应急送水设施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等,阐明了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成因,为降低该区域的干旱脆弱度,增强抵御旱灾风险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和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6,(3)
以新疆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区,利用1998、2011和2013年3个时期的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相关景观指数,构建景观脆弱度指数,并把研究区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脆弱区5个脆弱度等级。使用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区景观脆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3年,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是未利用地和耕地,其主要特征为耕地景观面积显著增加,其他景观面积减少;2在研究期间内,研究区的景观脆弱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并且其等级的空间变化较为显著;3尝试使用桑基图来表达脆弱度等级之间的相互转换,结果可知脆弱度等级之间转换频繁,且转换速率均较高;41998-2013年,研究区景观格局Moran’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呈上升的趋势;景观脆弱度局部空间自相关和显著性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艾比湖区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区电网备用调度系统的建设模式的选型问题,在深入分析了集中式建设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地区电网备用调度系统分布建设模式,并将其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地区电网的备用调度系统采用分布建设模式,既能够满足新形势下地区电网备用调度系统的各项功能要求,又降低了系统维护和运行使用的各项成本,实现了实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带环境灾变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永国 《灾害学》1991,6(4):58-62
本文在概释生态环境脆弱带定义、实质和特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宁甘川滇梯度联接带、季风边缘脆弱带、东南滨海脆弱带的环境灾变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北部电网未来几年存在的供电瓶颈问题,按照提高地区供电能力、优化区域网架结构的思路,通过电力系统模拟计算,提出将750 kV电压等级引入北部地区、将宁东地区电源以220 kV电压等级接入北部电网负荷中心和补强月牙湖变电站主变压器及相关送电通道3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案1将750 kV电压等级引入北部地区能够为北部电网提供可靠的电源支撑,可从根本上解决北部电网近远期电力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8.
干旱河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困难的。而近年来我国金沙江流域大规模的水电建设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造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活动更加活跃。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区,如不进行以恢复生态功能为目标的植被修复与重建,将会导致巨大的生态安全风险,因而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重建技术是国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恢复生态学理论,对西南水电工程所在区的生态恢复问题进行探讨,确立了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干旱河谷生态恢复中的地位,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网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对网、厂协调机制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电网负荷预测工作对电网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将不可忽视。通过对中卫供电局预测管理方法的分析,提出提高地区负荷预测准确率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技术和管理标准,建立负荷预测模型,并密切跟踪结果,定期作出评价和策略调整,是提高地区电网负荷准确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宁夏电网结构及运行特性发生的变化及日益严重的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本文基于宁夏电网“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宁夏电网分为4个区域的供电分区方案。从电力电量平衡、短路电流水平、安全稳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短路电流和动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对分区方案进行最大供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分区方案合理、有效,可为宁夏“十三五”电网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原电网将台变电站运行方式不灵活,供电可靠性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配置不合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管理系统( Energy M anage System ,, EM S)的网络(区域)备自投控制系统,实现运行方式和故障区域判别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功能。应用结果表明:网络备自投可以节省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减少工作量,并能与继电保护、 稳控切负荷或低频低压切负荷装置协同配合,杜绝常规备自投因配合不当导致越级动作或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分析 2017 年内蒙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接入宁夏电网后对宁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影响,分别从短路电流水平、直流短路比、暂态稳定特性、直流次同步振荡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上海庙直流接入宁夏电网后会导致宁夏电网短路电流整体上升、直流送端系统有效短路比低、直流双极闭锁安稳装置拒动后系统失稳、直流配套电源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等问题,建议加强蒙西电网网架,从其自身网架支撑该直流送出。  相似文献   

13.
王运禄 《灾害学》1999,14(1):48-51
四川盆地酉北部“92·1·22”电网特大污闪是全国电力史上最严重的污问事故,经济损失很大.它的成因:主要是大气被严重污染,空中污物多,气象条件利于污物在电网瓷瓶上大量积累,为污问的发生奠定了基础,污闪发生期内,气象条件利于形成引发闪污的闪雾的形成和持续;其次是电网的防污问能力差.其指标有:大气污染指标;利于污物在电网上大量积累的气象指标,与污问有关的气象要素历史背景指标;引发污问的污问雾的形成指标,污问将发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的福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福州市脆弱生态环境的类型及其表现、成因。通过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出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的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通过因子的统计特征,确定了各因子脆弱度量化值,得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图并进行了分析。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区内生境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小比较单元为30 m×30 m。结果表明,福州市分区脆弱程度差异较大、最为脆弱的是福州市沿海3市。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的统计,得出了各区脆弱度等级的定量数据。最后提出,在特殊自然因子结构人为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合理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类型协调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以重点水力发电厂和大中型水库为主要考量,并兼顾地形地貌和中小河流的分布特征,将广西划分为23个电网流域,研究了基于非线性的神经网络电网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以5-6月龙滩近库区、龙江流域等6个电网流域为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和网络结构,建立了各电网流域的遗传-神经网络电网流域面雨量预报模型。对独立样本的预报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电网流域面雨量预报模型的预报能力要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也明显优于日本、德国数值模式预报产品所换算成的电网流域面雨量预报,并与气象部门同期制作的综合面雨量预报产品能力相当,因而,遗传-神经网络面雨量集合预报模型有较好的业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灵绍和昭沂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宁夏电网将成为我国又一高比例风火打捆.外送直流送端电网。为了准确分析交直流间相互作用以及直流受端扰动对送端的影响,在ADPSS软件中建立了宁夏电网多直流系统的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模型,包括西北电网机电暂态仿真模型和宁夏电网三回直流的详细电磁暂态模型。针对送受端电网不同故障类型,评估了混合仿真和纯机电暂态仿真方法下电网受扰响应行为的差异,研究结论对于电网分析计算和制定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时选择适用的工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新能源消纳工作提供量化的决策参考依据,提出了电网动态极限约束条件下新能源消纳裕度的计算方法,并建设了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系统,对新能源消纳状态进行实.时计算与评估。首先针对新能源消纳状态评估指标,建立了电网新能源可用发电电力,电网下调节能力,跨省、跨区通道消纳裕度,直流受端可消纳富余电力等4项量化指标。然后建设了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系统,并通过其完成省级、区级电网新能源调峰受阻、全网火电下调节能力等数据的计算,通过国调和分中心监视系统进行送受端省级、区级的数据交互,完成跨省、跨区通道裕度和直流受端可消纳富余电力的计算及安全校核。最后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监视系统基于以上数据和相关判据对新能源消纳状态进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城市内涝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2、2016、2017年共4期西安市统计年鉴数据提取了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指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数,并综合分析评价了西安市城市内涝的脆弱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社会状态对城市内涝的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外在压力和后期响应作用次之。其中,水面面积、排水管网密度、坡度、暴雨强度是对城市内涝脆弱度影响最大的因子,均大于10%;建成区面积、暴雨次数、人口、从业人数、投入资金、绿化率、GDP、防洪堤长度对城市内涝脆弱度的影响一般,影响力在2%-9%之间;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道路长度对城市内涝脆弱度影响较小,均小于2%。西安市4期的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数均为较低水平,说明西安市的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标平稳,灾害风险小,比较适宜人居。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价,对区域城市管理、灾害预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网是保障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许多基本服务都依赖于电网所提供的电力。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世界上较为严重的地震有33%都发生在这个仅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家。地震能对电网造成广泛破坏,而停电又将影响依赖于电力的基础服务,进一步恶化地震后果。因此,电网在地震灾害下的性能研究受到了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大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基于地震灾害下电网性能研究的一般框架,对现有文献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地震灾害情形模拟、电网元件脆弱性建模、电网功能变化过程仿真、电网抗震性能评估与改进。需要注意的是,电网性能可以从脆弱性、可靠性、风险等多个视角进行评估,这里着重从弹性视角进行了研究现状分析。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马来西亚雪兰俄州为例,利用逐次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中加入了基于遥感的表征指标,并且通过逐次投影寻踪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加入遥感表征指标,并基于逐次投影寻踪模型进行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