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焦化废水在常规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物的去除规律,研究了其中4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与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对比了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对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目前的热点问题,针对深度处理技术去除生化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特征污染物识别进行深度处理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技术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业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识别方法和应用,并以焦化废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和造纸废水作为典型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为代表,概述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焦化废水和制药废水中基于特征污染物识别的深度处理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种含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的重大难题,文章分析焦化废水治理的现状,介绍了传统常用的和当前先进有效的几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并详细叙述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处理效果,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中降解有机物的共代谢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化废水中的几种主要难降解有机物吡啶、萘、氯苯、苯、二苯酚等,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对它们在单基质和共基质条件下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了解了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焦化废水中几种难降解有机物的厌氧生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试验室条件下,采用厌氧间歇试验,分别研究了焦化废水中几种有代表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喹啉、吲哚、吡啶、联苯的厌氧生物降解特性.文中突出了以厌氧预处理改善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工程实用背景,对这四种有机物的厌氧处理的动力学特性、共基质作用、厌氧处理下去除效果的改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臭氧一般不能氧化彻底有机物,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臭氧组合工艺,本文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和衍生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含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除含酚类化合物外,还含有多种芳香烃和杂环类有机物,成分复杂,水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焦化废水的处理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学者及专家的重视。本文首先从焦化废水的来源及特征出发,根据其特殊性,综合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焦化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及深度处理方法,为以后焦化废水的处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虹  张志杰 《陕西环境》1998,5(3):27-29
对于焦化废水,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COD仍较高,主要是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低焦化废水出水COD的关键是去除这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有关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这些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特性.降解机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地评述。  相似文献   

9.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共代谢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焦化废水中的几种主要难降解有机物吡啶、萘、氯苯、苯、二苯酚等 ,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 ,对它们在单基质和共基质条件下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初步了解了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焦化废水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其中包含了很多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以及S、N、P等无机盐污染物,严重威胁着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健康,因此深入研究探讨焦化废水污染的防控处理技术,是确保我国炼焦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煤制气项目为例,介绍了煤化工项目生产中有机废水的来源及特性,探讨了三种常用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总结出多级生物处理法在煤制气有机废水处理的实用性,对今后煤制气有机废水处理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pH值及碱度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探讨了pH值及碱度对有机物降解及生物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8.5~9.2时,COD和NH3-N去除率均较高。出水NO2-积累,生物脱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进行,NO2-对COD浓度的贡献值得重视。好氧反硝化脱氮约占总氮去除率的30.3%。  相似文献   

13.
常温常压多相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工业废水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有机工业废水常温常压多相催化氧化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并对近年来国内外该技术在典型有机工业废水如印染废水、医药废水、有机化工废水等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最终展望了该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保持高效菌种,稳定性强,反应易于控制,污泥产生量少,能够去除高浓度有机物及难降解物质等优点。对载体的选择及常用的固定化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与载体在应用中的优缺点。重点叙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含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氮含磷废水中的应用现状。但要实现其工业化,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包括:固定化参数的建立、载体的选择、运行成本的削减等。  相似文献   

15.
浅谈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日益增多。针对目前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对工业废水的来源、种类进行了分类,同时对不同性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和发展方向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快速吸附污水碳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波  文湘华  赵芳 《环境科学》2011,32(9):2593-2597
为了解不同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碳源的吸附机制,探讨利用活性污泥吸附、 回收污水碳源的可行性,研究了3种活性污泥(富碳、 硝化和反硝化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吸附特征,并采用以Richie速率方程为基础的3种吸附动力学方程对此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数据分析.在吸附过程的前30 min左右,活性污泥以物理吸附为主,可用Lagergren单层吸附模型表述.富碳污泥的吸附量(COD/SS)最大,约60 mg/g,但吸附速率要较反硝化污泥慢;硝化污泥的吸附速率最小,但吸附容量较反硝化污泥大,约35 mg/g.富碳、 硝化和反硝化污泥的拟合参数θ0值分别为0.284、 0.777和0.923,说明富碳污泥表面吸附的有机物通过预处理,清洗得最彻底,即富碳污泥对有机物的结合力度最小,有利于被吸附碳源的释放.采用Langmuir模型拟合可知,在此吸附试验条件,有机物浓度是影响污泥吸附量的关键参数,温度影响非常小.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类活性污泥对污水碳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为动力学分析活性污泥的除污机制提供了方法,为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回收污水碳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有机废水电催化法降解机理;综述了传统二维电极、新型三维电极电催化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PbO2电极在三维电极处理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现状、反应机理以及改性PbO2电极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氧化锰对罗丹明B、萘酚绿B、酸性络兰K等染料在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药品投加量等单因素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染料废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影响脱色率的主次因素次序为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同时通过对紫外光谱的研究.分析出二氧化锰对染料废水的基本脱色机理。印染废水是一类针对于生物降解的特殊有机废水,处理量大,治理困难,且多数染料为三致物质。对于控制废水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开发和研究新型废水处理药剂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着重介绍了膜技术在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膜技术处理废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回用和有用物质回收的优点。并展望将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含低分子量污染物的分离,与传统的废水处理过程相结合等技术均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造纸废水中有机氯化物的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彤  黄慧  赵庆祥 《环境科学》1997,18(2):79-81,86
目前用于造纸废水有机氯化物处理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酪氨酸酶、酚氧化酶和木质素过氧化酶等,反应机理是,先通过酶反应形成游离基,然后游离基发生化学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沉淀,影响酶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酶的种类和浓度、pH、絮凝剂和吸附剂以及污染物之间的协同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