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正逐渐向低碳模式转变。"社区主任解学贵说,社区每年还评选"低碳楼道""低碳示范户",居民都十分踊跃。据悉,这样的低碳社区,广元有37个。"老乡,现在治理了黑臭水体,你们感觉怎么样?""现在环境好了,我姑姑家的门天天都打开。"在广元市利州区上西街道办事处皇泽寺社区,面对2019年11月21日四川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现场推介会代表们的现场提问,来皇泽寺小区走亲戚的广元居民老韩连忙请大家到家里坐坐。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体黑臭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项重要环境问题。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水体黑臭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治理建议,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当前常见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特点及适用性,并探讨了新型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河湖黑臭水体的等级划分和判定方法,以及河湖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治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2019年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关键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标志性战役,其中涉"水"攻坚战有5项,可见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是当前环保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6.
城市黑臭河流不仅破坏景观、散发着令人难闻的气味,更会破坏河流原本的生态系统。以深圳龟岭河为例进行研究,采用截污控源、内循环改造、曝气增氧和生物膜系统构建的组合工艺治理该黑臭河流。结果表明:治理后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DO)、氨氮(NH3-N)和总磷(TP)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体标准,氧化还原电位(ORP)大幅度提高,黑臭现象得到消除。该工艺对黑臭水体水质提升实际有效,具有较高的技术实施特性,为黑臭河流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9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和全面排查工作,摸清底数,初步建立了名册台账。本文基于对相关政策评估及对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山东省和吉林省等地调研,深入剖析当前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和“十四五”时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要求,提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议,以期为加快解决农村居民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青岛市农村黑臭水体现状,采用遥感识别、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具有规模小、封闭坑塘为主、水质超标、污染成因复杂等特点;存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殖废弃物治理不彻底、农业面源治理较薄弱、内源治理不到位、历史遗留污染未解决、基层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建议从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全面实施陆源与内源综合污染防控措施、提高农村水体生态功能、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等方面实施水体治理。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农村黑臭水体调查及治理提供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道水质黑臭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准确识别城市黑臭水体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GF-2 PMS数据,利用TSUWI(Two-Step Urban Water Index)指数提取研究区水体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影像的黑臭水体归一化比值指数BOI和NDBWI值,采用面向对象的最优特征选择搜索算法SEaTH(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确定黑臭水体与一般水体的4个分离特征,构成特征空间,利用K-mean算法进行多特征聚类分析,进行黑臭水体的识别与分类。结果表明,南京市研究区范围内共有6条河道15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情况,面积约为0.38km2,占城区水域(剔除长江南京段面积)面积的1.98%,经实地调查验证,黑臭水体的识别精度为81%。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监测与评价,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水体黑臭治理的基本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水体黑臭已经成为继雾霾之后公众关注度较高问题。消除城市水体黑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也是现阶段向水污染宣战的重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现状、问题与成因、整治存在的难点,从工程治理、管理和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城市水体黑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17,(9)
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适合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指导性原则,其中强化监管,公众参与是五大原则之一。本文介绍了黑臭水体的现状与成因,并总结了My H2O项目在鼓励高校学生参与黑臭水体调研和监督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用狐尾藻开展模拟试验,之后用“狐尾藻+人工曝气”法在某坑塘进行治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狐尾藻对水中总氮、氨氮、总磷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通过“狐尾藻+人工曝气”组合工艺可明显消除黑臭现象,透明度和溶解氧明显提高。最终该坑塘黑臭水体氨氮、溶解氧、透明度均达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中表1监测指标阈值。因此,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础上,利用“狐尾藻生态净化+人工曝气”组合工艺对农村黑臭水体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做好黑臭水体治理,需全面掌握水体污染特征。依据2019~2020年间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和黑臭水体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监测指标间相互关系,找出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整治工作的开展,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监测河段水质总体表现为优于2019年。监测指标中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浓度与河道黑臭状况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与氨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透明度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在黑臭水体评价中的作用依次为:氨氮>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透明度。可知,周边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是导致黑臭水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后续黑臭治理需加强监管,降低水中氮营养盐浓度,利用生态修复措施实现英洲海城区段长治久清。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7,(5)
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住建部会同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国发[2015]17号)。根据指南,2017年是该指南的重要节点,今年的工作目标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广东省深圳市黑臭水体的整治现状,并对民间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城市黑臭水体较为普遍,已经成为水污染防治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目前,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内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我国黑臭水体底泥处理现状及风险,揭示了黑臭底泥形成的原因及消除黑臭的机理,提出了一种无需清淤就可以消除底泥黑臭的原位处理技术。文章还列举了我国采用原位修复技术的成功案例,综合分析了原位治理技术的优势,展望了原位治理技术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黑臭水体一向是水污染防治中的"老大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J河屡次上榜黑臭名单,虽历经多次河道整治,短期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难以长效保持。为探究J河屡治难清的原因,从技术专家视角来看,治污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但技术效用的实现也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从生活者视角来看,居民与河流的社会距离逐渐疏远,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受到忽视;从"河长制"治理视角来看,各部门之间、民众与"河长"之间的联动合作受阻,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黑臭河道长效治理过程中,专家、公众和政府三类主体不可分割,三者应当共同面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7,(1)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不仅损害城市人居环境,是当前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城市水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自2016年3月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平台”上线以来,绿色潇湘对该平台的参与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了解,积极发动全省河流守望者及各地志愿者网络成员参与其中,对该项政策从公众参与与知情权的层面形成了较好的补充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民间监督黑臭水体经验和建议,协调了黑臭水体治理各个职能部门的互相沟通和信息公开,用事实和行动证明,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调节作用,滇池畔的昆明城享有"春城"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昆明城市发展的影响,入滇河道大量成为黑臭水体,导致滇池水质遭到破坏,直达劣V类,蓝藻全面爆发,整个滇池水体发臭。90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着手对昆明入滇河流及滇池进行治理,至今已持续投资500多亿,35条入滇河流及滇池水质有所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民间视角对政府的水环境治理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绿色视野》2013,(9):21-23
"合肥市承诺说‘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巢湖’,怎么建了这么多的污水处理厂,南淝河的水还是又黑又臭,不见多少好转?"记者问。"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还是污水,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长期抗战,希望立竿见影还有点难。"仰礼信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