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水稻土施用城市污泥盆栽通菜(Ipomoea aquatic)后土壤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盆载通菜土壤中6种PAEs的总含量(∑PAEs)在7.667-40.025 mg/kg之间,平均为26.137 mg/kg,其高低次序为佛山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加化肥>广州污泥+化肥>空白>化肥.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污泥和污泥+化肥处理的土壤中∑PAEs含量显著提高,但单施化肥的土壤中∑PAEs含量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的PAEs化合物是以一种或两种化合物为主,主要是DnBP和/或DEHP,显示了不同的PAEs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环境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是当今大气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醛酮类化合物因反应活性较高、性质不稳定,导致检测较为困难.为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针对环境空气中质量浓度较高或活性较强的18种醛酮类化合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并采用优化的方法于2018年5月对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①与手动采样器同时同地点采样数据相比,自行制作的醛酮类化合物自动采样器能够实现连续采样,数据基本一致(R2为0.999 7),其采样流速最大不超过0.8 L/min;醛酮类化合物采样管中杂质含量最高的乙醛为0.01 μg/管,小于我国HJ 683-2014《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限值(0.10 μg/管).②采用所确定的二醛类化合物衍生化方法与质谱扫描条件可以成功检测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两种二醛类化合物,建立了18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标准曲线且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 0.③采用该优化方法得到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18种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范围为17.73~88.42 μg/m3.   相似文献   

3.
羽卒 《环境科学》1984,(3):79-79
目前,国外正在发展一种臭氧湿法脱臭处理技术,除去城市污水处理厂释放的臭味.在脱臭过程中,溶解的臭氧与大部分液相的发臭团化合物反应,产生一些易氧化、偏酸和比较容易被生物降解的化合物.与此同时,在含臭氧的水雾化时,未被吸收或未溶解的臭氧则与容易直接氧化成气相的化合物作  相似文献   

4.
漆酶去除造纸废水中木素及多酚类化合物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参与木素的降解或聚合,具有氧化木素的能力。制浆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木素衍生物及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有许多物质有较大毒性的,这给废水的生物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木素和多酚类化合物又是废水COD、BOD及色度的主要来源。在漆酶的存在下曝气,可使此类化合物聚合或降解,进而通过絮凝沉淀或深度氧化除去。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漆酶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105种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发光菌、四膜虫、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毒性QSAR模型.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由2个过程引起,化合物首先穿透细胞膜,然后与机体发生反应.讨论了生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生物的脂肪含量有关.化合物分成了3类,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比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毒性要高,反应型化合物毒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氯酚类化合物是我国河流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优先控制污染物. 利用基于相似作用模式的混合物风险商(RQm)的方法,对我国主要河流中五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我国河流中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均小于1. 黄河中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最高为0.377,长江、珠江、淮河和松花江中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分别为0.055、0.039、0.035和0.010,其他河流的RQm均小于0010. 整体上看,我国北部河流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比南部河流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戊基化格式衍生法,GC-FPD分析了厦门港周边海域9个小岛屿分布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体内3种丁基锡化合物(butyltins)和3种苯基锡化合物(phenyltins)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丁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BTs)为0.3~70.6ng.g-1,平均值为28.8ng.g-1,以一丁基锡化合物(MBT)为主.苯基锡化合物总浓度(ΣPhTs)为nd~18.8ng.g-1,平均值为7.9ng.g-1,以三苯基锡化合物为主.厦门港周边海域以丁基锡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物,占到总有机锡化合物(ΣOTs)的74.3%~96.8%.疣荔枝螺体内(ΣBTs)和(ΣPhTs)呈现从厦门港内到港外逐渐降低的趋势.疣荔枝螺体内TBT和TPhT的浓度显示良好的相关关系(R2=0.7109,p0.01),说明TPhT和TBT来源趋同,即来源于船舶防污涂料,或水产养殖污染源.与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相比,厦门海域疣荔枝螺体内丁基锡化合物的污染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比2002年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对通菜-水稻土中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水稻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及化肥盆栽通菜,应用GC/MS对通菜植株和土壤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多环芳烃(PAHs)等7类43有机污染物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通菜植株和土壤中其累积效应.结果表明,通菜植株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氯苯类、硝基苯类、醚类和卤代烃类共6类28种化合物(胺类未检出),土壤中检出上述7类33种化合物,均以PAEs和PAHs为主,其总含量是其他类污染物的几倍或数十倍.不同处理的通菜和土壤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差别较大,均以个别或少数污染物为主.施用城市污泥增加了植株和土壤中PAEs和PAHs等污染物的含量.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在通菜中被检出,在部分土壤中的含量超过加拿大土壤质量控制标准(1.0mg/kg).除佛山污泥处理的通菜对氯苯类和醚类的生物浓缩系数(BCF)大于1外,其余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毒理学项目(NTP)已列出78个化学物质,用以验证筛选可能是内分泌干扰剂的化合物的实验室试验方法.列出的化学物质包括怀疑能干扰雌激素或雄激素受体(或两者同时受干扰)的化合物,也包括一些控制物质,后者被认为不会干扰激素.在NTP项目列出的怀疑是内分泌干扰剂并要进行试验验证的化合物有农药阿特拉津、双酚A和B、丁基苯甲基邻苯二甲酸酯、n-壬酚、黄体酮、tamoxifen和睾丸激素等.NTP考虑了二口恶 口英 ,但没有列入可能干扰剂表内,指出它是一种极毒的化合物.建议的化学物质详细目录、关于实验室内分泌干扰剂筛选试验的一份新报告…  相似文献   

10.
每次海上溢油事故的生态影响不尽相同。其不同取决于如下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溢油方面的因素 1.油种。每次溢油事故都离不开某种原油或某种成品油。燃料油的毒性特别大,这是由于燃料油中具有高浓度的芳族化合物,而芳族化合物与许多其他种类的石油相比又更易溶解于水。一经入水,它们便立即扩散。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江苏省21家代表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污泥中含有7-16种PAH化合物,都是以2(或3)个苯环的化合物为主,而难降解4-6个苯环的化合物所占质量分数均较低.但污水来源及其处理方式、污泥处理方法等均影响着污泥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消化可明显降低污泥中PAHs的含量.污泥中∑PAHs总量在11.68-169.91 mg·kg-1,各污泥间含量差异显著;具有致癌性的PAHs含量在1.17-41.03 mg·kg-1,平均值为6.59mg·kg-1;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的PAHs含量在4.07-59.06 mg-kg-1之间.其中萘是江苏城市污泥中均含有的PAHs化合物,而对于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其含量相对较低,在污泥中含量一般在0-2.20 mg·kg-1,平均含量为0.15mg·kg-1,远低于我国农用污泥控制标准的3.0 mg·kg-1.  相似文献   

12.
硝基芳烃对鲤鱼肝EROD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研究了9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鲤鱼肝脏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EROD均有激活作用,在实验浓度范围内,EROD活性与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发现苯环上同一位置的取代基不同或同一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对EROD的激活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根据 2 58种有机物对虹鳟的 96h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实测值建立了预测有机物对虹鳟LC50 的片段常数估算模型 .讨论了模型的误差和稳健性 .结果表明 ,有机物的片段常数及结构因子与虹鳟log1 /LC50 之间具有很好的定量关系 .可以根据化合物片段估算其对虹鳟的半数致死浓度 .最终模型的可决系数为 0 94 95,平均误差0 4 2个对数单位 .无论就单一化合物或化合物类别而言 ,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作为衍生化试剂,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定量检测上海市大气PM2.5中单羰基和二羰基化合物,共检测出5种单羰基化合物和2种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单羰基化合物中浓度最高的是甲醛和乙醛,其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579.47±672.81)ng/m3和(572.02±470.58)ng/m3;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3.74±54.27)ng/m3和(97.28±39.62)ng/m3.研究发现上海市大气PM2.5中一些羰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日变化表现为早晚高峰,而季节性变化单羰基化合物是冬天>夏天,二羰基化合物则是夏季>冬季.此外,PM2.5中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还与温度、湿度、质量浓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涂布五氟苄基羟胺(PFBHA)的Tenax-TA作为固体吸附剂,采取主动采样的方式采集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再经溶剂洗脱和氮吹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成功检测到14种单羰基化合物和2种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与甲基乙二醛).研究表明:在吸附剂的装载量为50mg的前提下,当衍生剂的涂布量为260nmol,采集流速为50mL·min^-1时,采集效果最佳.羰基化合物的检测限、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0.54~3.83ng·m^-3、1.0%~14.2%、89.2%~113.8%.该方法在实际大气样品中合适的采样时间为0.5~8.0h.利用此法对上海市宝山区大气中羰基化合物进行了检测,成功检测到16种羰基化合物,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大气和降雨中醛酮化合物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竹  庞小兵  牟玉静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48-1954
2005年6月到2005年8月在北京市区采用2,4-二硝基苯肼HPLC法测定了大气和降水中的醛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大气醛酮类化合物中以丙酮的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乙醛和丙醛,浓度分别是22.14、19.51、17.18、3.85μg·m-3,这4种化合物占大气醛酮总量的84.7%.分析大气中醛酮化合物浓度,结果表明,北京醛酮化合物污染主要来自人为源,并且甲醛、乙醛和丙醛具有相似的源和汇.通过对比晴朗和多云天气条件对醛酮浓度日变化的影响可知,夏季光化学反应是大气中醛酮的重要源.夏季降雨对大气中醛酮化合物浓度影响明显,降雨前后大气中醛酮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的对比研究说明,湿沉降是大气中醛酮污染物的重要汇.同时检测出雨水中含11种醛酮化合物,其中甲醛浓度最高为166.3μg·L-1,乙醛浓度为43.63μg·L-1,丙酮浓度为34.33μg·L-1.  相似文献   

17.
第六十四类 硼烷 活性特点: 硼烷,别名硼氢化合物.硼烷是硼和氢组成的化合物,随着硼原子数的增加,化合物可由气体、液体到固体.硼烷大部分有剧毒,加热或遇碱时分解为硼和氢,易与水和氧作用.燃烧时放出大量热.大多数为吸热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泥及其堆肥施用对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Mo C  Cai Q  Wu Q  Wang B  Li G  Zhu X 《环境科学》2002,23(5):52-56
在水稻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盆栽通菜,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植株中8类共4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通菜中检出28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各类污染物均以个别或少数化合物为主,其它化合物的含量低得多或未检出。施用污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高,是空白对照的数倍至数10倍,而施用各种污泥堆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低,甚至低于空白对照,尤其是施用污泥加牛粪堆肥的通菜中仅检出1种化合物。因此,污泥直接施用可能导致作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累积,需经适当的堆肥处理后施用才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片段常数法估算有机化合物对虹鳟的LC5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58种有机物对虹鳟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实测值建立了预测有机物对虹鳟LC50的片段常数估算模型.讨论了模型的误差和稳健性.结果表明,有机物的片段常数及结构因子与虹鳟log1/LC50之间具有很好的定量关系.可以根据化合物片段估算其对虹鳟的半数致死浓度.最终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495,平均误差0.42个对数单位.无论就单一化合物或化合物类别而言,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20.
多种环境雌激素对淡水鱼联合毒性作用的预测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预测和评价多种环境激素对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对雄性鲫鱼卵黄蛋白原诱导作用探讨了17β-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辛基苯酚等几种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环境影响.确定了每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混合物由单个化合物等毒性固定浓度比例混合而成,实验得出的混合物效应与通过浓度相加或反应相加作用模型计算得出的混合物效应比较.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证明了类雌激素化合物呈现相加作用方式,即使在单独作用无显著效应的较低浓度下也可产生显著的混合物效应,混合物效应可通过两类模型预测.由于环境污染物组成往往不明确,通过浓度相加作用模型预测的结果较为保守,在环境风险评价中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