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 《环境教育》2004,(3):51-51
一次在校长室暂坐片刻,一位帮学校处理垃圾的老板拿来了一张垃圾运输的发票请校长签字,我和她一聊才知道,学校每年的垃圾运输费就要2~3万元。对一所中学来讲,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支出。后采听运垃圾的师傅讲,学校一般情况下每天要运出一车垃圾,要是在夏天就更多。那么,学校是否能带头实现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呢?当然能。 我们要把平时处理掉的废物变成财富,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环境,培养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垃圾回收也成为了一种产业,创造了财富。其实,在学校进行垃圾分类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经费的问题,也在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正>"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现如今,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座座工厂;一望无际的草地变成了荒原;清澈的小溪变成了浑浊的水沟;美丽的草原变成了贫瘠的沙漠……这是因为人类乱砍滥伐,毫无节制地破坏环境,没有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我们却  相似文献   

3.
邱宇 《环境教育》2014,(5):71-74
正"大家请看这里,这是此次展览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由废弃的塑料玩具拼成的中国地图,表达出了我国现在各个角落都遍及着塑料垃圾。"2014年4月26日,中华世纪坛的中心展厅内,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小学的一位同学认真地为前来参观的家长和同学们讲解他们的作品(图1)。"现在的世界正处于塑料时代,塑料时代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的世界。塑料变成垃圾后对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有很严重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不随意弃塑料垃圾,以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初显:居民家里的垃圾桶多了,垃圾厢房变整洁了,高科技产品也用上了,志愿者的活儿逐渐少了,就连来上海的游客也初步知晓如何分类了……弹指之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一个多月了,经历过每天垃圾房前志愿者"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之后,上海市民在心中已经逐渐把垃圾分类从一项任务变成了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垃圾分类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久的恒心和耐心,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全市上下从各方面铆足了劲下工夫、想对策,软硬结  相似文献   

5.
“白色污染”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当我们每天在大量消费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又产生着各种各样的污染。塑料袋、发泡餐盒以及各种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前人见人爱,非它不可,而用完后转瞬间却变成了人见人烦的垃圾。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它的错,还是我们的错?应该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卫生健康要求的提高,各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生活的标志。十多年来,发泡餐具因其物美价廉,在确保人们饮食健康以及生活快节奏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年使用量高达  相似文献   

6.
正1994年夏天的北京街头,忽然出现了一群捡垃圾的外国孩子。他们在外籍老师的带领下,手拿着长夹子,一下一下地把丢弃在街头的垃圾捡起来集中处理。当时的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把捡垃圾归口到环卫系统,当得知这支捡垃圾的"专业"队伍来自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时,人们既感新奇又感不解。新奇的是,外国孩子居然跑到中国来捡垃圾;不解的是,捡垃圾这样的事情有多大意义,还值得在异国他乡也不放弃?就在中国人对此事街谈巷议的同时,一个国际  相似文献   

7.
保护家园     
<正>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生活中我们看到垃圾在地上,不能置之不理,要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有的小朋友吃泡泡糖咀嚼后要到处乱黏,吃的时候可以将它的包装纸收好,吃完后用包装纸包裹好口香糖再扔到垃圾桶里。  相似文献   

8.
<正>以前蓝天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将我们的心灵照亮;绿树曾是把大伞,为我们遮挡风沙。而如今呢?蓝天仿佛积累了厚厚的灰尘,黯然失色;绿树变得少之又少,失去了往日的鲜亮。因为人类过度的乱砍滥伐,使得一片片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小动物失去了美丽的家园,一座大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主妇的日子显然轻松多了。买菜购物,再不用提兜和篮子,只用带上钱包,空着一双手上街,即可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大包是大塑料袋,小包是小塑料袋,任是油腻的腥膻的鸡鸭鱼肉、拖泥带水的蔬菜水果,都滴水不漏地一揽子兜回家了。即使是颤颤的豆腐,也有超薄塑料袋接着,薄成一张纸样,揉成团就成了豆腐渣。还不算那些精美塑料包装的各色点心果脯,塑料盒塑料瓶的冰激淋矿泉水食用油桶,打开冰箱,厚的薄的软质的硬质的透明的彩色的塑料袋包装,几乎占了冰箱的一半体积。塑料袋在今日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已经塞满了我们生活中每一道缝隙,有时甚至怀疑我们的皮肤会不会是用塑料制成,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完成塑料化了。用脏了的袋子,随手一扔就变成了垃圾,垃圾丢到室外,眼不见为净,家里永远是清洁的,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要多利索就有多利索。塑料袋是主妇的福音,免去了我们以往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西站北广场,一名背靠着墙的男子悠闲地抽完一支香烟。一挥手,烟头划出一道弧线落在地面上。据了解,北京西站的垃圾主要来源于旅客这样的随手一扔。那么,北京西站被旅客随手一扔形成的垃圾主要有什么?有多少?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北京西站是北京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刚开通时只有96列火车,现在乘车高峰期就能达到200多列火车。北京西站客流量相当于北京铁路客流量的50%。每天有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聚集到北  相似文献   

11.
<正>当你听到环保这个词语的时候,一定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做到时时环保的人又有多少呢?每天捡一片废纸,每天节约一度电,每天节约一滴水,这些都是环保行为。践行环保很简单,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就只有一个家园,如果我们破坏了它,我们就别无去处。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2.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的边缘有一颗蔚蓝的行星,她叫地球,她是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地球妈妈是伟大的,无私的,她把所拥有的一切全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人类。而人类呢?却处处破坏环境,地球妈妈也在渐渐地衰老。记得小时候,家乡有一条河,它是那样清澈见底,河边绿草如茵,有许许多多的小花。我经常和小伙伴采花、捉鱼、摸虾。这里成了我们的乐园。可过了几年后,河边的一切都消失,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四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刺鼻的气味、弥漫的烟雾,天空不再蓝了。  相似文献   

13.
<正>向往那"青山绿水共为邻",却不禁在"平沙莽莽黄如天"中迷失自我。大自然赋予了人类青山绿水,却不知它是金山银山。可悲,可叹,可怜!这次,我亲身参加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活动,使我感触颇深。第一站,我们参观了三峰集团的垃圾处理厂。三峰集团运用种种程序来处理垃圾:先将垃圾发酵三天,再提取水分,消除毒气,再放进燃烧炉里蒸发,变成有益气体。三峰集团已经发电超过2亿度,  相似文献   

14.
<正>在浩瀚的宇宙中俯瞰整个地球,这个犹如蓝水晶般的美丽星球,自古以来都是人类和动物共同栖息的家园,生生不息。而如今,它的表面开始变得灰暗,开始出现裂痕,开始褪去那动人的深蓝,也同时在向我们宣告:它,需要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在享受着快捷方便生活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破坏我们的母亲,我们生活的环境也随之恶化平时我们总是随便把吃的口香糖吐在地上,不仅会污染土壤,还会给清洁阿姨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平时去超市时,我们拿的塑料袋总是随手  相似文献   

16.
黑河 《环境教育》2006,(1):51-51
在你生活着的地方垃圾避过你的视线偷偷生长当你发现它们的时候它们已经成精——你恨它们想消灭它们垃圾也有生命在它们没有出生之前你可以采取某种手段不让它们出现而今,它们长大成精你不得不尊重它们的生命你把它们放进垃圾袋里垃圾桶内然后,由环卫工人把他们送去焚烧……垃圾也有生命有它或长或短的一生你得默许它们的存在你得安排它们的一生垃圾也有生命@黑河  相似文献   

17.
<正>当泥泞的脚印混沌了苍绿的草甸,当茫茫的林海变成了成捆代销的木材,当灰黑掩盖了蓝天原本的色彩,那些消失的美丽唤醒我们对自然纯朴的热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一家人怀着对自然的赤诚之心,去往清凉之山五台山,在那润肺清心的蓝天白云之下,拾起路旁遗落的垃圾,感受自然的圣洁之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近  相似文献   

18.
黄小山 《绿叶》2014,(6):12-18
垃圾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法治精神、契约精神、环保意识、自律意识等密不可分;它是个哲学问题,是人对待垃圾、人对待环境,以及处理好相互之间辩证关系的问题,要根本解决,可能需要两三代人、50~100年的时间。但是,当下的我们不得不行动。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是居民自己。从简单的"一分为二"(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做起,只有绝大多数人都参与,我们才能在短期内建立一个与分类投放相对接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以缓解垃圾难题。  相似文献   

19.
镜头一:—小朋友一边吃着早点一边高高兴兴地进了幼儿园,当他吃完早点后,就把装食品的塑料袋朝旁边的垃圾桶远远的扔了过去,塑料袋掉在了垃圾桶旁边的地上,只管自己进了校园……镜头二:一幼儿随手把喝完的饮料瓶一扔。镜头三:走在大街小巷,便可看见地上、河中到处都是废纸、泡沫、塑料袋、水果皮、瓜子壳……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这是两个多么平凡而又美丽的字眼。她就像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为我们阻挡风雨。她无疑是美丽的。但,这美丽,已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现在,呈现在我们眼中的,是由一片片长满树木的绿洲变成的沙漠;是由一池池清澈的湖水变成的泥塘;是由一块块肥沃的土地变成的荒原。难道,大地母亲给了我们温暖,我们真要这样来回报她吗?土地不只属于我们人类,地球上还有更多的小生灵依赖着土地生存。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都离不开这珍贵的土地。就连它们,都比我们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