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怀强 《环境》2006,(12):10-10
11月14—15日召开的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透露,“十一五”期间,广东拟投入约22亿元用于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成面向泛珠三角区域一流的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广州、深圳、韶关、汕头、茂名等五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及应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将改善环境监测手段不足、设备落后、监测项目不全、区域应急预警监测能力薄弱等问题,提高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
关于环境在线监测几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于传统的环境监测方式,环境在线自动监控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在环境应急反应、提高办事效率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在企业的推广有难度、监管方式尚需完善以及监测方法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管理方式以及监测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求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确保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在未来的环境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业区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亚南 《环境保护》2003,(12):12-13,18
随着我国工业区数目的迅速增加,工业区整体环境和生态问题开始突显。本文在分析工业区环境问题症结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ISO14001国家示范区的成功实践,提出在工业区环境管理上尝试制度创新:即在工业区管理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用政府的行政强制力来推动落实体系要求,从制度上保障区域环境综合决策的实现,从而实现工业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数据,为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在区域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CBERS—1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选择盘锦市的地面监测站与CBERS-1信息相结合,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快捷的卫星动态遥感监测系统,为环境监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及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国内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的形成及发展近况,并介绍了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性环境政策的形成、运作及优化模式,并举例加以说明;运用该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环境政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张进行环境政策的创新与政策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就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能够指导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是防范和降低区域环境风险的重要方 法。文章分别从风险物质数量、风险诱发因素及风险防控能力角度,构建了化学品源、大气排放源、污水排放源、危 险废物产生源和累积性风险源等5类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从复杂程度及社会敏感性角度构建了环境敏感受体风险 表征方法,基于单元划分—风险叠加—多元分析流程,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估和区划方法。以沈阳市浑南区为 研究对象,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通过主要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受体识别,得到了浑南区环境风险分布 图。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浑南区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4个风险区域,主成分分析的得分图和载荷图 可直观表达各分区的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8.
将环境管理融入空间规划,通过科学引导形成规范的空间开发秩序,是从决策源头防止出现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国外的一般做法是将环境保护要求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进行专门整治,设立专门的保护区域,以及在环境标准中体现区域差异。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考虑编制综合性国土规划,制定一揽子区域政策来系统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政策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实施环境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9.
耿海清 《环境保护》2021,49(7):48-51
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大体可划分为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和区域协调发展阶段,而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节点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布局策略对区域空间结构和空间管制制度均有直接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并最终推动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加重视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区域空间环境管制体系、健全资源环境横向调控与联动机制、提高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应该成为新时期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行政边界区域的环境问题、行政管理现状出发,结合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对目前边界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善边界环境管理的新思路:通过建立边界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度来加强对行政边界区域的环境管理,解决邻近行政区之间的环境问题与纠纷,推进各自为政的区划性环境保护走向一体化。同时探讨边界环境管理委员会的体系结构、机构设置、职能及运行机制,分析建立该制度的优势、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