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东 《环境》2011,(1):46-49
正如荷兰人自己所说:“鱼儿离不开水,荷兰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不仅仅是国民的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余勇 《环境》2009,(10):38-39
骑自行车恐怕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了,它的零排放让众多欧美国家的国民对其钟爱不已。而在欧洲大陆的荷兰,骑自行车更是一项全民运动,在许多荷兰民众的眼中,骑车的另一个涵义就等于健康。由于荷兰民间对自行车的超级喜爱,政府也顺应民意满足这些自行车超级“粉丝”的需求,在荷兰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自行车专用道,在这些专用道当中,行人和机动车禁行,荷兰人形象地称它为“自行车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3.
公共自行车Public Bicycle 或自行车共享(Bicycle Sharing)的概念最早源于欧洲.1965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诞生了称为"白色自行车计划"的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其特点是不上锁,随意使用;到20世纪末,随着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应运而生.2007年7月15日在法国巴黎.实施的Vélib(自行车自助出租服务).是规模较大的一个,至年底,在巴黎市区,已有1451个租赁点,共有20600辆自行车,当年发展了近20万用户,并实现了2700万次服务,平均每辆车每天实现3.5次出行.据能源基金会研究,每辆车日使用次数已升至10-15次,平均年行驶距离10000公里.  相似文献   

4.
我爱自行车     
70年代初,父亲骑了一辆新自行车回来,当时我尚未出生。大哥说是一辆天津产的飞鸽牌自行车,因我家是村里第二户拥有自行车的家庭,所以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乡邻,母亲特意炒了一大锅熟花生招待大家,大伙儿欣赏着、议论着……几个孩子对着锃亮的挡泥板扮着鬼脸,大哥调皮地抓住脚踏板,用力一摇,自行车后轮发出好听的“滴滴”声,并轻快地转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韩国4000多万人口拥有1000多万辆汽车,汽车尾气污染十分严重。最近政府提出了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的道路整修计划。 韩国计划在全国修整1121公里长的自行车道,改置能存放5.3万辆自行车的存车处。在今后4年内,将把扩大自行车利用率作为一项国策。到2002  相似文献   

6.
ENN精粹     
徐芳 《世界环境》2012,(2):93-95
准备好,生态自行车来啦!ENN新闻2012年3月1日作为比私家车更绿色、比地铁更健康的新型交通工具,生态自行车必定要列在2012年交通新趋势的榜首。考虑到交通拥挤、碳排放和支出的持续增长,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对私家车的依赖而转向另一种高效、廉价且令人愉悦的出行方式——骑自行车。据英国交通部表示,每6个英国人中就有1个经常使用自行车。而《泰晤士报》发  相似文献   

7.
速读     
<正>自行车改变世界说自行车可以改变世界听起来像是过于简单化的东西,但是当你仔细观察分析就很容易发现,自行车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从A地到B地。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替代的交通工具,减碳效果无需赘述,同时还能为我们节省浪费在交通拥堵上的数十亿小时;其次,自行车还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美国女权运动领袖Susan B.Anthony曾经说过,"让我告诉你我想骑自行车。我认为那样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形式都更能解放女性。它给女性一种自由和自立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准的迅速提升,以往的"自行车王国"之称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听.全民使用自行车,可谓是对环境保护的一个巨大贡献,利国利民,应该提倡和保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越来越觉得,自行车王国这个称呼与我们这个飞速崛起的现代化国家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9.
叶丽雅 《环境》2014,(3):72-73
正在车水马龙,喧嚣繁华的城市街道上骑自行车难免让人提心吊胆。但这提心吊胆本不应该,也不需要。根据美国Bike Portland(骑车的波特兰)组织报告显示,2013年整个年头里,在世界上自行车出行率最高的波特兰市,没有一人因自行车事故而离世。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2012,(2):93-93
ENN新闻2012年3月1日作为比私家车更绿色、比地铁更健康的新型交通工具,生态自行车必定要列在2012年交通新趋势的榜首。考虑到交通拥挤、碳排放和支出的持续增长,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对私家车的依赖而转向另一种高效、廉价且令人瀹院的出行方式——骑自行车。据英国交通部表示,每6个英国人中就有1个经常使用自行车。而《泰晤士报》发起的“安全骑行”活动,则更是当下占据英国头条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8,(11)
正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自行车曾经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车也开始出现重新回归的趋势。不过在这个崇尚颜值、追求时尚的年代,拥有一个引人眼球、令人心动的外观也十分重要。所以如果有一台体积轻巧、外表现代、骑行便捷的自行车摆在面前,会不会让你有马上骑上去试一试的冲动呢?  相似文献   

12.
环境墙报     
《环境》1997,(1)
为荷兰人的勇气鼓掌荷兰是西欧濒临大西洋的一个小国,由于人多地少,很早以前荷兰人就开始了向大海要地。经过800多年的努力,目前荷兰已经有1/5的国土是从大海中造出来的。变沧海为桑田成为荷兰人的骄傲,“围海造田”和风车一起成了荷兰的象征。然而,现在荷兰人却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在围堤后被抽干而形成陆地后,该地点和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据报道,在过去的35年中,荷兰的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7厘米。而且,由于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自然河道,部分地区的海岸和河流出海口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淤积现象,不得不进行频繁的人工疏导,同时,由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降雨量的减少,一向多水的荷兰近年来竟然出现了干旱,使得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3.
退田还海成功荷兰首相愉快连任荷兰国土面积不大,倒有一小半土地在海平面以下,纯属低洼湿地,经常遭受海水浸泡。虽然不能种庄稼,但却生存着无数的动植物。人越来越多,嘴巴也越来越多,吃饭成了问题。几百年来,荷兰人战天斗地,发扬愚公精神,世世代代不停地在海岸边建堤筑坝,排除海水,将湿地、洼地全开垦成农田,不少地段成了商品粮基地。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欧洲人对环境保护格外重视,荷兰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实施“自然政策计划”,逐步退田还海,准备用30年的时间,将被“征服”的大自然“还原”,对因为受围海造田而…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交通在天津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自行车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节省了能源,减少了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也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自行车交通文化的定义,分析了天津自行车交通文化环境,提出了天津的基于交通文化的自行车交通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荷兰地势平坦,拥有高质量的道路交通和完善清楚的交通路标,如果条件、时间、体力等允许的话,可以选择骑行游荷兰,那样,不论你去哪个景区、景点、城镇观光,沿途风光都会尽收眼底,可以深度体验荷兰的自然风光,而且你的相机会满载而归。我的荷兰骑行我的行程是从阿姆斯特丹骑单车去羊角村,羊角村的风景如世外桃源。两地相距少说也有120公里,这120公里不是距离,而是风景,而且在荷兰  相似文献   

16.
<正>哥本哈根如何成为一个骑车出行率达40%的首都?丹麦如何成为全球环保优等生?"30年前,丹麦的哥本哈根有太多的汽车,而中国北京则是自行车王国。现在哥本哈根成了自行车王国,而北京则到处是汽车,到处堵车。"丹麦哥本哈根(丹麦首都)自行车协会负责人CEO Klaus Bondam先生面对到访的中国环保记者一行,用这句话作为演讲的开篇。整个演讲的主题是:为什么40.5%的哥本哈根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曼哈顿的郊外有一家五金作坊,老板是一位名叫乔·蒙哥马利的年轻人,他在1952年研制出了一种制作自行车的优质铝材,就用所有的积蓄办起了一家小小的自行车生产公司。  相似文献   

18.
1997年3月在荷兰Nordwijkerhout召开了由荷兰住房、空间规划和环境部以及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研究所主持的第一届国际氮会议.会议旨在阐明氮的关键作用和它的复杂转化,讨论的热点有:建议要有一个减少氮污染的整体考虑,使能同时达到解决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卫生和全球变暖的目标;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干扰最大的地区是亚洲,除非采取剧烈措施,否则问题仍将严重;减少环境氮污染的一条途径是把环境代价算入原料或产品价格中;减少氮化合物排放的一种可能性在于社会变化,如增加自行车,较多转向植物性食物等,需要加强教育、交流和提高公众意识;减少氮排放的最有效方法是减少食物生产中的动物数量,要在农业中更有效地使用氮.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的一项预测,201 1年下半年全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届时,地球上会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这么多人吗?17世纪时,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对国势进行调查,而当时的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就预测,荷兰有100万人口。他还通过地图计算出人类居住地区面积是荷兰国土的1.3385万倍,并且,列文虎克通过对当时已经处于人口过度密集状态的荷兰分析认为,整个世界如果接近极限,总人口将高达133.85亿。据估计,在列文虎克所处时代,地球上的人口仅有5亿。尽管此前的  相似文献   

20.
素有“造陆元老”之称的荷兰,历史上又名“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荷兰全国4.1万平方公里面积均为低地,其中1/3海拔不到1米、1/4在海平面以下;濒临的北海多风暴,莱茵河经荷兰入北海.海潮和洪水曾多次把大半个荷兰吞没.荷兰人民饱受水患,与大自然英勇抗争.早在1000多年前荷兰人民就开始筑堤防洪、挖渠排水、拦海造田,把大片海洋、沼泽和湖泊变成农田.现在荷兰国土面积的1/4是向海洋要来的,荷兰人曾自豪地说:“上帝造世界,荷兰人造荷兰.”多少年来,荷兰的拦海造田作为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光辉典范被许多国家效仿.然而,荷兰人越来越觉得这种人为操纵海陆变迁的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诸多方面的环境恶化:1改变了地下水运行规律,使地下水位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