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耿旭  杨明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9):3381-3389
将壳聚糖(CTS)、氧化石墨烯(GO)、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交联制得巯基改性壳聚糖-氧化石墨复合材料(SFCG).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仪对改性前后和吸附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吸附剂投加量、温度、时间、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FCG与CTS相比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呈现薄层状结构,表面有褶皱.SFCG能够在短时间内选择性高效吸附Ag(I),最大吸附量为578.41 mg·g-1.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的研究发现,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umir吸附模型,为单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同时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的.另外,银是一种贵金属,因此,SFCG将在废水处理和回收贵金属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铝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水溶液中砷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湿法与干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铝改性粉煤灰漂珠环境材料,借助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吸附剂量、pH值、离子强度、共存离子、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水溶液中砷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铝改性粉煤灰漂珠吸附水中As(V)的最佳pH值范围为中性偏酸;混合离子和H2PO4-对As(V)的吸附影响较大,CO32-次之;离子强度对As(V)吸附的影响不明显;在温度298K、吸附剂量2.5g/L和反应时间24h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约5000μ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硅烷偶联剂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改性,制备巯基硅烷改性多壁碳纳米管(SHMWCNTs),并进行了SH-MWCNTs对Cd~(2+)的批量吸附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子能量仪(EDS)、红外光谱(FT-IR)对SHMWCNTs进行表征,探究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Cd~(2+)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等温线特征,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SEM、EDS与FT-IR图谱显示,MPTMS已成功接枝到MWCNTs表面,表明SH-MWCNTs制备成功.吸附时间为90 min,pH为4时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随SH-MWCNTs投加量、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SHMWCNTs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线性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Langmuir 2种模型,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也存在层间扩散的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磁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三元复合材料(GO/CS/Fe_3O_4).复合材料的表征结果显示,GO/CS/Fe_3O_4含有丰富含氧官能团,氧化石墨烯片层上均匀负载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分散到水中的磁性复合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效果.选择磺胺嘧啶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295、303、313 K温度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30、60.56、79.23 mg·g~(-1),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GO/CS/Fe_3O_4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吸热反应.通过不同pH条件下吸附量和Zeta电位分析吸附机理,证明π-π电子共轭效应及静电吸附是复合材料吸附磺胺嘧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改性木屑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艳  罗汉金  王侯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7):1680-1688
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木屑用于水中刚果红(CR)的去除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木屑和改性木屑的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反应时间、pH、温度、剂量以及离子强度对改性木屑去除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TAB改性后的木屑对刚果红的吸附量明显增大,改性前后木屑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0.30和111.36 mg·g-1.反应过程在前20 min内反应速率很快,并约在1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最佳反应温度为328 K,吸附剂最适投加量为0.09 g,吸附量的大小与溶液的初始pH值有关,且增加盐浓度,改性木屑的吸附能力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且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郭俊元  陈诚  张萍  何山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4):1529-1536
采用戊二醛交联FeCl_3制备改性壳聚糖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以2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作为处理对象,探究氯化铁改性壳聚糖(FeCl_3-CTS)投加量、废水p H值、反应时间对其处理亚甲基蓝废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eCl_3-CTS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处理效果远高于未改性壳聚糖(N-CTS),尤其是在投加量为0.1 g·L~(-1)、p H=6的条件下,经FeCl_3-CTS处理50 min后,亚甲基蓝废水的脱色率高达99.4%,FeCl_3-CTS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高达198.8 mg·g~(-1),与N-CTS的54.8%和109.6 mg·g~(-1)相比,均有显著的提高.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FeCl_3-CTS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92)和Langmuir等温线方程(R~2=0.9995).  相似文献   

7.
松树锯末对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杰  田奇峰  黄浸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88-90,146
文章采用松树锯末以及柠檬酸钠改性锯末为吸附材料,以Cu2+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投加量及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改性前后的锯末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31 mg/g、5.75 mg/g,最大除去率分别达到84.3%和92.3%。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锯末做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的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吸附模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氧化锆-磁性壳聚糖对F~-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铁、壳聚糖、氧氯化锆等为原料,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了氧化锆负载的磁性壳聚糖纳米材料,并研究其对F~-的吸附行为。通过XRD对改性前后的磁性壳聚糖进行表征,发现氧化锆纳米颗粒成功包覆在磁性壳聚糖材料上且不影响磁性壳聚糖的晶型和骨架结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锆负载是提高F~-吸附量的关键因素,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和静电作用力;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共存离子Cl~-、NO_3~-和SO_4~(2-)对吸附几乎没有影响。经过5次脱附再生后吸附剂仍有70.33%的吸附量,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该吸附剂再生性好,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
两种改性膨润土对含油废水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壳聚糖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作为改性剂,对钠基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两种改性膨润土.通过实验研究了其吸附的机理,并根据范德霍夫方程计算了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改性膨润土对含油废水的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在吸附过程中,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当温度小于10℃时,以物理吸附为主,当温度大于10℃时,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
以城镇污水厂的污泥为原料提取污泥腐殖酸(S-HA),并对其改性得到改性污泥腐殖酸(MS-HA).使用元素分析、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差热扫描量热分析(TG-DSC)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讨论了MS-HA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MS-HA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特性.结果显示,MS-HA的C/N、C/H分别为5.58和6.70,表面疏松并形成非均匀孔,改性过程发生了脱水和脱羧反应,仍保持无定形结构特征,对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8h,最佳吸附pH值为4~6,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掺锰水铁矿-壳聚糖珠状材料对As(Ⅲ)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材料制备时的干燥方法影响其结构和吸附性能。冻干的珠状材料内有大量的大孔和介孔,50℃真空干燥的珠状材料的孔相对较小,而25℃自然风干的珠状材料内则无明显孔结构。珠状材料对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与比表面积的顺序相同,为冻干壳聚糖珠>真空干燥壳聚糖珠>风干壳聚糖珠。冻干壳聚糖珠吸附材料的吸附量是风干壳聚糖珠的2倍。随着p H的上升吸附量逐渐降低;共存阴离子H_2PO_4-和SiO_3~(2-)能显著抑制吸附剂对As(Ⅲ)的吸附能力。冻干壳聚糖珠对As(Ⅲ)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经过3次再生后复合材料的吸附量仍有初始吸附量的88%左右,显示了良好重复使用性。XPS分析显示吸附材料中的Mn(Ⅳ)能氧化As(Ⅲ)为As(Ⅴ),从而明显提高壳聚糖珠对As(Ⅲ)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12.
氧等离子体改性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氧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的竹活性炭表面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其对水溶液中苯胺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改性竹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性质变化较小,但是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十分显著.在实验条件下,当溶液pH值超过5.0以后,3种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效率达到最大并基本保持不变.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过程均可以在480min内达到平衡,改性竹活性炭的苯胺平衡吸附量显著大于未改性炭,吸附过程均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内部颗粒扩散模型进行描述.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3种竹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π-π色散力和氢键作用的增强可能是导致改性竹活性炭吸附苯胺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功能材料对刚果红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罗汉金  方伟  冯林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1):3977-3985
以氧化石墨烯(GO)和壳聚糖(CS)为前体物,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一种新型改性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功能材料(GEC),并将此材料作为吸附剂用于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去除,探讨了时间、pH值、吸附剂投加量、温度及初始浓度对GEC吸附去除刚果红的影响.结果表明,GEC对水中刚果红具备良好的吸附能力,且在pH=2~12的范围内都具有较佳的吸附效果.GEC对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可以较好地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其吸附数据可应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进行拟合,其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GEC室温条件下最大吸附量为175.43 mg·g~(-1).用2 mol·L~(-1)NaOH溶液在60℃水浴条件下对GEC进行脱附再生实验,在重复循环利用6次后,GEC对刚果红的吸附量仅下降了5.89%,刚果红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8%以上.以上结果表明,GEC适合作为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去除水中刚果红.  相似文献   

14.
通过颗粒强度测定、扫描电镜分析(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零电点测定(pHPZC)考察改性前后沸石表面特性的变化,考察pH值、沸石投加量、初始氨氮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式和吸附动力学对吸附机制进行描述.经过NaCl改性后的沸石的颗粒强度明显增大,表面更加粗糙,孔径增大,钠离子通过交换作用进入到沸石内部.pH值为7,沸石投加量为8g/L,温度为35℃时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量(qe)与氨氮初始浓度呈正相关性.Langmuir等温线比Freundlich等温线更适合描述实验数据,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3.210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实验表明NaCl改性沸石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15.
万仲豪  李孟  张倩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8):3118-3126
通过改进后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良好颗粒形态的磁性壳聚糖颗粒,并使用间苯二胺(mPD)对其进行改性,在颗粒表面形成了一层含有大量含氮官能团的有机壳层,有效改善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活性官能团数量.通过序批实验法探究mPD改性磁性壳聚糖颗粒对六价铬Cr(Ⅵ)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初始pH为酸性有利于其对Cr(Ⅵ)的去除;吸附行为复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在25℃、pH3条件下,由Langmuir等温线计算得吸附量可以达到212.21 mg·g~(-1),优于此前报道过的很多非纳米级新型磁性吸附剂;通过Redlich-Peterson模型的拟合和吸附反应前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可知mPD改性磁性壳聚糖颗粒对六价铬Cr(Ⅵ)的去除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吸附作用协同进行的;经过6次吸附-解吸再生过程,mPD改性磁性壳聚糖颗粒仍具有100 mg·g~(-1)以上的吸附能力.综上,mPD改性磁性壳聚糖颗粒体现出其对Cr(Ⅵ)突出的去除性能,同时具有便于分离和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对于应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膨润土-壳聚糖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对模拟罗丹明B废水进行吸附行为研究,考察了壳聚糖负载量、pH值、吸附时间、罗丹明B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吸附等温线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壳聚糖负载量为0.005g/g,最佳pH值为6;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在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占优势;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得出等温吸附平衡更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7.
郭俊元  王彬 《环境科学》2016,37(5):1852-1857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研究了沸石的改性条件、改性沸石投加量、废水p H值、反应时间等对HDTMA改性沸石去除废水中对硝基苯酚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果明显高于天然沸石,当制备改性沸石的HDTMA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且其p H值为10时,改性沸石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达到2.53 mg·g~(-1),远高于天然沸石的0.54 mg·g~(-1).吸附实验中,改性沸石投加量8 g·L~(-1),反应时间90 min,p H=6的条件下,HDTMA改性沸石对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高达93.9%.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的过程(R20.90),不同温度条件下Langmuir等温线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数据和方程拟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巯基改性海泡石吸附水中的Hg(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婧如  陈本寿  张进忠  刘江 《环境科学》2016,37(6):2187-2194
为发展高效低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促进海泡石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巯基乙酸改性天然海泡石,并对改性材料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比表面、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海泡石对水中Hg(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有机改性向海泡石中引入了巯基,改性海泡石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空隙增多,且带有更多的负电荷,有利于提高其对Hg(Ⅱ)的吸附能力.改性海泡石吸附水中Hg(Ⅱ)的最佳p H为6,30℃时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初始吸附速率常数为0.063 mg·(g·min)~(-1);吸附热力学特征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很好地描述,改性海泡石对Hg(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256 mg·g~(-1);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甲壳素对Pb2+吸附性能,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次氯酸钠(NaClO)/溴化钠(NaBr)氧化体系对甲壳素羧基化改性.采用FTIR、Solid 13C-NMR、XRD和SEM-EDX等对羧基甲壳素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NaClO用量制备的羧基甲壳素、溶液pH值、Pb(Ⅱ)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利用XPS探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氧化改性不改变甲壳素的晶型,羧基出现在甲壳素晶体表面;NaClO用量和溶液pH值对吸附量影响显著,pH值为4.0~6.0,NaClO用量为30mL制备的羧基甲壳素吸附效果好,60min达到平衡,室温下饱和吸附量达233.64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机理包括静电作用、络合配位和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20.
利用坡缕石黏土污泥(从木质素磺酸钠废水中得到)和酸化的坡缕石黏土(1mol/L盐酸)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Zeta电位分析对两种吸附剂的结构及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10mg,温度为30℃时,1mol/L盐酸酸化的坡缕石黏土最大吸附量为97.50mg/g,坡缕石黏土污泥最大吸附量为98.7mg/g.选取坡缕石黏土污泥作为最佳吸附剂,对污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