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环境污染严重三位一体是陕南铅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最核心的问题。综合考虑矿区地质背景和采矿条件,构建了陕南铅锌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一定原则选取了具体评价指标,并运用AHP法计算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相似文献   

2.
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实为生态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本文以地貌类型、森林覆盖率、人口密度等16个指标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阜新市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经验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证明该套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西安市区的地质环境,选取主要评价指标因子,建立了评价分级标准和指标体系。运用MAPGIS软件建立了图形数据库,通过空间分析获得各区评价指标值。用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价,对照相关标准把市区地质环境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质量等级,从而提出了预防整治和保护的合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区之一,解决区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出路之一在于查清面向矿业活动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历史研究和现状分析,应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目标层、类指标层和基础指标层,遴选并获取15个基础评价指标的图层信息,应用多源数据实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级.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图斑长轴方向主要为北西和北东向;不同级别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之间的顺次过渡或跳跃式过渡严格受地貌及断裂控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是各要素多期次、综合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资料和野外勘察,分析了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建立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了评价单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利用Arcgis10软件,把各单元的评价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绘制出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分区图。该研究成果可为合山市闭坑煤矿山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铅锌矿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特点,研究构建了三级共五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分析法,对项目进行定量化评价,为此类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依据,对完善铅锌矿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分析西安主城区地质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按地貌单元划分评价单元,建立西安市城区空间图形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分析,获得了各区评价指标值.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评价.据此,参照国家标准并结合西安市城区地质环境的特点,把西安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划分四个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8.
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哈尔滨段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水环境质量;除阿什河口内水质评价结果为V类,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外,其他区域水质均能达标.研究结果将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研究方法可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建立了由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6个评价要素和19个评价因子构成的多层次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基于评价单元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评价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建设规划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宾市规划中心城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78%,较适宜区占29.01%,适宜性差区占18.03%,不适宜区占23.04%,适宜和较适宜的地区可满足近期城市规划用地需求;规划中心城区用地规划整体比较合理,现有和规划建设用地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主要为适宜和较适宜。该评价结果可为宜宾市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选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完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夏沿黄经济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同时又是带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地区。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平台,将GIS技术应用于研究区基础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建立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及基本图层;并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实际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分级标准,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宁夏沿黄经济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其中优区面积约为37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5%;良区面积为2 30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8%;中区面积为2 959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5.9%;差区面积为2 606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1.6%。该研究结果对治理改善该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烟台市海岸带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影响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通过构造AHP模型及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得出地下水超采漏斗分区、矿山开采、海咸水入侵等因素是影响海岸带地质环境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烟台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本文在介绍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滨海地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初步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城市滨海地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曹妃甸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46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将节约理念贯穿于各个领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9个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通过2个节约指数来综合反映区域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状况。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全国1990-2004年的资源节约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总体上处于弱节约状态,且评价期内各子系统先后经历了基本协调发展、较协调发展、高度协调发展状态,我国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仍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分析郑州市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将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分为农业活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与保护3种功能类型,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最后运用敏感因子-综合指数模型,对该地区的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功能类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一定的功能区划原则,得到了郑州市地质环境适宜性功能区划结果.该研究对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震后灾区民用建筑重建质量评估的需要,本文首先采用文献数据库和问卷调查海选了43个评估指标;然后分别通过初选法、Delphi法、灰关联度法,构建了由17个评估指标组成的震后灾区民用建筑重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利用该评估指标体系对汶川地震后雅安某重建的居民小区的重建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估,从而验证了该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安徽铜陵地区河流2010年水生态调查数据,构建了涵盖上覆水体、沉积物、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等要素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筛选,构成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基于方差赋权的综合指数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结果表明,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60个采样点中仅2个达到“健康”等级,16个达到“亚健康”等级,33个为“较差”等级,剩余9个为“疾病”等级,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矿山开采活动、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是导致铜陵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主要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单介绍了江西省主要城市的自然地理、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及社会经济概况;阐述了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目的,进而采用敏感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全省11个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江西省各主要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其中地质环境质量80%以上为好和较好的有抚州市和九江市,地质环境质量50%~72%为好和较好的有吉安市、新余市、南昌市和上饶市,地质环境质量30%~40%为好和较好的有鹰潭市和宜春市,地质环境质量为好和较好的在30%以下的有萍乡市、赣州市和景德镇市。  相似文献   

19.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 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 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了从使用者角度对城市绿地质量评价的简明指标体系,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及德尔菲法,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尝试分析南京市城市绿地质量。结果表明:南京城市绿地总体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公园绿地和风景名胜与自然保护区绿地质量较高。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南京居民对绿地管理质量满意度较低,视觉效果满意度、空间布局满意度较高。该评价体系从使用者角度展现了城市绿地的整体水平并直观反映出城市绿地所存在的问题,可为城市绿地规划与管理以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