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流水流条件,也影响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降解和转化过程,其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范围将发生变化.笔者通过对湖南衡阳水源污染事件发生时的水流条件、水质状况的分析,对事件发生的水域进行流场及浓度场模拟计算,研究了河道型水库与天然河流岸边污染带的变化特性,并对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但又易被忽视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韩伟明  徐颖 《环境科技》1989,2(4):29-31
本文介绍用平均水文要素将天然河流简化成规则的矩形河流,在直角座标系下河流污染带的预测方法。全部计算可用PC-1500微机完成,预测精度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单宽流量横向分布参数b_0和b的范围,并按水位级、断面形和低流速状作了研究。这对无实测流场资料的河流进行污染带计算,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比较宽阔的天然河流,工业废水和电厂冷却水常采用岸边排放形式,形成污染带,它对于环境的影响往往要求在建厂之前进行预测评价,为选址和技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根据不同的运动机理,污染带分为近区和远区,本文主要介绍近区简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同时建立远区浓度分布规律的二维水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就是利用河流的自身能力(使受到污染河段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从稀释自净的机制来看,主要是物理过程:这种能力与河流自身的水文特征,平面形态和河床的粗糙程度有关,也和不同的污染物质,污水的排放方式和排污口的型式有关,一般常用的明渠、岸边、表面出流(如霞湾港)的排放方式,赊了在较小的河流里污水与河水能够在排污口附近完全混和以外,通伟都要形成污染带,对于形成污染带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的研究,经过初步踏勘以后,我们选择从株洲市霞湾港下游湘江干流的废水污染带的调查开始。  相似文献   

6.
长江武汉段工业港酚污染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计算污染带长度、最大宽度及其出现距离的解析模式和给定污染带范围下排污口允许排污量的简便算法。对长江武汉段工业港酚污染带作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到2000年该污染带长、宽将分别达到4357.9m和47.1m,最大污染带宽出现在排污口下游1603,8m处.若将污染带控制在长1000m、宽50m内,该排污口酚排放量就应控制在49.02t/a以内。  相似文献   

7.
长江南通段污染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应用贴体坐标系和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二维水流-水质方程的模型,对潮汐河口南通段污染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了水深、水面比降、纵向及横向混合系数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时段与污染带范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各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对灵敏度大小进行了排序:水深>水面比降>横向混合系数>纵向混合系数>排放时段。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庆市水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水质状况,得出了水污染的主要特征是:以有机污染为主,次级河流污染最重,从时空上看,长江干流丰水期污染明显,城市江段污染重于非城市江段,并在城市江段形成了明显的岸边污染带,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水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瞬时点源超标污染带的几何特征及面积最大值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瞬时点源污染带几何特征,给出污染带中心位置,长度,宽度及面积等计算公式,并证明了当Cm=C0c时超标污染带面积达最大值Sm=M/hC0e,表明此值仅与污染物投放量M、扩散水深h和预先给定的浓度C0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二维水质模型对入太湖河道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带进行模拟,给出不同风场作用下,典型入湖河道排放口排放量与污染带面积的关系曲线,并用方程拟合曲线,同时得出入湖河道附近水域污染带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排放单位和水质管理部门对污水处理程度,最佳排放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便于污水排放实行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闽江下游北港河段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不同排污口污染带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排污口的布置对北港水质有很大影响,在排放相同浓度相同流量的污染物时,各排污口污染带长度和宽度完全不同。各排污口污染带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彬德闸、江泗闸产生的污染带比较短,五孔闸、九孔闸污染带很长,在排放流量为40m^3/s,排放浓度为15mg/L时,在彬德闸或江泗闸排放对东南水厂水质影响较小,在五孔闸或九孔闸排放对东南水厂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叶春  李春华  邓婷婷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2):1283-1289
湖泊缓冲带在湖泊保护和流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湖泊缓冲带是保护湖泊的隔离生境,是缓解或减轻湖泊水生态系统受流域内各种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的破坏、干扰和污染的空间. 湖泊缓冲带应具备缓冲隔离、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施特殊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补偿等3个主要功能,其宽度需考虑生态环境目标和环境准入标准、生态环境现状、技术经济约束和社会与管理制度制约等4个影响因素. 湖泊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般遵循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自然恢复与人工强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技术体系包括湖泊缓冲带内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泊缓冲带缓冲体系改善技术. 湖泊缓冲带的管理主要涉及通过环境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生态工程长效运行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补偿等3个方面. 未来湖泊缓冲带的研究方应包湖泊缓冲带范围的合理设置、相关生态学模型的引入、缓冲带建设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东南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集北京原东南化工区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和六氯苯)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浓度较高,滴滴涕和六六六平均浓度高达5470ng/g和2110ng/g,比一般农业和城市土壤中的浓度高出很多;某些点位甚至超过国家土壤三级标准,高浓度的点位主要集中在原农药厂的生产车间和存储点。六氯苯由于来源和挥发性跟滴滴涕和六六六不同,所以六氯苯残留在化工区土壤中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化工区土壤滴滴涕和六六六的异构体组成特征表明工业区土壤的有机氯农药降解速度较慢,滴滴涕残留来源于工业滴滴涕和三氯杀螨醇,而六六六主要来源于工业六六六。化工区的有机氯农药污染主要来自于原农药厂的生产和存储,重污染点位对周围化工厂的有机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高残留浓度和较低的降解速度,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环境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某废弃焦化场地内6眼深层采样孔,样品最大采集深度9. 5~42 m不等,分析包气带剖面上16种PAHs分布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影响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各钻孔ΣPAHs最大含量介于134. 79~11 266. 81 mg·kg~(-1)之间,主要分布层位为地表以下1~5 m,含量以低环(2+3环)为主,单体以萘含量最高.场地污染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源.焦油、沥青及其深加工产物的污染对场地ΣPAHs含量起控制作用.包气带砂卵砾石层作为污染物良好的下渗通道,砂层透镜体通过吸附及截留作用成为PAHs的主要富集层.化产区排放或泄漏的各类油液通过混溶、竞争性吸附等作用增强了PAHs垂向迁移能力,并致使深部包气带受到污染.地表0~1 m土壤受人为扰动、降雨淋滤、降解作用,30 m以下岩层受到地下水溶滤作用,导致低环/高环比例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染来源、包气带理化指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共同作用控制PAHs垂向分布及迁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方法对包气带三种状态下,即天然自净、分别向包气带介质中注入营养以及人工培殖的高效脱氮菌,阻止氮污染及除氮能力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发现向包气带介质中注入人工培殖的高效脱氮菌这种状态具有很强的除氮和阻止氮污染的能力,进而给出了该种状态下细菌脱氮反应动力学模型。为实施利用包气带进行污水除氮和控制面源氮源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对进入水源地内的农业面源污染进行防治。滨岸缓冲带能够有效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水源地保护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缓冲带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等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滨岸缓冲带在饮用水源地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briefly the e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China economic developing zone, and analyses the condition of urban atmospheric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in this zone at present. It was brought forward that we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ak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zone.  相似文献   

18.
锰矿区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水平的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湘潭市锰矿红旗矿区雨水径流中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水平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区雨水径流中Mn、Ni、Cu、Zn、Cd、Pb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Ni、Cu、Cd、Pb的变异系数在0.7~1.0之间,表现出中等变异性,Mn和Zn的变异系数大于1.0,表现出强变异性.空间结构分析表明,除Cd外,Mn、Ni、Cu、Zn、Pb的拟合效果均比较理想,6种元素的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介于0.540~0.895之间,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C0/(C0+C)均小于0.4,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图表明,元素Mn、Ni、Cd、Pb的分布较相似,元素Cu和Zn的分布很相似且以某块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步递减.污染指数及其空间分析表明,矿区内大部分区域的雨水径流中存在中度重金属污染,东部沿线区域的存在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仅少量地方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从低到高的顺序为Zn、Ni、Cu、Pb、Mn、Cd.从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应将Cd元素作为需要优先治理和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8个小海高位池养殖区的采样点沉积物中7个典型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定量确定养殖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Pb,污染指数分别为1.14和1.08;其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CuPbCdHgZnCrAs,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CdHgCuPb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1.12,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