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干旱荒漠生态站的前期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的,在近五年中,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室的同志,结合新疆实际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研究。于1988年提出了新疆干旱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建站方案。在国家环保局的主持下,对新疆干旱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专家们认为:由于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新疆已存在明显的土地沙化、盐渍化、河水断流、湖泊干枯及绿洲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下降。开展生态监测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状况,为环境保护部门强化管理和合利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战略意义。国家环保局在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新疆荒漠生态 环境的独特 环境特征,以准确、快捷、客观反映荒漠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建立了区域性荒 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生态监测网络站和各行业监测站的作用,做到信息共享,通过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进行实践,证明所建指标 体系 和评价方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7年哈尔滨市建立了以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网络中心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近日 ,哈尔滨市站根据 3年来对 89项指标的调查和监测 ,编写完成了《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报告》。该报告全面地论述了哈尔滨市 7区 12县 (市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自然资源状况 ,对灌溉用水、农田土壤、农田大气以及农作物做出系统评价 ,对该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分析 ,提出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推广生态农业及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建议。哈尔滨市站编写完成《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蒙古族传统草原文化的内涵、特质和地位,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基于草原文化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内蒙古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前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理念,能以动态的眼光确定草原文化保护的对象,并能正确对待民族成员身上的民族性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应与生态经济学原则相结合,注意监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环境因素的稀缺性、综合性和反馈性等原理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景观生态学与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景观生态的阐述,在讨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对象、内容、方法和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景观生态学成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景观生态学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一九八九年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十件大事 1.列入国家“七五”环境保护计划中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在我区开始实施,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站建设拉开序幕. 2.中心站通过了计量认证的评审工作,取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3.在继续对20个地、州、市、县环境监测站和7个行业环境监测站的726次分析质控考核的同时,开始了新疆环境监测系统实验室的评优创优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沙湾荒漠生态区生态环境的土壤微生物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微生物为监测对象,对沙湾荒漠生态区农田、荒漠两大区系的微生物生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确定真菌总数为荒漠生态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微生物学指标生物。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家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的说明国家环保局监督管理司为了认清形势、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指导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从1992年开始,我司先后对4个省、33个地、市、县环保局、监测站及有关部门监测站进行了调研,编写了调研报告。在...  相似文献   

10.
在推动开展全国生态质量监测评估的背景下,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开展生态质量监测的必要性。从优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职能、强化生态质量监测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技项目引领示范等角度,提出了兵团生态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建设、生态质量样地监测、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1.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建立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五个原则,并提出初步的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荒漠环境指标;(2)荒漠生物指标;(3)社会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切实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验证性监测何鸿治(四川攀枝花市环境保护科研监测站,617000)从1979年《环保法(试行)》到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其间一系列的环保法规性文件,都明确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十多年来,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植物生态学常规方法进行了荒漠植被种群生物量和数量特证调查,以植物为监测对象,并就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指标探讨了在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刍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讨论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并针对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 ,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设想和若干展望 ,对我国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态环境监测是县级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要职责.目前.由于县级环境管理和监测部门的人员编制、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因而对广大农村的环境管理与监测,仅仅局限于城镇工业的污染防治、排污收费、事故仲裁以及城镇环境质量的管理和监测,无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测.《环境保护法》赋予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及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城镇环境、农村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因此,县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地依法管理农业环境.而农业部门也应依照环保法第7条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监测站在做好城镇工业污染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研究,如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项目、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等.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监测站必须认识到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的重要性;同时,要在人员编制、仪器装备上加以充实和完善,结合当地的建设积极探索环境的管理和监测.海安县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积累了多年经验.县环保局和监测站在为生态农业建设服务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刊载本文的目的一是希望大家重视生态农业的环境监测;二是不断探索、交流生态农业监测的技术和经验;三是希望县级站能在生态农业监测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试论荒漠生态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和监测数据的获取四个方面,论述了进行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从干旱荒漠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监测指标,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于刚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F0004-F0004
“十五”期间,新疆环境监谢中心站着重从遥感监测技术入手.以“说清新疆宏观生态环境现状”为目的,开展新疆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为满足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要求,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4年起着手准备建设“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网络。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和论证,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5年开始将逐步推进生态监测“天地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科学计量与可视化相关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27种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发表的2016—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论文数据为基础,从载文量分布、高被引论文、高产机构分布和技术主题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主要载文期刊分布于《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监测》《环境科学与技术》;主要发文机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前10位的技术主题词分别是PM_(2.5)、重金属、土壤、污染特征、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生态风险、臭氧、沉积物、多环芳烃,结合"十三五"前期和中后期热点主题词变化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关注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2019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全书对2019年江苏省空气、降水、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海洋、土壤、生态、生物、农村、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测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以翔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年度间变化情况,探寻环境污染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定价78元/本。  相似文献   

20.
正《2019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全书对2019年江苏省空气、降水、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海洋、土壤、生态、生物、农村、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和污染源监测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以翔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年度间变化情况,探寻环境污染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定价78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