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对江苏及邻区31个市县防震减灾宣传内容及效果调查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层次对象接受的防震减灾宣传内容及所感兴趣的内容与效果的分析,提出以减灾为目的的防震减灾宣传,不应停滞在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低层次宣传阶段,应重视具有长效应的内容与效果的统一,切实为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服务。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02,(2):16-16
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于2002年3月 20—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针,以震灾预防为重点,适度、稳妥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行动,以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在京联合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回顾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基本  相似文献   

4.
要积极有效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保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在抓好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在宣传的重点对象上下功夫,在宣传的手段上花力气,通过建立一个长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使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警钟长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2,(3):2
<正>2012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回顾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邢台老震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回顾,从4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必要措施,提出了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社会大宣传”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正式起步于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后,地震部门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队,广泛深入基层,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经过5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深深植根于山东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实践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重点,以新媒体为平台,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阵地式宣传为龙头"的宣传思路,形成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新局面,防震减灾意识深入民心,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地震社会心理与防震减灾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卫 《灾害学》2006,21(3):114-119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以往研究结果,对社会公众对待有关地震事件的社会心理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地震社会心理,并根据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的观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社会心理和需求,要注意同一人群不同地震时期的不同的社会心理,还要注意不同宣传形式的作用和效果。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形式多样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防震减灾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3,(4):17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切实做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内容的宣传,山西省地震局以"关注地震灾害、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全面部署,精心安排,在全省范围内,深入群众,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通过设置"7·28"宣传专栏、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问卷答题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展出科普知识展板、设置现场咨询台、播放科教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书籍、宣传单、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1,(3)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防震减灾教育体系,提升社会公众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法等,对天津47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现状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构建了"政府主导、地震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学校参与、社会支持"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格局,探索出了一批有亮点、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推动地震安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关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对自然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防御能力”的具体内容作了阐释。认为宣传的实质是减少民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四度”,即减少无知度、减少不确定度、减少疑惑度、减少混杂度。文中还提及,为提高宣传效果,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时,尽可能结合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信息和评价进行。  相似文献   

12.
《防灾博览》2015,(3):101+1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在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的同时,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宜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和展板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同时每学期开展1次地震应急演练设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室,配备电教设备和防震减灾科普图书、挂图等2014年11月获得州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机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杨秀生  刘涌梅 《灾害学》2006,21(1):98-102
信息杜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杜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厦门市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由厦门市地震局、厦门市地震学会主办.其宗旨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和防震减灾常识,实行免费、全年向社会开放.采取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作为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生的"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第二课堂,厦门市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自1998年开办以来,接待了本市学生、干部、居民以及兄弟省市的学习参观者,以及新西兰、美国和台湾学者约3万人次;组织地球科学夏令营41次;举办科普讲座约250-300场,接受科普教育人数约四五万人.赠送科普材料、图册约6万份(册).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针,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在宣传防震减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搭建了一个有利于更好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平台,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鲁浙皖沪境内10市、县1990~1996年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据此从其组织管理、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对策等方面作统计和归纳,并分析了本地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地震局本着“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3月1日组织各区县地震办公室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防震减灾法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法制意识和防灾忧患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防震减灾普法宣传期间,市地震局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网络)进行普法宣传。在“北京市地震局信息网”上登载“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豫北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开发,通过调研,规划、设计了符合该省要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及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方案,制定了"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配合豫北地区完成了安阳、焦作以及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开发.安阳、焦作、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均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而其中南阳和焦作的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使该地区科普知识的宣传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真正地提高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达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防震减灾”信息网站于2001年10月正式向社会发布,网址为:http://www.js-seism.gov.cn; http://www.eq-js.ac.cn。 该网站是展示江苏省防震减灾工作、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窗口,是实现地震行业信息管理、共享与服务的平台。主要为社会各界提供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活动信息、政策法规及科普知识等,旨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社会安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网上办公。该网站主页内容包括时事新闻、地震动态和科普知识,并建了与社会大型网站、地震系统网站及一些与生活息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溧阳地震四十年来该地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理解、知识需求和偏好,以及对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的评价进行调研。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溧阳市社区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对地震预报信息发布和相关法律法规认知方面还有欠缺;防震减灾知识需求强烈且务实,最想了解的是自救互救知识,偏好科普讲座和应急演练活动;对我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为中等偏上,在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实用性、宣传品质和渠道。本次调查为今后开展溧阳市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