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便于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文中将垃圾分为资源垃圾、有机质垃圾、有毒有害拉圾、特殊垃圾及其他垃圾,并和归纳了各类垃圾的行之有效的书信方法,指出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法化、资源化和无源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南充市城市垃圾概况及处理现状,提出了南充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构想,并对垃圾产业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南充要实现城市垃圾产业化,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改进垃圾收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制定政策,促进垃圾产化市场形成,实现规模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上海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目标,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3个子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4.
以构建生活垃圾产业为研究目的,通过对生活垃圾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分析,探讨了生活垃圾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产业构建的基本框架,并对上海生活垃圾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对长沙市5所医院为期一个月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医疗垃圾管理处置现状;医疗垃圾类型及产量;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及垃圾量的变化规律;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的垃圾产率及中药渣产率;传染性垃圾与生活垃圾的比例及医疗垃圾的组成,指出了现行医疗垃圾管理处置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为建立长沙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示范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管理呈现出不可持续的态式。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而这又给我国垃圾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由于制度缺陷和缺少人力资源及资本,城市管理部门难以对所有垃圾回收处理,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常年暴露在外甚至向河流、湖泊倾倒,危害人身健康和环境质量。从我国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垃圾管理政策、垃圾生成和成分、垃圾收集、循环利用、垃圾处置、垃圾管理技术和管理成本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垃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是技术进步与变异的产物,技术进步在产生经济翻番和垃圾翻番的同时,使垃圾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本文从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垃圾资源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与方向,提出了我国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创建健康、清洁、富裕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垃圾爆炸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垃圾填理过程中,垃圾分解作用和产气特征的分析,对发生垃圾爆炸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由此,担子同垃圾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之分,并分别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生活垃圾的组成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内外近期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处理模式和存在的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对垃圾的预处理,提出了基于垃圾预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系统,介绍了废塑料制作建筑板材的工艺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垃圾处理方式.从垃圾的收集,垃圾分拣,以及良好的填埋场设计及施工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国外填埋技术的运用和研究起步较早,在各方面理论和实践已经相当成熟.中国进行垃圾填埋处置应在立足本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成果,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规范,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波的来源、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渗滤液量的计算,以及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方法以后.围绕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垃圾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垃圾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别从城市垃圾中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污染及治理现状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城市垃圾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填埋场覆盖蚓粪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在城市垃圾填埋场上覆盖蚓粪土、紫色土、垃圾渣土对三种作物的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作物在三种覆盖物中均可生长,且生长状况好,而万以覆盖蚓粪 土中作物生长快、生物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高,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作物品质好,但覆盖紫色土和垃圾渣土中,作物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部分或大部分超标,尤以覆盖垃圾渣土中超标最严重可见蚓粪土宜作垃圾埴埋复垦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4.
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覆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青岛市湖岛垃圾填埋场作为试验点,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工程的表面覆盖处理技术中的材料选择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垃圾场生态恢复工程表面处理中覆盖材料的选择指标主要取决于其投入费用和生态恢复的产出效益,同时因恢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填埋地点而异。对以降低投入为优选因子或以获得植物产出效益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方案,分别推荐已分解的垃圾土和砂土为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5.
植被对恢复卫生填埋场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手段,以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成份的卫生填埋汤,由于来源广,成份复杂,含有大量的易腐有机物和带病原菌的污染物,不可避免地给填埋场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有些甚至是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藻酸钠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海藻酸钠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分别从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直接吸附和作为固定化细胞的载体两方面分析了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及对固定化细胞的影响.分析表明,海藻酸钠以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质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典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排放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会杰 《环境科学》2017,38(8):3178-3184
为研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恶臭污染排放特征,分别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3种工艺的前处理车间采集恶臭样品,利用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恶臭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恶臭物质主要分为6大类:芳香烃化合物、硫化物、卤代物、烯烃、烷烃和含氧有机物.其中,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0种物质,质量浓度为100.069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350.611,综合臭气指数N为25.448.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55种物质,质量浓度为36.05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141.434,综合臭气指数N为21.506.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共检测出34种物质,质量浓度为25.382 mg·m~(-3),理论臭气浓度OU_T为27.547,综合臭气指数N为14.401.利用阈稀释倍数的恶臭贡献值计算方法,初步识别填埋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对二乙苯和乙醇;焚烧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甲硫醇、二甲二硫醚、乙醇和柠檬烯;堆肥工艺的前处理车间特征恶臭污染物质为:乙醇、二甲二硫醚、乙酸丁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Municipalsolidwastes(MSWs)polluteenvironment,occupylotsoflandandcostmuchmoneyfordisposal.Toprotecttheenvironment,itisurgenttosearchforagoodwayofMSWdisposal.Atpresent,therearemanymethodssuchaslandfill,incineration,compost,hightemperatur…  相似文献   

19.
利用垃圾填埋沼气发电走垃圾资源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丹  钟甦 《环境科技》2006,19(Z2):136-137
针对我国垃圾产生量大,以填埋处理方式为主的状况,介绍了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的原理、技术和国内外现状等,提出要利用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使城市垃圾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食品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它的处理是解决城市生活垃问题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国内外食品垃圾处理的现状及目前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品垃圾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