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召开,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课题,正式登上世界科研的舞台。2016年,AlphaGo程序轻取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改变人类经济、社会的新技术引擎。随着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内最热门的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谷歌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再次将人工智能的话题推到了世界舆论的巅峰。2017年4月,AlphaGo向柯洁等中国顶尖棋手再下战书,5月底柯洁终以0:3告负,人工智能正在通过向人类挑战的方式强势崛起。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经过60年的发展,人工智能(AI)发展迅速,已经开  相似文献   

3.
<正>一、情感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现状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首先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但由于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并不完整,所以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但并没有像人们想象那样发展迅速。直到2017年AlphaGo打败棋手柯洁,一时间人工智能的未来再次被推上风口,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人脸识别等创新应用纷至沓来,出现了一大批围绕视频信息与声学信息进行技术创新的人工智能代表性企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智能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近几年进入大众视野的深度学习,就是机器学习发展到现在一个较大的浪潮。人们熟知的人工智能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之战,就是一个深度学习技术的典型。基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的人脸识别算法,有着很好的人脸动态捕捉和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智能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潮和低谷周期之后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机遇,各国纷纷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已经进入新一轮跨速增长阶段。谷歌的AlphaGo战胜李世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到了"高智能"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日趋复杂,各行业对安防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于安防技术的应用性、灵活性、人性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也一直在前进,从40年前出现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AI程序,并且它们也影响到了其它技术的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能化成为各行业的大趋势。人工智能更是  相似文献   

7.
<正>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磅发布。李彦宏说:"互联网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2015年开始,无人驾驶汽车以及AlphaGo引人瞩目,将人工智能的热度推向高峰。都说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在这一波热浪推动下,"人工智能2.0"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资本大佬,前菜已经下胃,味蕾被调动起来,吃主菜的念头迫不及待。其实,在人工智能1.0时代,安防企业就已经把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突破,在当前社会各领域的运行当中,人工智能正广泛的触及人们生活、工作乃至安防等领域的众多场景。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最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正以其高安全性、非接触性、识别速度快等属性,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极致体验。人脸识别技术也在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开启未来时代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习总书记更是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智能化加速发展。但"每个硬币都有正反面",人工智能在为社会生活带来智能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泄露个人隐私、AI技术滥用、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给社会治理带来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赵建强 《中国安防》2023,(12):77-81
<正>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2022年出现的以ChatGPT等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感知智能,正向认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快速演进,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但“每个硬币都有正反面”,人工智能带来产业和技术变革的同时,其自身带来的一系列数据安全、个人隐私、虚假信息、网络诈骗、道德伦理和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相似文献   

11.
<正>近期,人工智能受到的关注度堪比盛夏的高温,火热程度一浪高过一浪。今年3月,人工智能被作为战略发展技术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20日,国务院向全国各地方政府及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种种现状表明,人工智能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2021年将开始重装启航。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其它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对于安防行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智能安防发展的一块关键踏板。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如果说安防行业什么最火,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人工智能"!一年来"无AI,不安防"成为大家热议和媒体报道的焦点,本期《中国安防》在作2017年回顾的时候,市场和技术栏目也不例外地选择了人工智能专题。从发展方向看,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被国家确定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小到社会管理、生产运营、服务民生各个方面,人工智能都被寄予了厚望。经济界不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成立应急管理部以来,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管理的范围也更加广泛。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视频结构化、物体深度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和应急管理工作相结合,产生了丰富的应用技术、方法和场景,本文从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危化品管理、安全生产风险识别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智能的第三波浪潮向产业界喷涌而来的时候,第一个感知并享受到这波技术红利的,就是安防产业。AI+安防,为传统安防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和世界级AI独角兽,商汤科技以20年的人工智能科研技术为积淀,并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建立了全球顶级、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AI研发基地,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AI创新企业"。凭借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商汤也成为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在过去的几年里,AI(人工智能)进入了大爆发时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大放异彩。尤其当今年年初谷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设计的程序Alphago在围棋大战中战胜了职业棋手李世石,让人们彻底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让机器在某些领域做的比人更好。与此同时,安防行业也步入了SDT(安防大数据)时代,视频监控的数据量正呈井喷式增长,传统的智能识别分析算法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数据价值挖掘和深入应用需求,因此,将人工智能引入安防行业,让智能变得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17.
一、人工智能在安防市场发展之现状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安防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大力推动了传统安防行业的革新和进化,安防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具基础、发展最快的应用落地行业。现阶段,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认语言处理、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等是人工智能技术最主要的发展领域,这些细分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安防领域海量的数据集进行算法训练。  相似文献   

18.
正消防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行业的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燃气泄漏爆炸事故频发,给人们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随着人们消防安全意识逐步提高,消防逐渐成为主动需求。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的快速发展,智慧消防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自身强大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加快消防智能化防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在智能分析、生物识别等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视频监控、智能家居、金融支付等行业的主要应用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逐步应用和落地,与技术革新相对应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国际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出发,探析国际人脸识别技术和标准化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数字智能阶段后,视频监控技术将和各行业大数据业务平台进行完善对接,夜视低照技术、全景智能、大数据秒级检索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提升安防行业智能应用水平,同时推动整体安防产业的升级换代。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必将是安防视频监控发展的未来方向,同时也成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落地领域。在今年北京安博会上,天地伟业作为业内优秀的视频监控厂商,提出了"星光看视界,AI见未来"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