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Bowtie模型对隐患、可能的事故原因以及后果进行评判,分析重点放在风险控制和组织控制的薄弱环节上。利用Bowtie模型,分析机场安全风险,以跑道侵入事件为算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机场安全风险的组织因素。量化影响跑道侵入的结构重要度,计算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可能导致跑道侵入事件发生的概率。从风险管理和组织安全的角度,预防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2.
张莺莺  张铱莹 《安全》2018,39(1):54-57
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是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和预防的关键,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对全面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减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重大危险源风险防控发展历程,提出建立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系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预防医学中疫苗的概念,用于预防安全科学的风险管理.选用液氯仓库为研究对象,开发风险"疫苗"--智能化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氯气泄漏、中毒、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风险"疫苗"的制作过程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预防系统风险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赵永涛 《安全》2007,28(8):7-10
管道风险评价作为管道风险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某段管道或整条管道系统的风险值对各个管段(或各条管道)进行风险排序,以识别高风险的部位,确定那些最大可能导致管道事故和有利于潜在事故预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确定管段维护的优先次序,为维护活动经济性的决策提供依据,最终使管道的运行管理更加科学化。本文对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现状及评价方法进行描述,并提出我国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事故预防过程中为研究煤矿顶板事故安全风险的变化情况,对影响煤矿顶板事故中的人因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进行风险耦合研究。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事故查询系统,检索得到2006~2016年所发生的188起典型煤矿顶板事故,从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角度分析,构建基于复杂网络的N-K模型,计算出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耦合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增加;人的因素参与耦合会导致事故风险加大,是煤矿顶板事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人—机因素参与耦合可以为本质安全化的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风险社会的理论出发,分析中国社会乃至全球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找出企业风险与社会风险之间的关系,剖析传统的危机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风险管理是对传统危机管理超越的观点,对企业在社会风险背景下,做好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管理水平,提出研究深水井喷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从技术、人员、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识别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致因因素,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研究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层级1为近邻致因,可直接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层级2~7为过渡致因,在风险传递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对井喷事故的直接影响较小;而层级8则为本质致因,重视本质致因的改善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井喷事故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大型社会活动特点及其活动增长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型社会活动典型伤亡事故的统计,将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归纳为突发自然灾害、设备设施故障、管控措施失误、疏散设施不符合要求、人为事件和其他因素6类;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针对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从人-机-环-管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以准确反映大型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和事故预防与控制为目标、尽可能量化为原则,提出具有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大型社会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依据,并对周边环境、人群密度、疏散速度及人群状况指标进行量化分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油库火灾模式,分析了超大型油库火灾风险影响因素,指出油罐及控制系统故障是油库火灾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而管理体系的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根本原因,完善油库安全管理体系是预防所有事故的关键。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现代化油库的安全管理应采用事前管理模式,从管理和设备设施方面消除隐患,将系统安全的理念应用到油库安全管理中,建立油库火灾风险动态体系。完善油库火灾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是当前控制油库火灾风险的有效手段,该体系的具体实施需要配套软件系统和专项检测技术的支撑。该体系的实施需要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化工项目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行为复杂、有毒化学品类型多等特点,指出了煤化工项目实施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10万t/a环己酮项目为例,确定了项目重大危险源(苯)及最大可信风险事故(苯贮罐泄漏及苯贮罐爆炸);环境风险分析表明,最大可信风险事故的发生不会导致周围居民死亡及重伤事故,风险值低于化工行业统计标准,并给出了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本例为煤化工项目的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场机坪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用机场机坪具有范围小,保障单位和人员多而杂等特点,是航空地面事故的多发环节。本文针对国内某国际机场近五年的机坪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运用事故树的方法定性分析原因,再通过分析影响机坪安全的作业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四大因素中的13项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定量评价方法,系统建立了机场机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机坪安全影响因素的安全状况分级,最终在定性定量方法的结合下,实现对机场机坪区域的整体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最终提出可行性建议:管理好机坪车辆和机坪资源的矛盾;管理好车辆违规现象,如超速行驶,乱停乱放;机坪地面的标志标线清晰,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加强监督力量,严格把关员工业务水平及执照。  相似文献   

12.
船上劳动安全风险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船上劳动安全风险辨识的生产实际要求,根据查明危险源,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因风险导致危险发生概率的理论,探讨了船上劳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本原理,研讨了船上哪些作业活动需要进行风险辨识,以及在船上可操作的具体的风险辨识方法。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影响船上劳动安全的因素仍然是人(船员)、物(设备、工具、物件、货物等)、环境(劳动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管理这四大因素;船上劳动安全危险源的最佳分类方法是根据影响劳动安全的四大因素来进行分类;首次提出可通过对船上劳动安全危险源的打分方法,评价船上某作业条件下的劳动风险大小,同时指出船上劳动安全检查是船上劳动风险辨识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外风险矩阵和个体风险研究,同时结合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事故管理规定,首次提出风险矩阵制定的依据,为企业行业制定风险矩阵提供理论基础,并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风险矩阵。将HAZOP分析方法与风险矩阵相结合,提出"HAZOP+风险矩阵"组合技术,并采用该组合技术对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氧化反应器单元的危险与可操作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出装置中存在的过程安全问题并提出建议,对整个装置重大工艺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安全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风险管理理论指导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风险管理的识别、评估、控制、恢复四个过程的分析,对风险管理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结合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和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内容进行了阐述。以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以风险识别为前提,以事件管理为对象,以加强应急预警和提高响应能力为重点,增强应急预案编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应急管理由事故救援向事故预防的全过程转变,应该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本文还对事故管理、事件管理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事件、事故管理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提出安全管理应该从关注事故管理向开展事件应急,进而强化危机管理的工作思路,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高机场风险管控能力并保障航空器安全运行,建立科学的机场原因航空器受损事件防控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分析航空器过站机场保障作业识别风险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法构建出共包括107个中间事件和207个基本事件的9个机场原因航空器受损事故树;根据机场原因航空器受损事件的千架次风险值确定出整体防控风险等级;应用事故树分析法(FTA)-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构建防控风险贴近度指标,对机场各业务风险防控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坪引导工作的防控风险最大,机场原因航空器受损整体防控风险等级评价结果符合机场的整体防控风险状况,与FTA法相比,FTA-TOPSIS法能够更准确地对机场各业务的防控风险进行区分及排序。  相似文献   

16.
民用机场空防安全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通过对民用机场空防安全存在的风险从作业人员、设备和设施、环境、管理等4方面进行识别;以系统的观点为基础,结合相关法规,建立空防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对民用机场的空防安全进行风险研究,并通过研究、分析计算数据,查找、预测民用机场空防系统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针对机场保安、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不足,结合中国民航和民用机场的现状及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性措施,以期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7.
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航空安全极端重要性的深层次思考,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用到民航事故预防中,对诱发事故的各种潜在因素进行分析、估计和评价,把1994-2003年的民航事故数据应用到风险水平矩阵中,得出人为因素失误和组织失调时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进而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使人安全地与技术结合,并融入培训、管理政策或操作程序之中,有效减少人为失误;导致飞机事故的所有因素共同形成一个事故链,针对事故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预防民航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This two-part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roved airport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imed at assessing risks related to aircraft accidents at and in the vicinity of airports and managing Airport Safety Areas (ASAs) as a risk mitigation measure. The improved methodology is more quantitative, risk-sensitive, flexible and transparent than standard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es. As such, it contribut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at airports, as stipul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sation.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presents the analysis of accident locations, including the plotting of 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for the relevant accident types. These were t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mproved accident frequency models to produce 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that could be used to assess risks related to specific runways and determine Airport Safety Area (ASA) dimensions necessary to meet a quantitative target level of safety. The approach not only takes into account risk factors previously ignored by standard risk assessments but also considers the operational and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nway concerned. The use of the improved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 an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using ASAs was also demonstrated in two case studies based on New York LaGuardia Airport and Boca Raton Airport in Flori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